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某医用回旋加速器的放射防护检测和评价,探讨放射性核素生产、合成和分装过程中的防护措施。方法 按照《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对机房外人员可达区域及工作人员位置辐射水平和工作场所表面污染进行检测和评价;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对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和评价;采用卫生调查方法对建设项目布局、屏蔽设施等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 回旋加速器机房外辐射水平与本底接近;工作人员在进行放射性核素质量控制、分装等近距离操作时人员位置辐射水平较高,尤其是工作人员手部受照剂量。结论 回旋加速器操作人员、分装人员右手表面(洗手前)和药物合成分装区内计算机表面污染检测结果超过建设单位表面污染控制水平,自动分装设备故障期间工作人员手部150天累积当量剂量超过医院年管理目标值(125 mSv),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公司新建工程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测量系统及其邻近场所进行放射防护检测评估,以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健康。方法依据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检测标准。结果使用的放射源在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下,所产生的辐射对周围环境无影响;不同辐射区域,人员活动控制符合要求。结论该新建工程中使用的放射源所产生的辐射,在进行了有效的屏蔽后,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预测某医院~(125)I粒子源植入治疗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对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放射防护设施的最优化及合理、可行的放射卫生措施和管理对策提出建议。方法按照国家放射卫生防护相关监测规范,调查和分析~(125)I粒子源植入项目中从放射性核素购买、分装、注射、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放射性危害因素及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结果 ~(125)I粒子源植入现场检测术者位辐射最大值为3.53μSv/h,每名患者住院7 d,每天查房时间约30 min,与患者距离1.5 m,现场检测距患者床1.5 m辐射最大值为0.17μSv/h,按此估算放射工作人员在没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情况下辐射年剂量为0.41 mSv。结论该医院CT引导~(125)I粒子植入场所放射防护屏蔽效果经检测基本合格,所设置的放射防护管理及粒子源植入的临床医生纳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核工业总医院钇-90(90Y)树脂微球治疗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为项目的竣工验收和正式运行提供技术依据,为其他医疗机构建设该类项目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3—4月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对该项目进行辐射源项分析、工作场所分区与分级、放射防护检测、表面污染检测及放射防护评价。结果 本项目投入运行后核医学科场所总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约为1.01×108Bq;场所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及β表面污染水平较高的为90Y药物分装过程,通风橱表面5 cm处X-γ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8.79μSv/h,β表面污染最大值为0.22 Bq/cm2,满足《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结论 本项目采取的各项措施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合格,具备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条件。使用放射性核素90Y、99Tcm进行治疗属于放射性危害程度与诊疗风险危害严重类的建设项目,医院应重视该项目的放射防护,切实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辐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便于放射卫生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方法 列举分析、概括和介绍我国现行的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放射卫生防护及相关部门职责分工之规定,以及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体系框架介绍。结果 目前,我国主要与放射卫生防护相关的法律有3部、法规2部,规章30余部。截至2010年底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按放射卫生专业特点分九大类,体系框架共105项标准,九类标准包括基础标准9项、职业照射防护标准17项、医疗照射防护标准21项、公众照射防护标准10项、应急准备与响应标准4项、检测规范和检测方法标准34项、防护设施与器材标准5项、管理标准4项和其它标准1项。其中推荐性标准46项、强制性标准58项。结论 了解和掌握本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某医院改建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预防和控制的相关建议,为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标准,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将调查资料、检测数据与国家标准比较,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 该院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机应用质量性能合格,工作场所周围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符合职业健康标准。放射防护布局能满足放射卫生学要求,部分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设施与措施(治疗室防护门应设置门机联锁、治疗室内适当位置应设置急停开关及治疗室内合适的地方应张贴应急指示等)需整改。结论 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属放射性危害严重类。通过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节省建设经费,提高放射诊疗质量,进一步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并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放射科的卫生防护情况,加强医疗机构放射科卫生防护的管理。方法 调查50家医疗机构的121个放射科(放射诊疗场所)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情况和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卫生防护意识的程度。结果 经过调查,67%的医疗机构的诊断X射线的防护措施基本良好,但有部分的医疗机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机房面积不合格、X射线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检测合格率低、门窗墙防护不合格等。但市级医院比县级和乡镇医院的卫生防护要好。结论 加强对放射科放射诊疗卫生防护的管理,增强放射科放射诊疗医生的防护意识,加大对放射科机房的检测力度,减小因防护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核医学科使用99Mo—99mTc发生器过程中,不同操作方法、不同操作环节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外照射水平、个人剂量水平、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污染水平。方法用FD-3013数字r辐射仪监测工作场所外照射水平,用FJ-342低能辐射仪测量工作场所及环境中的表面污染水平,用FJ-377热释光个人剂量仪测量放射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接受的个人剂量照射。结果放射工作人员操作发生器过程中身体各部位受到不均匀的外照射,其中以手部受到的外照射最大。操作过程中以安装99Mo-99mTc发生器发生器、注射标记药物的操作环节受到的外照射水平最高。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外照射水平、表面污染水平均符合GB4792-8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和GBZ120-2002《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个人剂量不超过ICRP规定的剂量限值。结论放射工作人员使用和操作99Mo-99mTc发生器,在正常工作状况下是安全的。防护时要优先考虑对受照射水平高的身体部位的防护,同时加强发生器操作过程中不同环节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和放射防护设施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放射防护管理建议及监督意见,促使该院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管理,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权益。方法 通过调取放射防护管理档案、现场检查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措施及设施,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结果 该院核医学科取得了《放射诊疗许可证》,建立了放射防护管理组织及制度,放射工作人员的配备符合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要求,其放射防护管理比较规范。但是,其工作场所布局不甚合理,对诊疗者及其陪护者的防护很不重视。结论 该院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管理没有完全达到《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康智清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06-107
目的 为调查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应用放射性核素~(131)Ⅰ治疗患者时,对操作人员、患者及环境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对其放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保护工作人员、患者及公众健康。方法 用经标定的BicRoN型微伦仪,TCS-163型γ测量仪对该医院应用放射性核素~(131)Ⅰ治疗患者的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患者所住病房等环境γ污染水平及放射水平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数据分析其危害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工作场所γ污染水平为16.3 Bq·cm~(-2),放射水平为2.5μSv·h~(-1);工作人员衣服表面γ污染水平为11.9 Bq·cm~(-2),放射水平为2.25μSv·h~(-1);患者衣服γ污染水平为12.6 Bq·cm~(-2),放射水平为5.5μSv·h~(-1)。~(131)Ⅰ的毒性权重系数为100,测算其权重活度为5.55×10~4 MBq。结论 该院核医学科用放射性核素~(131)Ⅰ治疗患者时,其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级为Ⅰ级,防护设施符合Ⅰ级要求,工作场所按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三区原则”分布,符合GB16360-199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工作场所及环境γ污染水平及放射水平符合GB 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经调查该工作为安全性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