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22例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吸入氧化亚氮(NO)的护理经验。[方法]规范NO吸入前的准备,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病情监护,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监测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浓度和高铁血红蛋白的监测,预防毒副反应的发生。[结果]22例病人吸入一氧化氮后氧合指数和肺的顺应性明显提高,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5.5d,未发生毒副作用。[结论]正南应用NO吸入治疗技术,可提高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抢救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3.
金友红  )  徐雪琴  ) 《全科护理》2012,10(11):998-999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病理变化复杂、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常引起序惯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SAP最为常见、最早出现、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早期进行机械通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应用生长抑素和胰岛素、液体复苏、缓解腹腔高压等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SAP并发  相似文献   

4.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兔油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换气功能的影响及其毒副作用。方法:油酸诱发新西兰兔ARDS模型后分组(n=9)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hr:(1)对照组;(2)吸入20ppmNO(NO组)。于动物实验的基础状态、治疗前测定PaO2/FiO2、肺内静动脉分流(Q·s/Q·t)、血NO2-/NO3-和高铁血红蛋白(MetHb),治疗后PaO2/FiO2于1、2、4hr,其余指标于4hr复查一次。观察肺病理并测定肺湿干重比(W/D)。结果:治疗后,对照组PaO2/FiO2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4hr,P<0.05),Q·s/Q·t增加(4hr,P<0.01),NO组各时点PaO2/FiO2均较治疗前和同时点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0.05),Q·s/Q·t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时点的对照组(4hr,P<0.05,P<0.01)。实验结束时,NO组NO2-/NO3-和MetHb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两组的肺病理和W/D无明显区别。结论:吸入20ppm能够明显改善兔油酸型ARDS的肺换气功能,无明显近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重症监护室的急症,对我院3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早期的诊断,及时的氧疗,配合呼吸道的护理,对呼吸、循环、肝肾功能的护理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15例急腹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原发疾病继发的,以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其病程进展迅速,死亡率达50%~70%。2004年2月,我科收治了1例ARDS患。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了各种严重并发症,患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源性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人采用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 (NO)治疗引起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改变。方法  8例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漂浮导管 ,吸入NO 2 0ppm ,观察 3个时相点 :①基础水平 ;②开始吸入NO后 2 0min ;③停止吸入NO后 2 0min ;④血流动力学、血气和肺内分流量的变化。结果 吸入NO后 ,患者平均肺动脉压 (MPAP)从 (3 74± 0 6 4 )kPa下降至 (2 6 1± 0 5 1)kPa(P <0 0 1) ,而平均动脉压 (MAP)、肺毛细血管楔压及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变化 ;同时 ,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从 (10 3± 1 81)kPa和 (93 4± 3 3) %上升至 (11 8± 1 0 7)kPa和 (96 0± 2 3) % (P <0 0 5 ,P <0 0 1) ,而肺内分流量从 (30 8± 7 4 ) %下降至 (2 3 5± 3 5 ) % (P <0 0 1) ;停止吸入NO 2 0min后 ,各指标又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 吸入外源性NO具有较好的肺血管扩张选择性 ,在降低肺动脉压的同时能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9.
邹文燕  邢丽芳 《全科护理》2011,9(26):2362-236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吸入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方法]将45例吸入性肺炎并发ARDS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24例在对照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分别在发病当时、治疗3d后同一时间抽取动脉肝素钠抗凝血2mI.做血气分析,同时计算早期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3d后氧分压(PaO2)、血氧饱合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早期病死率分别为33.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5)。[结论]对吸入性肺炎并发ARDS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低氧血症状况、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治疗后呼吸功能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例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的同时采用外源性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一氧化氮起始治疗浓度为10×10-6,分别监测吸入前,吸入后1、6、12、24、48 h不同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直至某个时间点一氧化氮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则将浓度降低50%,每2 h递减50%,直至停用。结果:吸入一氧化氮24 h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与吸入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50 h吸入一氧化氮浓度降低50%后与48 h相比,各指标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 h一氧化氮浓度再减50%后与50 h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时间内吸入适宜浓度的外源性一氧化氮可有效改善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总结了我院10例重度硝火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正压呼吸支持、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及心理干预等.本组9例治愈,1例放弃治疗.认为严重硝火烧伤各期均有可能胸腔积液,除积极处理烧伤创面和植皮,更应加强以呼吸功能支持为主的措施,维持水电解质和内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13.
张丹如 《护理研究》2004,18(24):2211-22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死率较高 ,治疗主要依靠机械通气。我院PICU于 2 0 0 2年 5月— 2 0 0 4年 3月 ,对 5例溺水引起的ARDS病人 ,在持续机械通气仍难以纠正低氧血症的同时 ,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 (PS)后 ,病人迅速改善症状 ,并缩短了上机时间。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病人均溺于淡水 ,动脉血氧分压 /吸入氧浓度 (PaO2 /FiO2 )≤ 2 6.67kPa ,结合胸片 ,均符合ARDS诊断标准[1] 。其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3岁~ 12岁。1.2 方法1.2 .1 病例选择 病人持续A/C模式机械通气 ,呼吸机参数高 ,PEEP 0 …  相似文献   

14.
腹腔间室综合征伴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告了25例腹腔间室综合征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的方法和护理特点。根据患者自主呼吸的能力选择持续气道内正压-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或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由专职气道护理人员进行气道护理。根据腹内压、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快速吸痰,并给予有效的气道湿化和肺部物理治疗。本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均值为18.3±4.1,且均>15分,并发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者1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治愈19例,死亡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PPV)联合NO吸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应用最佳PEEP后仍需较高的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60%)的21例ARDS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进行对照研究.A组采取单纯NO吸入4h;B组采取俯卧位通气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气;C组采取俯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气并继续吸入NO.分别测三组患者治疗干预前、2h及4h氧合指数.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治疗干预前比较,三组患者2h后氧合指数均较前改善,但A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h后A组和B组氧合指数跟治疗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氧合指数仍保持改善(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地改善严重ARDS患者氧合,俯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不但可以改善氧合,而且恢复仰卧位后能有效的维持氧合,因此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的方法在改善氧合的同时能减少俯卧位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SARS患者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2 0 0 3年 1月 31日— 2月 1日 ,我院收治我科隔离区的 3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护理经过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男性 ,4 4岁 ,后被称为“毒王”。因发热、咳嗽、咳痰 7d,加重伴气促 2 d,从外院转入。转入时体温 38~ 39℃ ,伴有咳嗽、咳痰 ,伴少量血丝痰 ,气促进行性加重 ,呼吸频率 38次 / m in,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 0 .6 8,脉搏 14 0次 / min、血压 15 0 / 80~ 84 m m Hg (1mm Hg =0 .133k Pa) ,伴有头痛、畏寒、乏力、腹泻(为黄色水样便 ,5~ 10次 / d) ,双肺闻及干、湿性口罗音。给予气管插管接…  相似文献   

17.
徐凤梅  张军 《护理研究》2008,22(31):2883-2884
巨细胞病毒(CMV)属于β疱疹病毒族.肾移植受者中50%~70%有活动性CMV感染.其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有效地控制CMV感染是降低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1].常见的巨细胞病毒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高达65%~90%[2].CMV肺炎以间质性、双下肺临床表现多见.初期发热3 d~6 d,体温37.5 ℃~39.9 ℃,常被初步诊断为普通呼吸道感染,对抗生素不敏感;病人干咳无痰,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出现呼吸困难、喘憋严重,血氧饱和度60%~75%,高流量吸氧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现;实验室诊断:CMV- IgM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肺癌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中27例顺利康复出院,其余9例手术后1~3周内死亡,存活率为75.0%; 对照组中19例顺利康复出院,其余17例手术后1~3周内死亡,存活率为52.8%。2组患者存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身心状态,并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5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5例中4例经ECMO治疗8d后成功撤离,病情好转出院,1例撤离ECMO后并发肺间质纤维化.ECMO治疗过程中加强基础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液生化等基础指标,做好机械通气及气道管理,细化ECMO管理,特别是重视并发症的预防与监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瑶  张义玲 《护理研究》2011,25(26):2390-239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2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例资料,对比治疗前后病人呼吸、循环参数变化情况。[结果]25例病人经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早期无创呼吸机的应用及精心的护理,可以帮助病人度过全身炎症反应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