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加速多孔羟基磷灰石血管化,采用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内植血管束。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将复合VEGF及内植股血管束的多孔羟基磷灰石放在兔的左侧大腿肌群内,不复合VEGF的多孔羟基磷灰石放在对侧进行对照,分别在术后1、2、3个月后处死动物,通过大体观察、墨汁灌注及组织学分析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术后1、2、3个月的观察,多孔羟基磷灰石内单位面积上血管数目增多,但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或)内植血管束的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增多在同期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复合VEGF及内植血管束能加速多孔羟基磷灰石血血管化。  相似文献   

2.
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骨的溶血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临床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材料有多种,但单独应用均存在一定的缺点,故有学者提倡用两种或多种材料复合,以期取优去劣,弥补各自的不足[1]。羟基磷灰石(HA)是一种生物活性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引导成骨能力,但其难于成形固位、质脆、易碎裂游走。医用高分子材料虽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颗粒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le,HA)植入体内后的凝固、塑形和机体对植入物的反应情况。方法 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取兔鼻小柱正中小切口,对照组鼻背筋膜下行钝性分离出遂道后植入固体硅胶,实验组钝性分离至骨膜下,植入等体积的颗粒状HA。术后肉眼观察局部组织改变、HA塑形情况以及与骨粘连的牢固度。3周后处死动物取植入物周围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两组动物在术后3周内手术部位无化脓、破溃和植入物外露。实验组术后2天植入物凝结成块状,1周时完全变硬,3周时均达到骨性硬度,术后2周植人物与骨完全粘连,经皮难以推动。对照组植入物硬度无改变,在隧道内可以推动。术后3周时两组植入物周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且有很薄的纤维囊壁形成,以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颗粒型HA植人体内后可快速凝固;且和骨组织牢固融合,机体组织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上沉积纳米相羟基磷灰石(HA)薄膜,探讨其组织相容性。方法将人血管内皮细胞与纳米相HA薄膜复合材料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同时分别测定在HA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水平。结果人血管内皮细胞能在纳米相HA薄膜复合材料上良好地黏附、增殖、生长。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和PGI2在HA材料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纳米相HA薄膜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化机械瓣膜材料。  相似文献   

5.
胶原包埋聚羟基乙酸构筑血管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猛  王飏  艾玉峰  张琳西 《医学争鸣》1999,20(11):1006-1008
目的:通过用交联胶原包埋处理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形成胶原加聚羟基乙酸管形支架,并接牛血管内皮细胞于其内腔面,观察内皮细胞生长分化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牛主动脉中分离培养牛血管内皮细胞并传代、纯化,将聚羟基乙酸无纺网用胶原溶液包埋,真空冷冻干燥,形成多孔状PGA+胶原管型支架:接种3代~7代牛血管内皮细胞于其内腔面,采用动态旋转培养技术体外培养10天,行扫  相似文献   

6.
成人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 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为CHA复合细胞组和单纯细胞组,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关显微镜,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CHA均生长良好,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CHA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CHA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CHA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试验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块在小型猪下颌骨中种植后4周到48周的组织学变化。发现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性,又具备了可塑性和可降解性。可做为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羟基磷灰石粉末,有机多聚体,粘结剂和植物干燥叉枝研制成多孔型羟基磷灰石陶瓷人工骨,有独特的连通孔道。通过观察,测定同人工骨一起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的形态,生长,增殖和代谢,研究人工骨对培养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孔型羟基磷灰石陶瓷人工骨对培养的L-929细胞的生长、增殖、代谢无不良影响,培养细胞形态正常,因此,可以认为这种人工骨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成人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为CHA复合细胞组和单纯细胞组,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CHA均生长良好,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CHA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CHA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CHA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从外周血分离制备组织工程瓣膜内皮种子细胞的方法.方法:采集正常人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进行体外定向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流式术进行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应用细胞荧光化学检测培养细胞的内皮细胞功能,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培养液中的NO,最后进行细胞计数.结果:人外周血MNCs经体外培养,表达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包括Ⅷ因子(VWF)、VE-Cadherin、KDR和CD34,早期(7 d内)还表达CDl33并显示出能内吞乙酰低密度脂蛋白(acLDL)以及释放NO的内皮细胞特性,培养l0 d后细胞融合生长,20 d左右成典型的鹅卵石样内皮细胞形态,28 d时细胞数量级达到107.结论: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定向培养可以获得作为组织工程瓣膜种子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评体羟基磷灰石(HA)烧结涂层的钛075(Ti-75)合金种植体(HATI)的生物学性能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应用穿皮质骨种植模型,以纯钛种植体(PTI)作对照,在双侧犬股骨内种植HATI和PTI共32 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处死动物取村。应用组织学、定量组织学、推出试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情况和剪切强度。结果:HATI与PTI均与骨组织形成了骨性结合,HATI的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梗死心肌促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提供方法和移植细胞的来源。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内皮环境中培养并鉴定。CD31+/vWF+细胞被认为是所需要的内皮祖细胞。MTT实验观察贴壁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培养的细胞符合EPC的形态学特征、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特征。培养3d和5d,CD133+细胞分别占贴壁细胞的2.6%和9.3%。培养7d每毫升外周血可获得(2.7±1.2)×105个贴壁细胞,其中CD31+/vWF+细胞占54.2%。培养第5天到第7天以及第9天传代后2d与第3天的贴壁细胞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利用外周血能够培养出以内皮祖细胞为主的细胞群。  相似文献   

14.
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混合培养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比例和不同时间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混合培养时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变化 ,选择适宜的两种细胞直接混合培养比例及时间 ,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取兔骨膜成骨细胞 (RPOB)和肾血管内皮细胞 (RRVEC) ,以成骨和内皮细胞数目比 1∶2 ,1∶1和 2∶1直接混合培养 4 ,8,12d ,通过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测定及 3 H -脯氨酸掺入试验观察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及功能状态。结果  2∶1组细胞 4d增殖最活跃 (P <0 .0 5 ) ,8d和 12d细胞增殖减慢。ALP活性和 3 H -脯氨酸掺入呈时间依赖性增长 ,其中共培养 12dALP活性组间无差异 ,但 3 H -脯氨酸掺入较高 ,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2∶1直接混合培养 12d ,功能活跃 ,适宜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动物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去细胞猪主动脉支架(decellularized porcine aortic valve scaffold,APAVS)与兔骨髓干细胞(rabbi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去垢剂-核酸酶消化法处理,去除猪主动脉瓣细胞成分,并做去细胞前后的形态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在去细胞支架上种植兔骨髓干细胞,行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光镜及电镜证实,猪主动脉瓣膜中的细胞成分可完全去除,获得完整无细胞的纤维网状支架;瓣叶去细胞前后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无明显变化;种植的RBMSCs可在ACPAV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细胞层。结论种植RBMSCs于ACPAV上,可体外构造组织工程人工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犬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及生物学特性,并向成骨方向定向诱导培养,为骨组织工程提供适宜的种子细胞。方法分离纯化犬骨髓基质细胞,并利用条件培养液将其向成骨方向诱导培养、扩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Vonkossa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的方法鉴定其成骨性能。通过分光光度仪及MTT染色法描绘标准曲线及标准细胞浓度-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曲线。结果原代培养18d后可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经成骨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后,形态相对稳定,具有成骨性能。结论可以通过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并诱导培养的方法,获得足够数量的具有成骨潜能的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后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获取BMSCs,分别经Adv-VEGF、Adv-GFP转染,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生长曲线测定BMSCs增殖特性.同时进行免疫表型鉴定.并与未转染细胞组比较。结果:Adv-VEGF转染组BMSCs可分泌VEGF蛋白,而其杂两组不分泌VEGF蛋白。转染VEGF基因后,BMSCs生长速度变快.向内皮细胞分化。与Adv-VEGF转染组BMSCs相比.Adv-GFP转集细胞组、未转染细胞组的BMSCs生长速度较慢.未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证据。结论:腺病毒介导的VEGF基因转繁可诱导BMSCs分化成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影响种植在脱细胞猪主动脉瓣叶上的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增殖的因素。方法: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叶为支架,在其上种植BAECs。实验分3组:A组单次种植和多次重复(间隔24 h)种植内皮细胞,细胞总数相同;B组细胞培养液含和不含内皮细胞生长物质(ECGS);C组种植前分别以PBS和 FCS预处理12 h;通过细胞计数,观察种植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多次重复连续种植较单次种植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培养液中加ECGS组细胞计数明显比未加ECGS组高(P<0.05);细胞种植前以FCS浸泡者比以PBS浸泡者细胞数增加(P<0.05)。结论:单独种植内皮细胞于脱细胞猪主动脉瓣叶上时,将瓣叶支架以FCS浸泡,培养液中加ECGS,多次重复、间隔24 h种植细胞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骨组织工程支架体外血管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兔骨髓诱导的内皮细胞用纤维蛋白胶接种到骨组织工程支架上,在体外人工骨血管化效果.方法 梯度离心分离兔单个核细胞,直接向内皮细胞方向诱导培养,传代培养至第3代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点,第2代细胞作免疫组化鉴定和内皮细胞功能实验;以107/ml密度稀释于纤维蛋白凝胶中并接种到脱钙骨基质支架上,培养并定期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细胞支架复合物切片并作HE染色和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结果 诱导的内皮细胞为铺路石样,第2代细胞八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为阳性,摄取低密度脂蛋白和结合凝集素实验均阳性;细胞在支架内呈立体生长,细胞在支架内3d后成梭形铺开,6d后自发形成管腔样结构并在支架表面形成内皮样结构.结论 骨髓诱导的内皮细胞在脱钙骨支架内可以在体外培养成管腔样内皮样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