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1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11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d,观察皮肤黄染、进食、精神表现及血清总胆红素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分组为255~277μmol/L和134~205.2μmol/L,治疗后有明显的下降,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未有核黄疸发生;2例出现腹泻,停药后即缓解。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较显著,中药的不良反应少,而且价格低,是治疗基层新生儿黄疸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黎日保  施芬城 《吉林医学》2014,(12):2563-256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疸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胆红素日下降平均值为(30.5±15.6)μmol/L,平均黄疸消退时间为(6.57±2.45)d,观察组的胆红素日下降平均值为(42.1±10.6)μmol/L,平均黄疸消退时间为(5.03±1.9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增强临床疗效,缩短患儿病程,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母乳性黄疸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以期早诊断和治疗。方法: 72例确诊为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221 μmol/L者70例,其中总胆红素>342 μmol/L者22例,在光疗及茵栀黄、思密达中西医结合退黄治疗的基础上,暂停母乳48~72 h。总胆红素221~342 μmol/L者48例,在光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西医结合退黄治疗,继续母乳喂养。结果: 58例(80.6%)患儿在3天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原来水平的50%。结论: 母乳性黄疸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及时干预可加速黄疸消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入院当日即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对照组常规给予西药及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退黄中草药。药物组成:菌陈5g,栀子3g,柴胡3g,丹参2g,甘草1g。水煎服,日服1剂。共4~6剂。两组病例均在治疗72小时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记录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72小时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P〈0.05。对照组皮肤黄疸消退(血胆红素值〈85μmol/L)时间8.15±1.68天.治疗组5.87±1.75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较单纯西药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快,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短,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可引起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这类黄疸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4~6天达高峰,峰值一般不超过257μmol/L(15mg/dl),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结合胆红素不超过25.5~34μmol/L(1.5~2.0mg/dl).小儿一般状况好,食欲正常.目的 讨论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论 因有多种因素或疾病可引起加重黄疸,属非生理性,故对有黄疸(jaundice)的新生儿应诊断其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口服退黄汤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84例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黄疸出现早期即加用退黄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光疗.结果:治疗组在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第3天、第6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较单纯西医治疗,黄疸消退更快,方法更简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应用于低体重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低体重新生儿黄疸患儿出生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按治疗方式分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参照组进行常规的苯巴比妥驱黄、纠正酸中毒、蓝光照射、抗感染及吸氧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医茵陈五苓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黄疸消退的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皆比参照组少(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皆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低体重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缩短黄疸消退和住院时间,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思密达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联合妈咪爱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胆红素降低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每日平均下降值为(48.9±18.2)μmol/L;对照组患儿胆红素每日平均下降值为(37.9±16.5)μmol/L;两组胆红素下降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3.8±2.2)d;对照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5.6±2.6)d;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收治80例新生儿黄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70例单用西医治疗.结果:以中医为主结合西医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黄疸消退时间,总胆红素的下降,治疗组和时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住院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较强的优势,大多患儿不需住院,不需特殊的医疗仪器,药物价格低廉,减轻了广大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行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早期给予蓝光治疗,并且配合药物治疗,加强母乳喂养.结果:患儿蓝光治疗(3~5)天,联合药物治疗,血清胆红素可降至正常范围,全身皮肤黄疸消退.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经蓝光治疗效果显著,在光疗过程中给予精心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过高从而引起皮肤、巩膜、黏膜发黄,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出生2-3天出现,2周左右消退.血清胆红素浓度在85-103 μ mol/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2.
钟运宏 《广西医学》2002,24(10):1679-168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 ,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 ,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 ,可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现将我院 1 998年 1月~2 0 0 1年 1月收治的 1 5 8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 )患儿的病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病理性黄疸的标准 :(1 )黄疸出现过早 (生后 2 4 h内出现黄疸 ) ;(2 )程度重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 0 5 .2 μmol/L,早产儿 >2 5 6 .5 μmol/L且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 ;(3 )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 ;(4)持续时间长 ,消退后重复出现。符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妈咪爱散剂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84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输液、白蛋白静点、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重者予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散剂口服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情况。结果:妈咪爱散剂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7d后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5.6+17.5)μmol/L和(82.5+32.7)μ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黄疸消退时间为(4.0+2.1)d和(5.5+2.4)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妈咪爱散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临床上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早产儿>257μmol/L,参考其他症状,即可诊断病理性黄疸.国外已规定足月儿血清红素<220.59μmol/L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蓝光治疗(光疗)是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最常应用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光疗期间细致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患儿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玉芳 《甘肃医药》2012,(4):289-290
目的:探讨我院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高寒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40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90±32.3)μmol/L和(90±29.3)μmol/L,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为(103±34.2)μmol/L和(103±31.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与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有明显差异,可以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6.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305-308
目的:探讨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服抗生素、吸入氧气、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等,并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每次照射3~5 h,停止2~4 h后继续照射,连续治疗4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转铁蛋白、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生长发育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退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6%vs.82.22%,P<0.05);观察组血清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1.97±0.28)g/L vs.(1.63±0.25)g/L,P<0.05];观察组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93.28±15.70)μmol/L vs.(115.74±20.08)μmol/L],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2.74±0.83)d vs.(4.36±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质量、身长、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明显,有助于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血清转铁蛋白、胆红素的表达及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金双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否有辅助治疗作用以及能否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2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79例,对照组77例),两组在出生体重、性别、胎龄、日龄及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给予肝酶诱导剂鲁米那,输注白蛋白,蓝光照射,有感染者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服金双歧.结果:治疗5天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值,观察组为(42.6±8.6)μmol/L,对照组为(84.2±10.2)μmol/L,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黄疸消退平均时间观察组为(6.2±1.2)天,对照组为(10.2±2.5)天,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金双歧可促进胆红素的排出,使血清胆红素值下降,缩短黄疸的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我院使用蓝光照射疗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治疗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治疗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13.6μmol/L、146.3±16.2μmol/L、1.3±0.5d和96%,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治疗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19.8μmol/L、103.8±11.3μmol/L、2.5±0.8d和76%。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和治疗起效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其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明显多于对照组患儿,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好、起效快,可有效地降低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黄疸新生儿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专科护理,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新生儿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为(3.98±0.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7±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51.75±16.5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97±23.1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乔雅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70-197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期间接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可能引起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远期智力低下、听力损害及神经异常,因而积极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我科自2004年10月成立以来至2008年2月收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7例相关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所有患儿均为以黄胆为主诉入院或在住院期间出现黄疸的新生儿。男性161例,女性106例,男女之比1.53∶1,住院年龄为1h~42d,其中<2d21例,3d~7d108例,8d~14d60例,>14d78例。黄疸出现时间<2d30例,2d~7d115例,>7d122例。早产儿81例,足月儿186例。1.2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见文献[1],即总血清胆红素水平:24h>103μmol/L,48h>154μmol/L,72h>205μmol/L,72h>257μmol/L,总血清胆红素检测采用重氮法,血清胆红素<257μmol/L为轻度高胆,257μmol/L-342μmol/L为中度高胆,>342μ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