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心功能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0月共45例6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老年病人,观察其围术期间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多脏器功能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生存4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9例,死亡3例.其中发生心力衰竭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2例,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各1例,肝功能不全3例,消化道出血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心律失常6例.存活出院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近期效果好.老年患者围术期易发生心、肺、肾、脑等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杨丽颖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85-18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8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循环、呼吸系统、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护理、出院健康教育。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36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死亡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前、术中、术后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6例,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的低心排量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9例,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左心室后壁破裂1例。结论:患者年龄、心功能分级、心胸比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体外循环时间、术前血肌酐值、合并严重基础病等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死亡危险因素;重症低心排量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左心室后壁破裂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的死亡原因。术前谨慎选择手术患者、术中、术后给予相应有效地治疗措施能降低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危心脏瓣膜疾病的特点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总结52例高危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手术的围术期处理要点。结果:全组死亡3例,术后重要并发症发生率32.6%(17/52),49例康复出院,出院时心功能Ⅰ级12例,Ⅱ级32例,Ⅲ级8例。结论:高危患者只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重视并及时处理术后危险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双瓣膜置换术(DVR)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有效途径。方法对52例患者行DVR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产生。结论深入了解病情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重视维持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加强抗凝治疗的监护是保证满意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病治疗中瓣膜置换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26例,其中10例患者行二尖瓣单瓣置换手术,16例双瓣置换手术;17例患者用机械瓣进行置换,9例患者采用生物瓣置换手术。同时对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三尖瓣成形手术,6例合并左心房扩大者行左心房折叠手术,5倒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者行左房血栓清除手术,另有4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早期死亡1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3例,切口及纵隔出现感染1例。结论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提高,术前准备要细心,手术时机要适当,术后处理要完善,才能保障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 988年 6月~ 1 998年 1 2月共为 1 2 2例风心病患者实施了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现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处理进行讨论 ,以协助临床医师提高对风心病瓣膜置换手术和术后监测难点以及常见死因的认识 ,以便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 2 2例 ,男 5 7例 ,女 6 5例 ,年龄 2 2岁~ 6 1岁 (中位年龄 41岁 ) ,病程 3年~ 2 2年 ,平均 (8.8± 3 .2 )年 ,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 (MS) 1 2例 ,狭窄瓣关闭不全 (MS +MI) 84例 ,二尖瓣病变伴三尖瓣反流 (TR) 6 3例 ,主动脉狭窄 (AS) 8例 ,联合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共35例,其中心律失常最多,12例,低心排6例。长期存活108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室颤各1例。结论:术前注意纠正心功能不足与合并症的治疗,术中注意心肌保护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矫治,术后强调及早补足血容量和血清钾后强心利尿。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阳娇  郭颜芳  凌云 《广东医学》2006,27(4):601-602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监护。方法对172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住ICU 24 h持续监护,就其临床特点及监护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3例治愈出院,19例死亡,病死率为11%。结论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及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控制高血压,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林兆恒 《中外医疗》2009,27(9):21-22
目的总结2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监护经验。方法28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返ICU,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结果28例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功能受损严重,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呼吸机、维持良好的心功能、精确的液体管理,可有效地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徐伟兴  高天华  励峰 《上海医学》2000,23(7):414-416
目的 总结30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芬太尼30ug/kg、咪唑安定0.2~0.3mg/kg、本可松0.2~0.25mg/kg进行麻醉,术后适量给于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及延长术后拔管时间等措施。结果 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与诱导前相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诱导后,所管插管时,插管后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各组间P〉0.05)。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急性肾功  相似文献   

12.
韦华  陈海林 《广东医学》2002,23(1):73-74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老年患者换瓣手术的麻醉处理。结果 患者均顺利复跳 ,术后清醒时间 2~ 10 (5 .1± 2 .4)h ,呼吸支持 15~ 92 (3 1.0± 13 .2 )h ,术中并发症主要为高血压、心动过缓、术后低血钾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多见。本组除 1例死亡外都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 ;入室前充分镇静 ,术中采用以芬太尼为主的静注复合麻醉方式 ,少用心肌抑制药物 ,做好心肌保护 ;复跳后及早用血管活性药物 ,术后适当延长机械辅助呼吸 ,是老年患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关键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疾病的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近年来,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呈逐年增多趋势。2004年2月~2007年8月对37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逐年增多。我院心脏外科自1985年10月-2003年10月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46例,占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4%。现将有关手术前处置、手术及围术期注意事项等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29例,女17例,年龄60-74  相似文献   

15.
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瓣膜置换术(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 9例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远期疗效较好。结论 :重视术前准备、加强术中处理、完善术后治疗是提高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瓣膜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共30例,其中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发生心律失常19例。长期存活60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结论: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必须加强术前准备,以提高病人手术的安全性;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熟练的手术技巧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围手术期内应及时纠正心律失常,严密监护,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瓣膜置换术的配合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5例瓣膜置换的术中配合并追踪治疗结果。结果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脑出血,23例生存。结论护士应做好术前评估和充分准备,掌握患者心、肺、肾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和监护技能,防治其并发症,维持体温正常是确保手术成功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35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6年35例60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60个月,无死亡病例,心功能Ⅰ级13人,Ⅱ级17人,Ⅲ级5人。结论60以上老年人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1990年5月至1996年6月共行16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米11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4例,双瓣置换术34例;同时行三尖瓣环成形48例,左房折叠32例。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6例,Ⅲ级88例,Ⅳ级68例。术后早期死亡9例;随访136例3-70mo,晚期死亡6例。认为:围术期的处理、手术方法的改进、巨大左房及三尖双关闭不全的纠正、术后预防感染及低强度抗凝对提高手木疗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在该科行瓣膜置换手术5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手术前及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测量血清肌酐(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观察其变化。并根据术后连续3d的GFR值分为〉80ml/min组和≤50ml/min组,比较和分析患者年龄、术前心功能分级和肾功能状况、CPB时间和围手术期低血压时间等因素与肾功能衰竭发生的相关性。结果:①术后3dGFR均比术前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dGFR逐渐恢复,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50ml/min组的上述指标与〉80ml/mi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①CPB换瓣术后3d内肾功能指标明显降低,第7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②高龄、术前心功能不全和肾功能损害、CPB时间长和围手术期低血压时间长是术后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