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近代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革命。冠脉造影检查是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进行的放射学检查,属介入诊断技术,为冠心病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从2002年10月至今共实施105例冠脉造影检查术,现分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价值.方法 对46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行导管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MSCT冠脉成像检查,利用MSCT的各种先进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并观察有无再狭窄.结果 在46例行MSCT冠脉成像的患者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及部分3、4级分支,且可显示所有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与导管法选择性冠脉造影法比较,CT冠脉成像诊断46例121个支架内不同程度程度狭窄的敏感性90.5%,特异性94.3%.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3.1%和97.1%.所有行MSCT冠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MSCT冠脉成像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一种安全可靠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10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进行的放射影像学检查 ,也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心外科冠脉搭桥术的广泛开展 ,术前必须行冠状动脉造影 ,了解冠脉病变部位、程度 ,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我院自 2 0 0 2年 3月开展冠脉造影 ,至 2 0 0  相似文献   

4.
由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技术的改进,新一代导管与支架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冠脉穿孔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评价多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在1周内分别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脉狭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内径〉12min的312个冠状动脉节段中,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能满足影像学评价为260节段,占83.3%;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为52节段,占16.7%。冠脉造影显示有42节段血管直径狭窄〉150%,冠脉CT显像显示有35节段血管直径狭窄〉150%。与冠脉造影比较,冠脉CT显像的敏感性8313%,特异性96.3%,阳性预测价值81.4%,阴性预测价值96.8%。冠脉造影和冠脉CT显像均可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结论MSCT冠脉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和形态结构,MSCT冠脉显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mphy,CAG)是指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导管,注入造影剂而显示冠脉走行和病变,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造影是当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其对患者的创伤小,痛苦少,大多数患者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的,没有任何不适感;整个过程只需十几分钟.大多数医院冠状动脉造影常规是使用一三联三通板连接至左、右冠状动脉导管在进行造影同时监测冠脉压力及监测造影剂注入前后冠状动脉的压力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1].我院自2004年11月以来采用注射器式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为186例患者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其手术成功率为100%,无1例出现冠脉嵌顿、心律失常、心血管事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多层CT增强扫描无创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是本世纪以来逐渐成熟的新技术(后简称冠脉CT),64层CT推出不到3年,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普遍认可。虽然冠状动脉导管造影(后简称冠脉造影)目前仍是诊断冠心病的最终依据,但在下列方面有其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冠状动脉(冠脉)瘘并非罕见,若动脉导管未闭表现不典型者应疑及本病。目前冠脉瘘的诊断需靠血管造影术。Wryman等首先报告了用切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冠脉主干的方法。本文旨在用切面超声心动图观察冠脉瘘患者扩张的冠状动脉,发现其主要特征为冠脉扩张。资料与方法:用切面超声心动图观察20例正常人的冠脉主干(未作造影);12例造影法证实动脉导管未闭;14例冠脉瘘患者经逆行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与导管法冠脉成像相对照,探讨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病例,使用GE Pro lightspeed Plus 16层螺旋CT,选择图像显示最优相位窗对所有管腔直径大于≥2mm冠脉及主要分支血管进行评估及狭窄评价,图像重建方法包括二维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建,均行导管法冠脉造影对照。结果 在205支冠脉血管中180支可以进行评价,以导管法冠脉造影结果为对照,16层螺旋CT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95.7%、88.5%、96.6%。结论 16层螺旋CT能较准确诊断冠状动脉50%以上的狭窄,是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对照,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脉腔径狭窄≥50%的检出率为30.77%;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检出率为27.88%,两种检查方法对冠脉腔径狭窄≥50%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冠脉腔径狭窄≥50%)的敏感性为87.93%,特异性为92.67%。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检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准确程度较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冠脉造影,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 (IntracoronaryDopplerUltra sound ,ICDU)是利用安装在导管或导丝尖端的多普勒探头于冠状动脉内探测血流速度的一种新型诊断技术。本文针对冠脉腔内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测定对冠脉病变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及治疗决策的意义作简要综述。1 基本原理ICDU测量血流速度的基本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多普勒效应 ,与体外的多普勒超声技术不同 ,ICDU的探头置于血液中 ,可直接测量流速而无需彩色血流图像的指引。由于探头可插入任一条心外膜下冠状动脉且采用脉冲多普勒技术 ,故可选择测量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765例临床疑为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MSCT增强扫描及常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分析MSCT冠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CAG冠脉造影共检测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45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220例;MSCT增强扫描共检测出阳性524例,阴性241例。MSCT冠脉造影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8%、94.13%、95.00%、97.90%、86.72%,与CAG冠脉造影Kappa一致性为087。针对其中11段显影效果较好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观察研究,符合要求的共有5916个研究节段,CAG诊断结果显示包括正常节段2856个,轻度狭窄1736个,中度狭窄1005个,重度狭窄319个;MSCT增强扫描包括正常节段2717个,轻度狭窄1857例,中度狭窄913例,重度狭窄429个。MSCT增强扫描诊断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00%、92.87%、9.173%,中度狭窄分别为79.40%、96.03%.、93.20%,重度狭窄分别为83.39%、98.20%、97.40%,MSCT增强扫描与CAG冠脉造影诊断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0、0.76、0.76。结论MSCT增强扫描诊断轻、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结果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造影和多排CT血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的诞生开创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新纪元,随后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进一步巩固了冠脉介入治疗的地位.但是,冠脉造影并非十全十美,其最大缺陷是不能显示血管壁,而动脉粥样硬化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恰恰是血管壁的变化.血管内超声可以看到血管壁但必须将导管插入冠脉内,这极大地阻碍了其广泛应用.冠脉CT可以从静脉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这种无创显示冠脉解剖结构的方法在这两年迅速被心内科医师接受.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 ,6 5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10余年 ,加重 1周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混合性心绞痛。入院后经应用肠溶阿斯匹林、消心痛、倍他乐克、硫氮卓酮等药物 ,心绞痛仍时有发作 ,为明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 ,欲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置入术 ,决定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人仰卧位 ,常规碘酒消毒局部皮肤 ,1%利多卡因局麻成功后 ,置入 6F动脉鞘管 ,注入肝素30 0 0U ,用JL4 0导管行左冠脉造影 ,导管不能进入冠脉口 ,考虑冠脉开口变异 ,更换Amplatz导管造影 ,见左、右冠状动脉均起在…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巨大冠状动脉右室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法封堵先天性巨大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1例先天性粗大、迂曲右冠状动脉右室瘘患者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选择性冠脉造影后,建立动-静脉轨道,再沿轨道钢丝经股静脉送人长鞘经瘘口至右冠状动脉,沿鞘管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置于右冠状动脉瘘口处,确定封堵器位置合适后将其完全释放.结果 瘘口完全堵闭,术后无并发症,复查心脏超声示各心腔内径缩小.结论 对迂曲、粗大的冠状动脉瘘,用国产器械经导管封堵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使用5F桡动脉鞘及造影导管经桡/尺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的连续性患者624例,其中男346例,女278例,年龄33~84岁,临床上均符合冠状动脉造影指征,无禁忌证。使用5F桡动脉专用穿刺鞘组首选穿刺右侧桡动脉,若失败再选择穿刺右尺动脉、左桡动脉或左尺动脉,分别使用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619例患者经桡/尺动脉径路成功完成左右冠脉的造影,5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失败而改股动脉径路成功。结论经桡/尺动脉入径使用5F桡动脉鞘及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极易接受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造影术,简称冠造术,可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病变的位置、程度和范围,是检查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是经皮穿刺将球囊扩张导管插入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扩张狭窄的管腔,增加冠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械的改进,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远期预后明显改善,同时并发症明显减少.由于冠脉病变部位近端严重迂曲或钙化,为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被动支持力以及增加导丝的通过率和安全性,需要微导管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别选取图像质量1级的22例患者的左冠脉主干(left m ain,LM),左冠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 ing,LAD),左冠脉回旋支(left c ircum flex,LCX),右冠脉(rightcoronary artery,RCA)共计88支冠状动脉血管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2例患者的88支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显示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86.20%,阳性预测率为76.47%,阴性预测率92.59%,假阳性率13.7%,假阴性率13.3%.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0%,阳性预测率为60%,阴性预测率93.3%,假阳性率30%,假阴性率10%.与选择性冠状动脉相比,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局部中度以上或弥漫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差异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χ2=2.85,P>0.05).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对病变血管狭窄的评价,尤其是有临床意义的病变(冠状动脉腔径狭窄≥50%),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检查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