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中线脂肪瘤的MRI表现 ,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11例患者采用MR平扫及脂肪抑制技术扫描成像 ,分析其MRI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病灶均为单发 ,MRI平扫表现为短T1、中长T2 和高质子信号 ,脂肪抑制扫描信号被抑制降低 ,在各序列上均与脂肪组织信号相同。 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胼胝体发育不良或缺如。结论 颅内中线脂肪瘤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 ,MRI不仅可以在活体上做出定性诊断 ,并可显示颅内中线脂肪瘤的全貌及伴发畸形 ,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颅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CT和MRI确诊的颅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比较CT和MRI对诊断颅内脂肪瘤的优缺点。结果脂肪肿块CT值为-100Hu左右;MRI检查,在T1WI上呈特征性的高信号,在T2WI上呈略高信号,信号均匀一致;采用脂肪抑制技术后脂肪信号强度明显降低,且与皮下脂肪及球后脂肪的信号变化完全相同。结论MRI是检查和诊断颅内脂肪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尤其对显示一些小脂肪瘤和脂肪瘤与邻近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及伴发的颅脑其他畸形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脂肪瘤在CT和MRI的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诊断为颅内脂肪瘤的49例患者的MRI和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颅内脂肪瘤MRI为49例,3例多发,其它均为单发;发生部位分别为前纵裂池24例、小脑幕10例、四叠体池6例、侧脑宰后角5例、胼胝体旁3例、环池1例。常规序列:T1WI像病灶呈高信号、略高信号,T2WI像大部分病灶呈高信号,T2dark-fluid像为低信号;DWI序列:DWI(b值=0)像、DWI(b值=1000)像、ADC像病灶大部分为低信号;SWI序列:SWI_mag像、SWI_mip像大部分病灶为低信号,SWI_pha像大部分病灶为高、中心高周边低、高低混杂信号;双排CT及64排CT均为低信号,CT均值分别为为-33±23HU、-59±21HU。结论 颅内脂肪瘤在CT及MRI上影像具有特征性,SWI_mip像结合SWI pha像可能提高颅内脂肪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颅内脂肪瘤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颅内脂肪瘤CT与MRI的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12例颅内脂肪瘤临床资料及CT,MRI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行CT扫描.其CT特征性表现为均匀一致脂肪密度影,边缘清楚,3例伴有钙化,周围无水肿;4例行MRI扫描,其MRI特征性表现在T1及T2加权像均表现为高信号,在STIR序列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信号。结论 CT和MRI对颅内脂肪瘤均能明确定位、定性诊断;MRI在颅内脂肪瘤定性诊断上较CT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胼胝体脂肪瘤的CT征象及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胼胝体脂肪瘤的CT检查结果.结果 6例均为胼胝体区低密度病变,CT值-20 - -115 Hu,形态不一,病灶周边及中间可见点及弧线状钙化影.其中累及膝部(2例),体部(1例),膝部及体部(1例),压部(1例),累及整个胼胝体、双侧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及脉络丛并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结论 胼胝体脂肪瘤为颅内罕见良性肿瘤,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更为罕见.CT对本病的发现与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颅内皮样囊肿并破裂病例,均行MRI SE序列T1WI、T2Wl、T2Wl Flair及DWI序列扫描,其中3例行T1WI压脂增强扫描,4例行脑CT平扫。结果 12例中,皮样囊肿位于桥小脑角区5例,桥前池2例,颞极1例,鞍旁2例,鞍上2例,病变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CT表现为低密度,T1WI为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T2Wl Flair为不均匀高信号,DWI扩散受限,压脂增强扫描不强化。皮样囊肿破裂CT、MRI表现在脑沟、脑池或脑室内有低密度脂肪滴影,CT值-70-140HU,或短T1的脂肪滴影,T2WI信号略有衰减,压脂T1Wl增强呈极低信号。2例侧脑室内见脂滴,3例位于大脑纵裂池,3例位于侧裂池,2例位于侧裂池及大脑纵裂池,2例脂滴位于环池。结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具有较特征性CT、MRI表现,能较好地显示病变的生物学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及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 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9 例患者单发肿瘤23例,多发6例,共检出39个病灶,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 T1呈等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少见.有2例患者胼胝体受累.结论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幕上12例,幕下脑干6例,18例病灶有出血1例;MRI检查T1加权像病灶显示为短T1高信号,周边为轻度低信号影;T2加权像病灶中央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周边为低信号环;增强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CT平扫为斑片状不规则形高0密度影。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综合MRI及CT表现可明确诊断,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面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9.
胼胝体变性的MRI和CT影像表现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华  黄显龙 《重庆医学》2004,33(8):1242-1244
目的分析胼胝体变性的MRI和CT征象.方法 2例胼胝体变性中,第1例分别于急性期、慢性期2次受检,第2例分别于亚急性期、亚急性后期2次受检.2例均分别行2次MRI检查,且均首次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 例均与MRI同时分别进行了2次CT检查对照.结果例1急性期MRI显示,胼胝体全程形态呈膨胀性改变,以膝部更显著,信号异常表现为弥漫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胼胝体膝部显小灶状,不规则斑片状强化;急性期CT平扫显示,胼胝体膝部、压部膨胀性肿厚改变,以膝部更显著,密度呈均匀减低.本例慢性期MRI显示,胼胝体全程萎缩变薄,以体部为明显,膝部、体部中心夹层显示带状分布,呈小囊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例2亚急性期或亚急性后期MRI显示,胼胝体较显膨胀,以膝部较显著,于亚急性后期体部逐渐变薄,其全程表现为中心夹层状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而其腹侧、背侧相对完好,境界清楚,最具特征性.增强后未见明确异常强化.CT平扫显示,胼胝体膝部、压部膨胀性肿厚较急性期减轻,密度均匀减低.结论 MRI和CT是能够直观反映胼胝体变性病理改变,并可能成立诊断的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尤其是MRI矢状位能显示胼胝体全貌,使影像观察更加全面,其优越的软组织分辨力得以准确显现胼胝体变性病程演变各期形态、信号特征,故为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畸胎瘤的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与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畸胎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成熟型畸胎瘤3例,未成熟型畸胎瘤2例,伴有恶性转化的畸胎瘤1例;位于中线结构的3例,非中线结构3例.6例中4例CT与MRI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另2例表现特殊;其中1例CT呈实性肿块,MRI呈混杂信号肿块;另1例CT与MRI均表现为囊性肿块伴壁结节,并见液液平,轻度瘤周水肿.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及壁结节呈中重度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6例仅1例表现典型,脂肪与钙化并存.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 颅内畸胎瘤的影像表现与肿瘤成分相关,典型者可做出明确诊断,不典型者诊断困难.CT显示钙化敏感,MRI显示脂肪敏感,CT联合MRI可以提高颅内畸胎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胼胝体变性的影像学特征.方法:6例胼胝体变性患者中急性型2例,慢性型4例;1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CT与MRI可见胼胝体膝部、压部及体部对称性病灶,CT病灶为低密度,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2例伴发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对称性病灶.结论:胼胝体变性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以胼胝体膝部、压部和体部对称性病灶为其主要异常表现,CT和MRI检查是胼胝体变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内脂肪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检查发现的16例颅内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16例颅内脂肪瘤中,CT主要表现为颅内中线部位或者中线附近的条状、结节状或者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影,边缘清晰,密度较均匀,少数边缘可伴有钙化。结论:CT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内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颅内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颅内脊索瘤大多发生于颅底中线处的斜坡和(或)鞍区。CT扫描3例均显示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和钙化。4例MRI扫描显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Gd-DTPA静脉注射增强后,均有较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结论:CT和MRI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范围,评价肿瘤对颅底重要结构的侵犯情况,有助于和斜坡与鞍区的其它疾病如鼻咽癌等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秦涛 《中外医疗》2008,27(26):128-128
分析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淋巴瘤的常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灶MR特征.结果 MR显示8例单发,1例多发,其中大脑半球7例,小脑半球1例,胼胝体1例.MRI表现为形态多为类圈形团状及结节状或不规则形,T1WI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低或略高信号,病灶坏死区为明显高信号,占位较轻,增强扫描均有明显强化.结论原发颅内恶性淋巴瘤发病部位、MR信号特征及其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的特征,MRI在其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肾上腺髓样脂肪瘤(AML)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手术后病理证实AML病例,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及MRI平扫。分析病变CT平扫和增强表现及MRI平扫征象。结果 5例均为单发,术前均诊断正确。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病变大小3~18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CT值-90~40Hu;其中1例病变内见斑点状钙化;3例增强病变呈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MRI平扫T1WI见高低混杂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低高混杂信号。结论 CT和MR平扫对AML诊断特异性高,增强扫描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表皮样囊肿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对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做回顾分析,其中20例做CT及MRI平扫加增强,6例只做CT平扫加增强.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16例,鞍区7例,颅骨内2例,脑实质内1例.CT呈低密度25例,混杂高密度1例.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者16例.T1WI及T2WI高低混杂信号4例.增强仅2例边缘轻度强化余未见强化.1例脑组织受侵,轻度水肿表现.17例FLAIR上信号略有增高,3例信号明显增高.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然对于不典型表现的表皮样囊肿有待于进一步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新明  韩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875-287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颅内脂肪瘤的认识。材料:6例病人脂肪瘤通过CT与M R检查,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肿瘤位于胼胝体,1例位于右侧裂,另1例位于纵裂。结果:脂肪瘤在M RT1加权,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所有病例CT扫描均为低密度。结论:CT值为负值,脂肪瘤通常伴有先天性发育异常。CT与M R诊断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竖脊肌病变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竖脊肌病变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2例患者中表皮样囊肿4例,脂肪瘤3例,糖尿病肌炎2例,骨样骨瘤侵犯1例,转移瘤1例,包虫病1例;CT表现均以低密度为主,表皮样囊肿为长T1长T2信号且弥散加权序列为显著高信号;脂肪瘤为短T1长T2信号;糖尿病肌炎增强扫描呈类环状强化;包虫病呈"多囊"改变。结论竖脊肌不同病变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不同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1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恼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例患者单发肿瘤23例,多发6例,共检出39个病灶,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T1呈等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少见。有2例患者胼胝体受累。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