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昕  范秀芳  王岩 《吉林医学》2012,33(16):3470-3471
目的:通过对250例围产儿死亡病例的分析,探讨围产儿死亡病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围产儿死亡250例进行死亡原因、死亡率统计与分析。结果:2008年、2009年、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20%,1.01%,1.06%,死胎占围产儿死亡的76%,死产占2.4%,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占21.6%;死胎主要原因为胎儿发育畸形,脐带异常,包括脐带缠绕、扭转、打结、脱垂,其次为母亲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糖尿病,胎盘异常、多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为重度窒息、肺透明膜病。结论:加强产前围产保健,不断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及时诊治高危妊娠,减少窒息发生率,对胎龄较小及出生体重低的早产儿适时治疗,对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征发病人群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4例重度妊高征孕妇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流动人口重度妊高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固定人口重度妊高征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高.结论:提高育龄妇女自身保健意识,加强孕妇围产期保健,预防妊高征的发生,对妊高征早诊断、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分析和掌握郑州市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郑州市14家医院内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结果 郑州市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6.98/万,围产儿病死率29.90%,年度间发生率差异性显著,但无长期趋势.结论 新生儿早期死亡率较高,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和生后早期诊断水平是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双胎妊娠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海萍 《广西医学》1997,19(4):637-639
双胎妊娠55例临床分析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邓海萍双胎妊娠较单胎妊娠危险性大,孕期并发症亦多,早产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也高。因此产前早期诊断,特别是加强对双胎围产期管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住院分娩双胎妊娠55例的临床分析如下,以期减少早产,并发症和围...  相似文献   

5.
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认为对ICP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也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临床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进行围产期保健和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无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进行比较.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合并各种内、外科疾病发生率均比无妊娠高血压疾病高,且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围生期母婴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必须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适时终止妊娠是减少母婴危险的重要手段,应全面考虑母婴情况,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000例孕妇围产期保健监测。结果:过期妊娠的胎位异常、孕前流产史及孕期贫血等低于足月妊娠组;手术产、孕产期并发症及围产儿病死率则高于足月妊娠组。本文还将41孕周分娩与37~40孕周分娩及过期妊娠组对照,结果前两者差异不显著而后两者手术产、孕产期并发症差异显著。建议应从过期妊娠加强产前监护,利用B超、胎心监护,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过期妊娠的发生率及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方虹  罗日标  司徒超 《广西医学》2006,28(3):360-36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在围产期中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胎妊娠114例资料,用同期单胎妊娠资料作对照.结果双胎妊娠发生早产39例,占34.2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6例,占31.57%;贫血33例,占28.94%;胎膜早破35例,占30.70%;产后出血17例,占14.91%.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病率、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结论双胎妊娠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对双胎孕期的系统管理,以尽早发现异常,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fasis of pregnancy,ICP下同)患者血清胆汁酸浓度(TBA)、肝酶(ALT、AST)水平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62例I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上述资料分成二组:①TBA组,T1<40umol/Ⅰ.T2≥40umol/Ⅰ.②肝酶组,A1<100 u/Ⅰ,A2<100u/Ⅰ.分别分析其与妊娠结局围产儿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羊水粪污、新生儿RDS、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之间关系.结果 TBA≥40umol/Ⅰ时发生羊水粪污、新生儿窘迫、新生儿RDS、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死亡均高于TBA<40umol/Ⅰ组.肝酶异常组,AST ALT≥100 u/Ⅰ以上诸指标也高于<100 u/t组.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发生围产儿并发症,产前定期监测血清胆汁酸水平及肝酶水平可有助于判断胎儿预后;适时中止妊娠可减少围产儿并发症:合理的药物治疗可降低胎儿突然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羊妙贞 《浙江医学》2007,29(2):158-159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晚期特发性疾病,它以妊娠期出现搔痒及黄疸为特点.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已被越来越多的产科医师重视.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ICP胎儿的妊娠结局及孕妇分娩方式,探讨ICP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分度诊断和适时终止妊娠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0~2004年围产保健工作现状,分析原因,研究相应对策.方法 对驻区五家医院5年的围产保健工作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5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为63.23%.②产科并发症在波动中下降.③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09‰逐年下降,但是2004年发生逆转达23.69‰.④围产儿死亡率为12.60‰,但出生缺陷死亡占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监测及健康教育,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及产前诊断等干预措施,可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线双报制度,对常州市2001年至2004年间每年围产儿的死亡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围产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为进一步减少围产儿死亡提供对策。结果:4年来常州市围产儿死亡率依次为9.26‰、6.50‰、4.25‰、5.37‰,总体呈下降趋势,前三位死因分别为畸形、脐带因素及早产低体重儿,其中畸形是历年来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提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采取三级干预措施,降低围产期畸形儿的发生率,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同时加强产前诊断和产时监护。  相似文献   

13.
韩红  巩明琴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134-13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情况、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0例ICP患者,积极缓解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血胆酸水平,注意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并采取相应措施,依据临床症状转化情况及产科指征适时终止妊娠。结果10例ICP患者全部治愈。10例患者经治疗后2例经阴道分娩,8例剖宫产分娩,国产儿死亡2例。结论ICP可引起严重的母婴并发症,主要危及胎儿,使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临床上要及时发现ICP,了解ICP的严重程度,并尽早进行治疗;加强产前监护,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人的孕期管理与护理.方法 通过围产期保健,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和诊断ICP.结果 2010.1-2011.12,围保门诊共管理孕妇789人,ICP孕妇16例,发病率2%.初产妇10例,经产妇6例;发病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结论 孕期有效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可有效地降低ICP病人围产儿死亡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1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根据其接受治疗与否,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用x~2检验,对其妊娠结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如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儿病死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而对ICP患者在产前给予严密监护、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ICP所致并发症及围产儿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胎盘早剥早期诊断以及血液制品的及时输注等综合治疗对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吉安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接收确诊为胎盘早剥的3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采取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以及血液制品的及时输注等综合治疗疗法;对照组由外院转入本院病例。按照常规给予临床治疗。比较2组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围产儿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大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围产儿死亡2例,死亡率为11.76%。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1.18%;围产儿死亡5例,死亡率为29.4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以及血液制品的及时输注等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围产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7.
无锡市4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明确围产期保健重点。方法选择无锡市1992-1993年、2001-2002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围产儿死亡因素及死因构成比。结果1992-1993年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为早产、妊娠并发症、畸形,2001-2002年死因以畸形、早产、脐带因素为主要。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进提供保健服务的方式确保母婴安全。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诊断处理各种胎儿畸形及妊娠并发症.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减少缺陷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近3年来发生的51例ICP病人分治疗组(36例)、未治疗组(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明显少于未治疗组。结论 对ICP的早期诊断、分度处理、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也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贾茹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4):203-203
双胎妊娠由于妊娠期间母婴合并症多,分娩时难产发生率高,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近几年,我院加强了围产保健工作,针对双胎妊娠的各种并发症于产前、产时、产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双胎围产儿的死亡率.现就对双胎妊娠常见的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3~2005年呼和浩特市地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呼和浩特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2005年呼和浩特地区39106例围产儿进行监测,对筛查出的出生缺陷儿442例相关因素及437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11.30‰,出生缺陷儿围产期死亡率1.12%。农村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母亲年龄<20岁,及≥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出生缺陷以神经管畸形最多。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2.31%。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做好孕早期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