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得以有效改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D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透析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综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66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变程度。结果:实验组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缓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监护室(CCU)患者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8月我院CCU收治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CCU常规护理;9月—12月收治的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2组入住CCU时和出CCU前1 d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入住CCU时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CCU前1 d再次进行评估,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CU患者多存在较为严重的负性心理,根据患者自身、环境以及疾病因素等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放疗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心理干预前后患者 SAS 、SDS 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为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应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并进行相应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观察组)及100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实施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再测评SAS及SDS1次,并与心理干预前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其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6.82分±6.24、41.16分±10.7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1.46±5.18、34.63±8.37(P〈0.01)经过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后,其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6.82±6.24和41.16分土10.73降为32.19±5.72和35.74±9.16分(P〈0.01);其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分别由36.0%和43.0%降为12.0%和21.0%(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干预可缓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不孕症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4年2月1日-2006年7月1日在我院生殖内分泌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符合入组条件且表示能够坚持随访的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均按要求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OS),并进行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40例(失访4例),在其诊治过程中对其进行全程、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0例(失访2例),则顺其自然不进行心理干预,仅给于一般性指导。对干预前及干预三个月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经全程系统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其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收治的6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治疗依从性、睡眠与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护理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SQI、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不良心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对60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采用SAS、SDS测评并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60例糖尿病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心理干预前明显降低(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经过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李遵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30-233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的改善效果,为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心内科住院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被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比较,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对照组SAS、SDS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变化显著(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并与55名健康自愿者进行配比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有肯定的焦虑占47.69%,有肯定的抑郁占46.15%。心理干预后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降低。结论:部分脑梗死患者有明显的情绪障碍,临床医师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还应给予其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苏义基  危静 《吉林医学》2011,(17):3419-342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9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SAS和SD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2.
马丽梅  李玉霞 《西部医学》2013,25(6):867-868,870
目的评估胃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影响焦虑、抑郁心理的相关因素,提出心理干预对策。方法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表,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12%的胃癌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状态。引起胃癌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害怕自己是胃癌、对手术效果怀疑、担心经济承受力等。经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与心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对患者躯体疾病的治疗更应关注并及时疏导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综合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3个月后重新评估SDS及SAS评分,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SDS及SA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均P〈0.05)。经过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SDS及SA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缓解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纠正正己烷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探索出一条路子。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再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加康复治疗的综合疗法。结果:肌力、肌张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提高,感觉障碍逐渐改善,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可消除患者的恐惧、悲观心理,使患者能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身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血液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血液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48h内以及4周后采用Zung的抑郁症自评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4周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减少慢性血液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55.83、58.87,SDS评分分别为56.97、57.93。40天后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对照组下降不显著,而干预组SDS、SAS明显下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在应激情况下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恰当的心理干预能降低焦虑抑郁程度,对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降低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作用.方法:在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间,对在我科住院的68例中、大面积烧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及床位安排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作常规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应用Zung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在患者住院第1、7、14天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将两组患者的心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烧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小、中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值.结论:心理干预能缓解或消除中、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情绪,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将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仅采用疾病常规护理和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4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性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等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焦虑11/43,抑郁10/43)较对照组(焦虑20/40,抑郁18/40)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积极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不良心理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其中焦虑、抑郁尤为重要。文中旨在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 isease,CHD)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02例CHD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药物治疗为对照组,50例患者;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为心理干预组,52例患者。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分,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SAS、SDS、SCL-90首次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3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AS、SDS、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CHD伴焦虑、抑郁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慧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49-175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经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于干预后第1周、第5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入院第5周干预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增强信心稳定病情,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