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在许多人眼里,种地但有文化的农民似乎不算完全意义上的农民.只有那些既种地又自不识丁的农民才能是”合格的”、“地道”的,父亲便是属于这些农民中的一个。父亲共有兄弟姐妹九个,他排行老七。那个时候,家里的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后来便被划上了一个从此格不起头的成份。父亲又上过三年的小学,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他为了吃饱饭便外出“闯世界”去了。为了活命,他曾经干过现在的年轻人不屑于干的几乎一切的“下等”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几乎找不到父亲的影子。那个时候因为父亲常常外出于活;每年见不到…  相似文献   

2.
记得小时候,年迈的奶奶患有一种严重的咳嗽,但她一直坚持抗病的“真理”,所以,我时常听到奶奶的咳嗽声和劝阻父亲为她买药的声音,奶奶在咳嗽时只是不住地喝水,却不吃药,这应该是“坚持”的开始;半年后,面容日渐憔悴的奶奶终于一病不起,奶奶自知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便更加阻止父亲为她抓药,说抓药也无济于事;到后来,奶奶犹自念叨着自己的“真理”在父亲的注视下与世长辞了,这便是“坚持”的结束。  相似文献   

3.
活给自己看     
小时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  相似文献   

4.
龚细鹰 《健康大视野》2013,(18):114-114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席间,他一直默默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然而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却对我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  相似文献   

5.
教育核心 培养儿童的责任感 教育典范:1920 年,有一位 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 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 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  相似文献   

6.
现在,孩子对自己的父亲角色的漠视让一些中国父亲很“心痛”。一位老师曾布置了一个作文题,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可写父亲也可写母亲,结果是班上40余名学生,有30多名选择写《我的母亲》。他曾问过这部分学生,回答同出一辙:对父亲不太了解。  相似文献   

7.
心理诊疗室     
肖峰 《健康》2005,(12)
父亲不理想怎么办 Q 我父亲对我简单粗暴,一点儿也不讲平等和尊重,我经常想:自己怎么摊上了这么个爸爸? A 儿子没法选择理想的父亲,但儿子能够成就理想的自己。先走“大家的路” Q 我很推崇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又做不到。 A 我觉得人刚开始还得走大家走过的路,然后再琢磨着走自己的路。凡  相似文献   

8.
陈新 《健康生活》2011,(9):4-7,12
上过私塾却是普通锅炉工的父亲对他的循循善诱。让他从小立志要上北京大学;崇拜父亲饱读诗书。渴望自己置身书海的他便选择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当他发现更喜欢计算机的自己却读的是图书情报,似乎选“错”专业。并产生厌学情绪时,父亲对他的“冰棍疗法”却拯救了往后的网络天才;当他成为中国首富时,  相似文献   

9.
父亲喜欢写作,接触电脑早。但除了写作,父亲在电脑上从不做其他的事,怕玩物丧志。 昨天,父亲则饶有兴趣地在一个网站注册了网名,点击“个人资料”,页面下方出现“兴趣爱好”。我说:“这个没必要填写。”父亲却认真地说:“不但要填,还要实事求是。”说着,就在“欣赏的人”一栏填上:自己。我说父亲真自信。  相似文献   

10.
我的老家住的是一个不大的院子,自从我参加工作后,便从这里搬出去单住了。父亲已年过花甲,是个瘸子。自从我在机关升职后,每次回老家,父亲便要我陪他到老老少少的熟人中去走走。我觉得这一定是父亲的虚荣心作怪,无非是想借我抬高他在乡邻中的地位罢了,不然,我没升职前他怎么不这样呢? 那年过年回家,我给父亲买了不少东西,他衔着叶子烟,一脸受之有愧的表情。 吃过午饭,父亲到我屋里,又是给我递烟,又是点火,然后怯怯地对我说“老大,要不,爸带你出去走走?”我打了个长长的呵欠,对他说:“坐了半天车,困了,想睡  相似文献   

11.
父爱不缺席     
天晓得我妈怎么会和远在上海的父亲姻缘一线牵,据说是两家的姥姥辈在一起闲扯出来的。结婚后父亲回到兰州邮电科学院上班,从事着自己十分喜欢的专业——电气工程,当妈妈在武汉生下了我姐,父亲便面临着重要的选择:是回到这座城市,结束两地分居的日子:还是继续留在兰州,寻找有人“对调”的机会。等到我已在妈妈的肚子里了,还是未有两全的结果,父亲只有辞职回到武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当儿子的时候,我把父亲看成是我们家里的“天”。家庭关系无论是和谐的还是不那么和谐的,我见了不少,他们都有一种“托天之福”和“怨天”的心情。当我做了父亲之后,我把我的子女看成是我自己完整的生命的一部分,他快乐我也快乐,他痛苦我也痛苦,苦与乐永远是爱的一部分。但是,我懂得父亲对子女影响太大了的道理的时候,我已经是爷爷了。  相似文献   

13.
慈父恩师     
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小学的时候教过我。所以.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在他教我之前,我的成绩很一般.那时的我特别淘,贪玩,不爱学习。可是等到父亲教我后,我的成绩便直线上蹿.他并没有特别的“关照”我,待我和别的学生一样。因为怕他,所以认真学.凡是他的课,我都不敢有小动作。虽然那时,我不愿意在父亲的班里,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邪实在是一件好事。如果父亲能一直教我,我肯定会顺利考上大学。可惜,他教我的时间太短,之后.我还是不认真学习.只是到了高中后,才义努力往上赶,但中间荒废的太多,又怎能在短时间内补得回来呢?于是.高考后.我便当兵了。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位父亲的教子故事。 这是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 您听—— 我越来越醒悟这世界是个残酷的角斗场。我觉得这辈子自己已经亏了,便指望儿子能有长进,做个硬汉铁人,于是从小灌输给他“恨”和“斗”的哲学。儿子今年6岁,我的“教育”初见成效,比如,他不太会哭了,在有人夸他乖时他会受辱似地反驳:“我不乖!”他会跟人以牙还牙了…… 邻居家的儿子阿包显然也是接受这种“教育”的产物,不过更“杰出”得多,使我很有点妒嫉。阿包比我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的第二年,在我终于能自己养活自己的时候,父亲却突然病故了。父亲是患肝癌去逝的,他走得很平静,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舍得花家里一分钱,但他用一生的辛劳和积蓄为我留下了一套崭新的住房。没有了父亲,家庭的重担自然落在我的肩上。寡居农村的母亲四处张罗着为我介绍对象,在她眼里,我的婚事成了她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父亲留下的房子自然是我的“金字招牌”,母亲逢人便说:“我娃在城里有房哩!我就住农村,绝不拖娃后腿。”母亲的一片苦心让我左右为难,但还是经不住她苦口婆心地劝导,和一个叫倩的女孩建立了恋爱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父亲     
王娜 《青春期健康》2016,(18):22-22
最近,著名主持人马丁向观众讲述了自己的“中国式父亲”,引发热议。在马丁眼中,自己的父亲是无数“中国式父亲”的缩影,“传统守旧”“节俭吝啬”“严苛对己”,但却为家庭付出了自己一辈子的奋斗和心血。  相似文献   

17.
我为什么会走上说书人的道路?这与我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我的父亲唐阿泉是苏州河沿街小石灰桥旁一家:茶馆“同安居”的小开。祖父母晚年得子,对我父亲十分溺爱,养得娇惯任性。早晨祖母叫茶馆堂倌去买一碗焖肉面给他吃,他见堂倌端面碗时一只大拇指浸在汤里,便嫌脏不肯吃要另外再买点心。父亲长大了到了应该找工作去当学徒的年龄,祖父母担心他吃不了当学徒的苦,看到学说书比较自由,不用起早摸黑受老板和师父的欺侮,  相似文献   

18.
《婚育与健康》2006,(7):68-68
1999年父亲再婚,大学毕业后我与继母生活在一起,平时与继母关系也很好。可是,我的亲生母亲一直非常担心,如果一旦父亲出现意外,房产便会由我的继母——法定继承人完全拥有。母亲总想让父亲现在就做个公证,将房产权转交给我,以免“外人”剥夺我继承应有财产的权利,但我一直没有这样做。  相似文献   

19.
老谢     
随着自己逐渐长大,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渐渐的不再叫老谢“爸爸”了,而且从心中开始抵触“爸爸”这个名词,于是“老谢”便成为了我对父亲的称呼.上大学之前,我曾带朋友来家里玩过一次.在经历了两代人的鱼塘上,老谢赤裸着上身划着船做着自己的工作,午后的阳光照射在他的身上,形成了光与影的对比,让老谢棱角更加分明,只是隐约中,让我看到了老谢的变化,他更沉默了.  相似文献   

20.
关牧村的父亲出生在沈阳.她出生的时候父母户籍已迁北京。她的出生地是河南新乡.却是喝天津梅河水长大的。“我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地方人啦,从我父亲这方面来说,我就是半个沈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