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没有一种蔬菜的名气,能与莼菜匹敌,也没有一种蔬菜能象莼菜那样获得古今骚人墨客的诸多的赞赏。从历史渊源上来说,早在《诗经》产生的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即在二、三千年前,我国人民已开始食用莼菜,并在《诗经·鲁颂·泮水》一诗中,用诗句记载道:“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茆,即莼菜之古称也。至晋代,出了“千里莼菜,末下盘豉”与“秋思莼鲈”两个莼菜的典故,使莼菜沾上了浓重的文化气息,以至以后的诗人如杜甫、陆游等人的诗作及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中,都无不提到莼菜这道名菜。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第1期的《艾叶多功效》中介绍艾叶时引用了《诗经》里《采葛》一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篇名和第一句中都出现了一个词“采葛”.直译过来就是采挖葛。葛是一种植物.在我国自古就开始被人们使用。  相似文献   

3.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诗经》是一颗璀璨的珍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它的发祥地河问.自古就是诗经文化的传授研究之地。一代又一代人为《诗经》的传承、发扬.付出毕生的努力——古人毛苌在河间设馆讲解《诗经》.今有河间人田国福自号“诗经斋主”.专门收藏古籍《诗经》,为《诗经》文化的薪火相传再添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前,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已出现这样的语句:“民亦劳止,讫可小康”(《诗·大雅·民劳》)。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在古代思想家眼里,“小康”乃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那时,“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5.
健康与美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在中国的古诗词歌赋中,我们引以为傲的经典,一曰《诗经》,一曰《楚辞》。而《诗经》开章第一篇就是将人的爱美情结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处的“窈窕淑女”,无疑是美的典范。不仅诗中如是,因着人对美的不懈追求,还诞生了唐伯虎为博佳人一笑,卖身华府甘为奴仆等等众多的爱情佳话,千百年来被传诵不已。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游泳的记载:“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游之泳之。”还载有“汉有游女”.表明西周时在汉水里就有女子游泳了。  相似文献   

7.
话说猕猴桃     
猕猴桃,又称阳桃、藤梨、毛梨子、猴子梨等,美国人称其为醋栗,英国叫它中国鹅莓,日本叫它中国猴梨,新西兰称它基维果。 中国是猕猴桃的故乡,食用历史也很悠久。《诗经》中就有过记载和描述。到了唐代,猕猴桃已为诗词人吟咏之物,著名诗人岑参写过“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的诗句,可见一千多年前已经有人在庭院里栽种猕猴桃作为观赏植物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名。”  相似文献   

8.
“肤如凝脂”一词出自《诗经·卫风》中的《硕人》,形容一个人的肌肤光洁白润。后来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引用进千古名篇《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而诗中用“凝脂”一词是为了形容杨贵妃的皮肤非常细嫩光滑。据说,杨贵妃之所以能拥有白皙丰润的肌肤,就是因为她天天都食用阿胶。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辩证施治、防病、治病的中草药中,凡具有抗老、益老、耐老、轻身健体、驻颜养容等作用者,均为延年益寿中药。 在我国,养生延寿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经》里记有100余种有益健康的药物,如“集于苞杞”,“爱采唐矣”等,“杞”即为“枸杞”,“唐”即今之“菟丝子”。《黄帝内经》明确提出“四气调神”、“治未病”的观点。这种思想即是现代预防为主、抗病抗老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是汉代以前的药物理论及经验之大成。全书3卷,收  相似文献   

10.
词的体裁     
词,一般认为是诗的变体,是诗变异和发展。故有人称其为“诗余”。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词与“乐”表里相依,依乐填词,因同谱曲。但此论语未中的,它只说明了词与乐的横向关系,并未能说明其纵向关系。也有认为词、诗同源于“乐府”或《诗经》的;因为“乐府”本身对句子的长短要求并不严格;而《诗经》虽属“齐言”(句子字数整齐),但也有少量一至九言的“杂言”(句子长短不齐),所以持此论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古有:“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之说。大凡大艺术家皆有其“道”.这“道”是由学问供养而成。若以画道而喻.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云:“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齐白石又云:“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道”,其真就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是通过学问修养而成的一种人生的化境。  相似文献   

12.
刘亮 《健康生活》2012,(10):59-60
《佛说孛经》中曾这样论述交友之道:“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友有“四品”,你是哪一品呢?  相似文献   

13.
奇异果: 早在公元前的《诗经》中就有了关于奇异果(猕猴桃)的记载,《本草纲目》中说:“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证类本草》上说:“味甘酸,生山谷,藤生著树,叶圆有毛,其果形似鸭鹅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  相似文献   

14.
邹全荣 《现代养生》2010,(10):50-51
在乡村,经常可以听到人们这样说:“乡间花草贵如金”、“认识的草就是宝,不认识的就是草。”在村野广袤的田塍,一年四季都有野生的花草,这是人们受用不尽的“资源”。《诗经》的《周南·卷耳》篇写道:“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相似文献   

15.
女性皮肤以白嫩为美,数千年来有不少赞颂的诗文,《诗经·卫风·硕人》篇里,形容卫庄公美丽的夫人庄姜说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战国时楚国诗人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序中,形容他家东邻的美女是:“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唐末诗人韦庄《菩萨蛮·江南好》诗也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以上用“凝脂”、“白雪”、“凝霜雪”来赞赏妇女白嫩肌肤之美。除此之外,更常见是用白玉形容女性莹洁光润的肌肤之美。晋人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不可不治,治国必须有道。所谓治国之道就是“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这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指的一样:“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同理,对具体医院而言,我们的治院之道,就是“以德治医”与“依法治医”紧密地结合起来。现就《治理医院贵在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龚鹏 《益寿宝典》2012,(10):58-58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中道文化一直有强大的影响力。当今社会更多强调的是“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中道似乎有些不符合于时代精神。但在健康领域,中道仍然具有压倒性的指导意义。明代周守中在《养生类篡》中就说:“摄养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之与不及之害。”  相似文献   

18.
文如 《健康世界》2014,(11):98-99
《诗经》曾提到:“其籁伊何,惟笋及蒲”。古代的文人墨客总是钟情于竹子,也喜食竹笋,陈志岁《马蹄笋》云,“谁种拿云百万丛,夏秋生子马蹄同。快刀切下真如雪,清气漫来未藉风。”竹笋四季皆有,但因冬日时令蔬菜偏少及冬天的笋个大肥满,就有了所谓:“尝鲜无不道冬笋”之说。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以下称《金瓶梅》)。是中国著名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也是一部最具争论性的小说。贬之者诋为“市诨之极秽者”(明李日华《昧水轩》日记);赞之者誉为“伟大的写实小说”(郑振铎《谈金瓶梅词》),“同时说部,无以为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相似文献   

20.
巧烹银鱼     
银鱼在清康熙年间就列为“贡品”。李时珍云:“大者四、五寸.身圆如筋,洁白如银”。清人崔旭曾在《暖津门百咏》中咏道:“一湾卫水好家居,出网冰鲜玉不如:正是雪寒霜冻候.品盘新味荐银鱼”。银鱼.肉质细嫩、洁白、鲜美,整体可食(即内脏、头、鳍等均不去掉.整体食用),目前被国际营养学确认为一种天然的“长寿食品”。故又有“长寿精品”、“鱼参”之美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