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教子流行病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天下父母,人人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将来成为有用之才。但是,愿望和现实总是有一定的距离,教子就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时下教子之法人皆有之,问题是很多父母“求胜心切”,有点“慌不择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惠有如下流行痛——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孩子犯了错随时随地都可以教训,而对妻子就要顾及她的面子,在人背后规劝。其实,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孩子也有自尊心,即使偶尔做错了事,家长也未必非要张扬得人人皆知。背后教子,给孩子一个悄悄改正错误的机会,也不失为一种教育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菽茵 《健康世界》2010,(7):92-94
教育家有句名言:“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作为父母,永远要秉承“教子先教已”的信条,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道德修养这三大方面打造自己,成为孩子的优秀榜样,才是有能力培养出好孩子的好家长。  相似文献   

4.
王震 《健康人生》2004,(4):23-23
为人父母者都想自己的孩子有颗“孝心”.好在日后多孝顺自己。要达此目的,就需要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高度重规起来。古人云:“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我国约有6 0%的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这其中不乏夹杂着许多“痴心的爱”、“糊涂的爱”、“苛刻的爱”、“残酷的爱”.爱子是父母之天性,教子是父母之责任.但在一切为了孩子的主旋律下,不少父母没能正确处理好爱子与教子的关系,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这是我们现代家庭教育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如何处理好爱子与教子的关系上,我国古代学者作过很多精辟的阐述,如北齐文学家颜之推主张慈严结合.他认为父母对子女必须严格管教,做到“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  相似文献   

6.
徐姗  张洁 《家庭医生》2014,(4):11-12
有些爸爸并非不想带孩子,而是被妈妈“驱赶”出了家教界。有的妈妈认为爸爸能力差,自己教孩子更放心。其实,妈妈无法身兼两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主动“放权”给爸爸。  相似文献   

7.
徐琼 《健康生活》2007,(23):50-50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由于共同的生活.特殊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教育作用,在婴幼儿时期尤为明显。如果父母对子女能师之以范.教育得法,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相反,如果父母自身道德品质败坏或文化素养极差,又教子无方。  相似文献   

8.
有的孩子“个性”特强,什么也学不进去。这样的孩子并非“孺子不可教也”,或许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符合孩子的认可模式。给孩子启蒙很重要,我们不妨换个方式,或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这样,很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启蒙效果呢。  相似文献   

9.
《大众健康》2012,(10):100-104
我们所处的时代崇尚个性、鼓励创新,而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却发现,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有抹杀孩子创造力的倾向。于是,一种挑战传统教育模式的教育新方式——现代“私塾”开始在大中城市出现,那就是让孩子“在家上学”。  相似文献   

10.
马诺 《婚育与健康》2010,(7X):44-45
<正>世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亲。有些父亲为了教子成才不惜血本送孩子上贵族学校,甚至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陪读陪练,其间少不了强制教育,甚至棍棒拳脚也难免,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许多孩子因此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家长们十分苦恼。问题出在哪里呢?细究之下,才知道是父亲们的教育方法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掌握一些教子技巧就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磕磕伴长大     
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于是,我们的教育就出现了“过度教育”的方式。所谓过度教育:一是“过度期望”,还没上学就要学外语、学钢琴、学计算机、背唐诗等等,这种“早期教育”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太大,阻碍了孩子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二是“过度保护”,2—4个大人...  相似文献   

12.
寒假到了,许多家长又开始张罗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在教育部门高喊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家长们所谓“艺多不压身”的热情却愈演愈烈。难道教育孩子真要如此热络,难道孩子的苦不堪言在家长看来真的是一种磨练……2005年7月3日,我12岁的儿子钱北彬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附中美术特长班。同事、朋友祝贺之余,总免不了好奇地问我:把孩子教得这么好,你有什么秘密武器吧?我听了,哑然失笑。儿子从3岁半开始学画画,5岁参加了剑桥少儿英语班,到6岁之后上学,我似乎没有在学习上为他花费太多心血。我的教子原则是让孩子体味学习的乐趣。放弃学琴之后…  相似文献   

13.
在孩子的教育上,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两代人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年轻父母总是抱怨老年人对孩子过于溺爱,是“重养轻教”;老年人却觉得年轻父母缺少经验,又不谦虚,难道疼孙子也有错?本刊近期进行了一项“关于隔代教育利与弊”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年轻父母的心目中,隔代教育容易引发孩子的个性、能力、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隔代教育真如大多数年轻父母所担心的那样,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吗?当隔代教育成为家庭必须之选的时候——我们如何扬长避短,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末,在北京西南三环的一个“夏令营”基地,本刊记者采访了被称为“中国戒网瘾第一人”的陶宏开教授。作为一名心理教育专家,陶宏开主张寻找“网瘾”孩子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并主张更温和的教育方式。陶宏开认为,治疗“网瘾”孩子应更多依靠孩子自身,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引导孩子增强自控能力,自我教育。而被动的方式,例如吃药、打针,都是易于带来副作用的治疗手段,至于用电击来治疗,则简直是“世纪性笑话”。  相似文献   

15.
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可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权威.用命令的口吻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用冗长的道理来说教,甚至极不耐烦地指责孩子这不行那不对。我们以为这样.孩子就会改变,就会被打造成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模型”孩子。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实.教育孩子,做父母的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呢?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每个家长所关心的问题。“什么时候教孩子识字最佳?”、“什么年龄入学最佳?”、“什么年龄开始学习最佳?”这些问题更为年轻的家长所重视。那么,教育孩子到底有没有最佳年龄呢?回答是肯定的,有。 教孩子识字的最佳年龄 儿童识字依赖于其形象知觉的发展,而4~5岁是儿童形象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是开始识字的最佳年龄。我国近年来的一些教学研究和实践发现,3岁孩子能够学习识字,5岁多的孩子能学会汉字的大部分笔画,并且能运用笔画分析字形和书写。因此,心理学家们建议,应从4岁起教孩子学习汉字,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从3岁开始教。能否提前一点或者推迟一段时间,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素质而定。 孩子入学的最佳年龄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  相似文献   

17.
有位心理学家曾如此描述:“得体的教养方式,只让父母辛苦六年,不得体的教养方式却会让你辛苦一辈子。”可见在学龄前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而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教孩子乐于阅读”,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父母而言,都希望孩子成为“书香子弟”,然而,现实中讨厌书本淘气逃学的孩子不乏其人,也着实让父母头疼。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乐于阅读呢?首先,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让自己的家庭花费开始增列图书一项,每月买一本或二本,并且常常看书,成为好楷模,让家庭有学习氛围。幼时的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从不看书的父…  相似文献   

18.
古页 《长寿》2007,(11):24-25
老年人在公园、在广场、在串门的闲聊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比孩子”。谁家的孩子有出息。当了什么官;谁家的孩子赚钱多.成了大款:谁家的孩子学有所成,在国外定居……而这些有出息孩子的长辈,在言谈举止中也往往趾高气扬,“显摆”行为突出;相反,  相似文献   

19.
背后教子     
俗话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在他偶尔做错了事时,家长未必非要把他的错张扬得人人皆知,给他一个悄悄改错的机会,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宽严有度是真爱。所谓的宽严有度,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庸"的最高境界。一堆家规,将女儿送进哈佛;一根藤条,将孩子"打"进了北大。"虎妈"、"狼爸"严厉的教子方式让人记忆犹新。而眼下的这位日本妈妈,用相对宽松的教育方式将自己的3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哈佛大学。一边是"虎妈"、"狼爸"近乎专制的严厉教育方式带来的成功;另一面是"哈佛妈妈"相对宽松教育下孩子走进世界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