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侠 《山东医药》2010,50(14):93-94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见并发症,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8例(688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8眼术中并发后囊膜破裂22眼(3.19%)、玻璃体脱出5眼(0.73%)、前房出血3眼(0.04%)、虹膜根部离断1眼(0.02%),术后发生角膜水肿43眼(6.25%),虹膜睫状体炎5眼(0.73%),后囊浑浊69眼(10.03%),人工晶状体偏位4眼(0.58%),瞳孔移位3眼(0.44%),眼内压升高13眼(1.89%)。结论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后囊浑浊等。  相似文献   

2.
对27例(27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黏弹剂直接扩大瞳孔,然后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5者17眼、0.3~0.5者7眼、0.1~0.2者3眼;瞳孔圆形或近圆形;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角膜水肿3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认为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经验。方法44例(52眼)患者术前血糖控制在8mmol/L,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恢复〈0.1者1眼,0.1—0.3者2眼,0.3~0.5者9眼,0.5~0.8者35眼,〉0.8者5眼。术中并发瞳孔缩小5眼,晶状体后囊破裂1眼;术后并发角膜线状混浊12眼,后囊混浊5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4眼,虹膜部分后粘连和色素弥散于晶状体表面各3眼,治疗后1~2周消失。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术前控制血糖、术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后监测血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鞠治才  王栾弟  钟文 《山东医药》2000,40(15):30-31
葡萄膜炎、外伤或手术导致的白内障 ,常伴有瞳孔后粘连甚至瞳孔区机化膜形成 ,其瞳孔很小。对于此类白内障 ,过去多采用囊外摘除的方法。然而由于其瞳孔特别小 ,术中娩核比较困难 ,常造成囊膜破裂和玻璃体脱出。近年来 ,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对 2 5例有粘连性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实施了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 3个月以上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5例 (2 7眼 ) ,男 1 5例、女 1 0例 ,年龄 1 3~ 64岁。均为伴有瞳孔后粘连或瞳孔区机化膜形成的白内障。原因有内源性葡萄膜炎 1 5眼 ,外伤性葡萄膜炎 …  相似文献   

5.
司晓华  陈香兰 《山东医药》2008,48(6):104-105
88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实施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联合IOL植入术,观察两组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显示,A组视力>0.5者47眼(88.7%),B组视力>0.5者35眼(66.0%),两组相比,P<0.05.A组术后虹膜损伤、后囊破裂和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为7.5%(4眼)、1.9%(1眼)和15.1%(8眼),B组分别为18.9%(10眼)、9.4%(5眼)和28.3%(15眼),两组相比,P均<0.05;两组术后后囊膜浑浊发生率无差异(P>0.05).认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实施PHACO手术联合IOL植入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好、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王瑞华 《山东医药》2010,50(30):86-86
目的评价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68例(18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结果 166眼一次手术成功,余16眼术后1周因后囊Ⅲ级浑浊,第1次击射能量低而行二次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人工晶状体损伤。结论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简单、安全、有效。提高手术技巧并合理选择激光参数是提高临床疗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方法 对11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随机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非球面(Alcon SN60 WF)或球面(Alcon SN60 AT)IOL,分别于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和夜、夜+周边眩光、昼及昼+周边眩光4种条件下功能性视力对比敏感度测试.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植入非球面IOL眼与球面IOL眼最佳矫正视力及昼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昼+周边眩光、夜及夜+周边眩光条件下植入非球面IOL眼的对比敏感度明显高于球面IOL眼(P<0.05).结论 植入非球面IOL眼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方法对11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随机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非球面(Alcon SN60WF)或球面(Alcon SN60AT)IOL,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和夜、夜+周边眩光、昼及昼+周边眩光四种条件下功能性视力对比敏感度测试。结果术后不同时间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眼与球面人工晶状体眼最佳矫正视力及昼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昼+周边眩光、夜及夜+周边眩光条件下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的对比敏感度明显高于球面人工晶状体眼(P<0.05)。结论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SICS)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198例(224眼).术后1周、1个月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48例167眼(74.5%)、172例194眼(86.6%).视力无提高者9例10眼(4.4%),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变性(6眼)、老年性黄斑变性(2眼)和高度近视视网膜变性(2眼).认为SICS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患者接受小梁切除等滤过性手术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手术之一,但术后能促进患者晶状体变混浊,常常出现白内障,或者加重白内障现象而导致视力下降[1~3].白内障患者在治疗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角膜内皮、晶状体悬韧带以及视功能受到程度不一的损伤,多有浅前房、瞳孔扩大或缩小、眼压较高、虹膜后粘连以及存在滤过泡等现象,进行白内障摘出手术具有较高的难度[4].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又摘出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IOL)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进行青光眼滤过手术和植入晶状体手术之后患者视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冯桂玲 《山东医药》2007,47(12):66-67
2003年以来,我们共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98例(315眼)。现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临床资料:298例患者中,男139例,女159例;年龄7~97岁。中等硬度核的老年性白内障233例(242眼),外伤性白内障16例(16眼),并发性白内障42例(48眼),先天性白  相似文献   

12.
李志红  李新 《山东医药》1998,38(10):7-8
报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炎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患者11例,认为该并发症均发生在与葡萄膜炎、外伤、糖尿病有关的白内障,早期行虹膜周切术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及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时,应常规行虹膜周切术。  相似文献   

13.
1997年 3月~ 1999年 10月 ,我们对 2 0例 (2 0眼 )小瞳孔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12~ 73岁 ,平均 48岁。其中老年性小瞳孔 5例 ,术中瞳孔 <4mm,无瞳孔后粘连 ;抗青光眼术后 9例 ;葡萄膜炎 3例 ;眼外伤 3例。术中瞳孔均 <3m m,虹膜后粘连 ,其中 11例虹膜后面有纤维机化膜。9例抗青光眼术后患者的术前、术后眼压均正常。方法 :老年性小瞳孔和轻度后粘连的小瞳孔 ,术中采用瞳孔面注入粘弹剂分离粘连 ,并借助粘弹剂的推力和张力扩大瞳孔。瞳孔后粘连较多 ,且虹膜后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瞳孔行表麻下3.5mm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及疗效。方法 58例核硬度为Ⅱ~Ⅳ级,充分散瞳后瞳孔直径在1.0~4.0mm的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前囊膜的处理,不同情况下处理方法不同。根据瞳孔粘连闭合程度分为:瞳孔缘粘连而无机化膜者;瞳孔区有薄机化膜者;后粘连主要集中于瞳孔区,且机化膜较厚者等。结果术后56眼(96.6%)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视力≥0.6者19眼,0.3~0.5者30眼,0.1~0.2者7眼。术后瞳孔均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3.5mm。术中无后囊膜破裂、悬韧带离断、前房出血;术后早期有少量轻微并发症,用药后均缓解;术后远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小瞳孔行表麻下3.5mm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术前需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后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处理方法。方法 对 2 7例 (33眼 )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 ,术后随访 (11± 3 2 1)个月。结果  2 1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 ,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成功 ,其中 2眼术后 3个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浑浊 ,其余 19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 ,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维甲酸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防治后囊混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囊混浊(PCO)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成纤维细胞样化生及合成分泌胶原蛋白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将全反式维甲酸(atRA)定量修饰至聚甲基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PMMAIOL)表面,制成维甲酸修饰人工晶状体(RAMIOL),并将其植入兔眼内,术后观察其对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角膜内皮、虹膜、睫状体、视网膜的影响,旨在探讨防治后囊混浊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收集215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412只眼)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前房深度(ACD)的变化及其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的关系.发现术后ACD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ACD的变化值与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认为在研究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调整公式的计算值时,应考虑术后ACD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尽可能减少术后屈光状态与术前预测值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上方3.0 mm透明角膜切口,对289例(325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角膜散光、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5眼(78.46%);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306眼(94.15%);术后1个月为315眼(96.92%);术后3个月为315眼(96.92%).术后1d与术后1周视力相比,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83±0.42)D和(0.91±0.52)D,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囊膜破裂3眼,角膜水肿21眼,前房闪光22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后囊中度混浊3眼.结论 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2-10该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43例(52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52眼)白内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37眼(71.2%),矫正视力在0.1~0.3者10眼(19.2%),0.05~0.08者5眼(9.6%),术后随访均无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继发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和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对超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术后散光小,易于操作,费用低,只要把握好适应证,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魏捷  蒋华 《山东医药》2008,48(18):111-112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国际上首选的白内障复明方法,但因术后残留的或新生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在后囊膜上增殖、移行、纤维化而引起的后囊膜混浊(PCO)即后发性自内障,作为术后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仍然是影响术后远期视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切实有效的PCO防治方法一直是眼科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近年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