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霍昭  贺经  葛胜利 《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579-1580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方法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82例118眼青光眼患者用4g/L倍诺喜表面麻醉结合球结膜下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患眼均能达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常规麻醉可能出现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简便易行的麻醉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表面麻醉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并评估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手术的效果。方法对34例(56眼)青光眼在0.4%倍诺喜滴眼液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及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本组52眼(92.86%)术中无疼痛感,4眼(7.14%)术毕缝合球结膜时有疼痛感。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在10~16mmHg范围,视力及视野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手术较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时问缩短。  相似文献   

3.
表面麻醉不做上直肌缝线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和不做上直肌固定缝线的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10min内用4g/L倍诺喜点眼表麻3次,消毒铺巾后将20g/L利多卡因棉片放置在上方球结膜表面,加强表面麻醉效果同时用以擦血,不做上直肌固定。结果 116例表面麻醉青光眼患者中达到Ⅰ级麻醉效果的88例(75.9%),Ⅱ级麻醉效果的23例(19.8%),Ⅲ级麻醉效果的5例(4.3%)。未置上直肌固定缝线的8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表面麻醉下不做上直肌固定缝线进行小梁切除术,安全适用、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4.
表面麻醉在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表面麻醉方法行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45眼)青光眼用0.4%倍诺喜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术前给患者心理指导,术眼缩瞳,全身给药降眼压、镇静及止血。术前20分钟开始滴表麻药,间隔3~4分钟1次,共5~6次,可完成手术全程。结果38例(45眼)表麻成功率达100%,效果满意。术后眼压(NCT)36眼维持在9~15mmHg,9眼在16~20mmHg范围,术后无出现高眼压及浅前房情况,术后滤过泡达到满意度。结论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效果好,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术中术后无其他麻醉方式所产生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表面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0.4%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能很好配合,术后26跟(61%)视力≥0.5,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眼底病变。随访6~24月,32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平均15.5mmHg.10眼加用0.5%噻吗心胺后眼压控制,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表麻下行品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安全和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及观察倍诺喜(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0.4%倍诺喜滴眼5rain1次,共滴3次顺利完成451例(472眼)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无任何痛苦与不适448眼,占95%,其中仅24眼出现轻度疼痛,加滴1次倍诺喜则症状消失。结论 表面麻醉效果明显,且具有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等诸多优点,因此,我们认为表面麻醉下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56例65眼,总结其麻醉效果。其中,对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7例10眼术前合并使用上方穹隆结膜下浸润麻醉。将麻醉效果分为3级。1级:患者无痛感或有微痛,术中配合良好;2级:有轻度疼痛,可忍受并能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或加滴表麻药后能顺利完成手术;3级:疼痛明显,不能配合手术,需改其他麻醉办法才能完成手术。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35min,平均21min;术中5眼少量前房出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麻醉效果:1级55眼占84.62%,2级10眼占15.38%,3级0眼。术后处理同常规小粱切除术后处理。结论表面麻醉可有效避免常规麻醉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在表面麻醉下行小粱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对部分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可合并使用上方穹隆结膜下的浸润麻醉。  相似文献   

8.
表面麻醉小梁切除术85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表面麻醉下小梁切除术的体会。方法对21~95岁各种类型青光眼85例(85眼)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85例中有73例能顺利配合手术,12例因眼球转动不能配合,作眼球筋膜囊下麻醉,上直肌牵引固定眼球。结论在手术者技术娴熟情况下选择合适病例于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表麻加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青光眼手术的可行性,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对49例63眼青光眼手术用倍诺喜(0.4%盐酸奥布卡因)眼液表面麻醉和2%利多卡因结膜下浸润麻醉。结果 用于青光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不但镇痛效果好,节约手术时间,避免球后麻醉的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减少对晚期青光眼手术的风险。结论 表麻加结膜下浸润麻醉对青光眼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及简便易行的麻醉选择,尤其是对于晚期青光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表面麻醉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用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青光眼患者术前术眼滴0.5%地卡因1滴,术中用2%利多卡因相片置于手术野球结膜表面1分钟,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27例;麻醉欠满意3例;无1例麻醉不满意。结论 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麻醉方法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是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倍诺喜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364例(402只眼)白内障患者在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 所有患者在表麻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改用其它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12.35分钟。术后1天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62.44%和78.11%。结论:倍诺喜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球结膜下麻醉行小梁切除术治疗中晚期青光眼的优点。方法采用上方球结膜下、上直肌附着点处浸润麻醉行小梁切除术76例(89眼)。结果术中麻醉效果肯定,眼压稳定,基本无痛苦,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术后无视功能丧失。结论术前、术中有效控制眼压、细心操作,上方球结膜下麻醉行小梁切除术治疗中晚期青光眼,避免小梁切除术常规球后或球周麻醉过程中较多潜在危险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旭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801-1802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经颞侧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4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用倍诺喜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注射20g/L利多卡因麻醉,行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眼均能达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0.1者5眼(12.5%),视力0.1~0.4者9眼(22.5%),术后视力≥0.5者26眼(65.0%),所有患眼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提高。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经颞侧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手术设备,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球筋膜下麻醉行小梁切除术治疗中晚期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新琦 《眼科》2001,10(3):165-166
目的:避免小梁切除术常规球后麻醉过程中许多潜在危险并发症和麻醉药物阻断视神经传导,导致视功能丧失的毒副作用。方法:采用小方球筋膜下、上直肌附着点处浸润麻醉行小梁切除术38例(43只眼),结果:术中麻醉效果肯定,眼压稳定,患者无痛苦,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术后无视功能丧失。结论:上方球筋膜下麻醉行小梁切除术治疗中晚期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表面麻醉在中晚期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8例25眼青光眼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无疼痛、麻醉效果满意21眼,占84%,4眼出现轻度疼痛,点1%地卡因后症状消失。结论表面麻醉效果明显,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因此,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操作简单,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我们在青光眼、白内障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虽然大多数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因疼痛不能配合手术,需追加麻醉药或改变麻醉方式,有些患者甚至因此出现并发症。为此,我们改用4.0g·L^-1倍诺喜表面麻醉1次后,手术台上20g·L^-1利多卡因0.3~0.5mL结膜下浸润麻醉,并与单纯4.0g·L^-1倍诺喜表面麻醉对比观察,感觉其镇痛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评估晚期青光眼手术表面麻醉下实施的效果。方法对34例(56眼)晚期青光眼在0.5%爱尔凯因眼液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及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本组52眼(92.86%)术中无疼痛感,4眼(7.14%)术中做上直肌牵引缝线时有疼痛感,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在10±6mmHg范围。视力及视野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晚期青光眼手术在表面麻醉下施行较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8.
改良式球周麻醉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改良式球周麻醉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18例596眼各类型青光眼采用改良式球周麻醉,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408例患者(574眼)麻醉满意,患者能配合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333眼,视力不变220眼,视力下降43眼。术后眼压在9~15mmHg(1kPa=7.5mmHg)者489眼,16~21mmHg者88眼,21~25mmHg者19眼。结论改良式球周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表面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表面麻醉下小梁切除术的体会。方法对19~89岁各种类型青光眼209例(376眼)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376眼中356眼能顺利配合手术,20例因眼球转动不能配合需加滴1~2次。结论选择适当的病例表面麻醉施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96例(117眼)各型青光眼使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麻醉效果:Ⅰ级84眼,占71.80%;Ⅱ级28眼,占23.93%;Ⅲ级5眼,占4.27%.未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