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降低ESWL致肾包膜下、肾周围血肿的发生率.方法:回顾1999~2009年肾结石ESWL后致肾包膜下、肾周围血肿12例的病史资料,分析总结与之密切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和术中技术参数.结果:12例肾包膜下、肾周围血肿经积极对症治疗后,9~18个月血肿均消失.高血压、高龄男性、肾下盏结石是重要的临床危险因素,高脉冲能量、多脉冲次数、高脉冲频率是致病的主要技术参数.结论:高血压、高龄男性、肾下盏结石患者术前应良好控制高血压、术中适当降低脉冲能量、合理减少脉冲次数、适当控制脉冲频率是降低ESWL致肾包膜下、肾周围血肿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下极结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性总结了326例直径为0.6 ̄2.3cm肾下极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资料。每位患者ESWL后均常规给予中药排石冲剂,ESWL后1个月及每隔6 ̄12个月进行X线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326例中,162例(49.7%)在ESWL后1个月复查无结石,75例(23.0%)在1 ̄96个月(平均21个月)的随访中排净结石,总无石率为72.7%。其余患者中,残余结石减少,保持稳定或增多者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体外冲击波碎石致肾破裂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致肾破裂临床少见,2003年11月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穿刺造瘘和尿激酶局部注射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肾包膜下血肿的价值。方法:对ESWL后肾包膜下巨大血肿患者2例,在B超定位下行肾包膜下血肿穿刺造瘘术.引流出陈旧性出血后,每隔3~4d间断向血肿内注入尿激酶20~50万IU并保留24h.然后充分引流。结果:穿刺造瘘后的第1~4天内引流出陈旧性积血51~98m1,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1个月后血肿体积约为治疗前的1/35~1/15。经14~18个月随访。无继发出血、感染、高血压等并发症。结论:对ESWL后肾包膜下巨大血肿患者行穿刺造瘘置管引流术,同时局部应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可有效溶解引流肾包膜下陈旧性出血和血凝块,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临床少见,容易误诊和延误治疗。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27岁,农民。因“反复腰痛 15 d”入院。15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持续性腰部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当地B超示“右肾占位病变,左肾正常”。CT示“双肾包膜下积血”。血常规、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因右侧腰痛加重,并向肩背部放射,抗炎治疗无效,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否认外伤、挤压伤等病史,无遗传病史,月经史无异常。查体 BP 112/75mmHg,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们及,…  相似文献   

6.
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后肾周血肿是一种罕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现详细介绍1例经超声引导下肾周血肿穿刺+双J管引流+尿激酶联合治疗肾周血肿的成功案例,经此方法治疗后,患者的血肿成功清除,且肾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希望该成功案例能够对泌尿外科医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Cr^51-蟾蜍红细胞)技术测定兔左肾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处理后不同时期的双肾皮、髓质血流量。25只兔随机分为5组,1组作为对照组,另4组兔左肾均接受ESWL处理。结果显示,术侧肾皮质血流量从术后第3d开始减少,第7d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4d仍低于对照组;术侧肾髓质血流量先增加,第7d减少,第14d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自身对照,未  相似文献   

8.
低能级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鹿角形结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能级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rtripsy,ESWL)治疗肾鹿角形结石的效果. 方法对18例鹿角形结石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碎石能级1~3级,冲击次数1 800~3 000次,脉冲间隔60 ~80次/min,工作电压10~12.75 kV. 若结石直径>3 cm,在碎石前预先插入双J管,防止石街形成.对直径>4 mm的残余结石,再次行ESWL,直至结石完全消失. 结果所有病人耐受良好,治疗结束能自行回家.除1例碎石失败外,余17例经ESWL治疗成功.治疗3~9次,至完全排除结石.66例次(66/77,85.7%)术后有1~2次肉眼血尿.5例出现石街,长1.9~5.2 cm,4例石街经再次碎石成功,1例输尿管镜取石. 结论低能级ESWL治疗肾鹿角形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连续性治疗72例肾感染石,观察其疗效。部分性鹿角结石69例,完全性鹿角结石3例.总共93枚,直径1.4~4.7cm,平均2.2 cm。在16例结石体积较大的患者中,术前15例放置双J管,1例放置Dormia支架、单次治愈者63.89%(46例),2次者19.44%(14例),3次者9.72%(7例),4次者2.78%(2例),5次者2.78%(2例),失败者1.39%(1例)。术后因尿路感染发热者9例,均用抗生素治愈。作者认为,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肾感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侧重探讨了碎石过程中的定位技术和冲击方法以及有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逆行肾内输尿管软镜手术(RIRS)治疗肾结石发生迟发性肾包膜下血肿(DRSH)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2例因肾结石行RIRS后发生DRSH的病例资料,评估术前一般情况、手术和DRSH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2例RIRS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分别为55分钟和38分钟,术后均留置F6双J管,术后止血及抗感染治疗,复查泌尿系超声或CT未见异常,术后2~4周后拔除双J管。1例术后1个月余、1例术后2周余出现DRSH,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2例血肿分别于保守治疗1个月余和5个月余后吸收。结论 RIRS治疗肾结石可发生DRSH。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高龄以及使用抗凝药物等或为导致DRSH产生的部分因素。对于肾包膜完整、无合并感染的DRSH,经止血、抗感染等保守治疗血肿可以逐渐吸收。  相似文献   

11.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肾包膜下血肿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包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8年12月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包膜下血肿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估其术前、术中可能存在的导致肾包膜下血肿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2例行双侧输尿管镜碎石术,1例行单侧输尿管镜碎石术,手术均顺利,但均发生肾包膜下血肿,其中1例术前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尿路感染,发生双侧肾包膜下血肿并失血性休克;1例老年男性术前无其他并发症,术后术侧腰部出现皮下瘀斑,B超发现肾包膜下血肿;另1例术前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行双侧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后发生单侧肾包膜下血肿。结论:肾包膜下血肿是输尿管镜碎石术的一个严重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高龄、尿路感染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手术本身导致的肾盂内压力改变是其发生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双侧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2 9岁。右腰部持续性胀痛 2 0d ,于 2 0 0 1年 2月 2 8日入院。疼痛不放射 ,无尿频、尿急、尿痛 ,无肉眼血尿 ,无发热及外伤史。 1年余前左腰部曾出现类似症状 ,B超诊断为左肾包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症状逐渐缓解。既往无血液系统病史。体检 :体温 37.2℃ ,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 ,右肾区饱满 ,触痛。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正常 ,血小板 2 13× 10 9/L ,凝血酶原及凝血酶时间均正常。B超可见右肾周围一半月形液性回声区 ,宽约 2 7mm ,边界清晰 ,肾实质回声均匀 ,形态、大小正常。CT见右肾包膜下环形低密度影 ,CT值约 …  相似文献   

13.
中段输尿管结石的原位体外冲击波碎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un X  Wang Y  Yu H  Sun Z  Chen C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7):438-439
目的 报告电磁式体外冲击波原位治疗中段输尿管结石疗效。方法 患者54例,结石直径为5-20mm,平均11mm。ESWL治疗时经侧腹部入路并采用工能量冲击技术。工作电压2-7档,发射次数每序列3000-5000次,治疗结果代入效率商公式测算。结果 碎石治疗3个月内无石率为96%,复震率30%,效率商74%。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引流和尿激酶局部注射治疗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的价值。方法:闭合性肾损伤并发肾包膜下巨大血肿患者8例,出血停止1~3周后,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血肿穿刺引流术,引流出陈旧性出血后,每隔3~4天向血肿内注入50~20万U尿激酶并保留24h,然后充分引流。结果:穿刺引流后3~4天引流出陈旧性积血(81±32)ml。间断注射尿激酶溶解血凝块, 20~35天后,血肿体积约为治疗前的1 /15 ~1 /50。经12 ~34个月随访,无继发性出血、感染、高血压等并发症。结论:对闭合性肾损伤肾包膜下巨大血肿患者行经皮血肿穿刺引流术,同时局部应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可有效溶解引流肾包膜下陈旧性出血和血凝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盏结石244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肾盏结石的效果。方法:对ESWL治疗的肾盏结石244例(肾上盏结石57例,肾中盏结石18例及肾下盏结石169例)进行回顾性调查,ESWL后1个月及每6~12个月行X线腹部平片或B超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肾上盏结石排净率为73.7%,肾中盏结石为61.1%,肾下盏结石为78.7%。结论:CSWL仍是肾下盏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并发肾包膜下血的诊治体会,探讨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发现肾包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回顾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顺利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1例于术后3小时发现肾包膜下血肿,1例于术后14天发现肾包膜下血肿,2例均行保守治疗。通过分析,该严重并发症可能与术前并存尿路感染、肾绞痛、肾功能受损等有关。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肾包膜下血肿为少见的严重并发症,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一个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幼儿肾结石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儿 ,女 ,2岁 ,维吾尔族 ,体重 1 1 kg。以“间断性尿频、尿急 3个月 ,持续性肉眼血尿 1个月”为主诉就诊。母亲代述患儿入院前 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烦渴、持续性血尿 1个月 ,排尿时哭闹厉害 ,有尿流中断现象。检查尿常规红细胞 + ++ + ,白细胞 1~ 2 /Hp,蛋白 + +。 B超显示右肾集合系统分离 1 .5cm,肾盂处可见数个强光团 ,测其中一值为 1 .1 cm;左肾盂处见 0 .8cm椭圆形强光团。IVP示右肾盂有 1 .2 cm高密度影 ,并中度积水。CT显示双肾盂内有高密度椭圆形影 ,右肾 1 .3cm× 0 .8cm,左肾 0 .5cm× 0 .4cm,CT值为 42 7Hu。…  相似文献   

18.
对于非梗塞性肾小盏结石一般都主张保守治疗。1990年7月~1992年3月,我们对40例有症状无梗阻肾小盏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3~67(平均43)岁,其中35~50岁29例(72.5%)。治疗前腰痛或肋脊角痛为0.5~5年。术前均行KUB及IVP检查。肾小盏无梗阻表现,结石直径大小为3~10mm,平均5.5mm。上盏结石20例,中盏13例,下盏7例。采用美芝JT-ESWL-Ⅲ型水囊式碎石治疗机,  相似文献   

19.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致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肾包膜下严重积血是一种少见的严重并发症,我院于2007年至今诊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肾包膜下和肾周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H  Shen M  Qiang W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943-944
目的 提高对自发性肾包膜下和肾周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17例自发性肾包膜下和肾周血肿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采用B超、CT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手段。17例中,肾切除手术13例,肾活检术1例,其余保守治疗。结果 随访6-108个月,死亡3例,其余均健在。结论 影像学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CT最有诊断价值。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因决定,多数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