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Li CZ  Wen ZQ  Lan SM  Wang JY  Liu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9):552-555,I002
目的 研究大剂量米非司酮、大剂量孕激素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3 0例经诊刮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例 ,术前用药 5d。米非司酮组术前用米非司酮 ( 10 0mg d) ,醋酸甲羟孕酮组术前用醋酸甲羟孕酮 ( 50 0mg d) ,联合组术前用米非司酮 ( 10 0mg d)、醋酸甲羟孕酮 ( 50 0mg d)。各组用药前后行自身对照 ,观察癌细胞组织形态学改变及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凋亡相关基因 (bcl 2、bax)及CD44 v6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各组治疗后 ,癌细胞分化均趋向成熟 ,分泌活跃 ,可在癌组织中观察到凋亡的癌细胞 ,联合组治疗后变化最明显。醋酸甲羟孕酮组治疗前后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评分分别为PR( 2 9± 1 1、1 6± 0 8)、ER( 2 8± 0 9、1 4± 0 9)、PCNA( 0 84± 0 11、0 60±0 12 )、bcl 2 ( 0 2 3 6± 0 0 89、0 157± 0 981)和CD44 v6( 4 6± 1 8、2 5± 1 9) ,表达均降低 (所有P <0 0 1) ,bax( 0 2 0± 0 10、0 42± 0 0 7)表达增多 (P <0 0 1)。米非司酮组治疗前后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PR( 3 4± 1 0、1 9± 0 8)、ER( 2 7± 0 9、1 2± 0 7)、PCNA( 0 80± 0 15、0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正常晚孕妇女 (对照组 )和 40例重度妊高征患者 (观察组 )的胎盘组织进行分析。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促进和抑制凋亡基因 (bax/bcl 2 )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中凋亡指数分别为 ( 1.1±0 .9) %、( 41.8± 1.5 ) % ;bax阳性率分别为 ( 1.0± 0 .9) %、( 2 8.9± 9.7) % ;bcl 2阳性率分别为 ( 2 .2±0 .8) %、( 2 2 .9± 0 .7) % ,总bax/bcl 2为 0 .7~ 1.7。观察组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 ( 4.3± 1.2 ) %、( 45 .3± 1.4) % ;bax阳性率分别是 ( 2 .2± 0 .8) %、( 42 .5± 11.7) % ;bcl 2阳性率分别是 ( 3 .2± 0 .8) %、( 2 3 .3± 7.8) % ;总bax/bcl 2为 1.0~ 3.2。即 :对照组胎盘中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bax、bcl 2表达 ,bax/bcl 2表达间呈平衡趋势 ;观察组中细胞凋亡明显增高 (P <0 .0 1) ,bax表达也明显增强 (P <0 .0 1) ,bcl 2表达仅呈增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ax/bcl 2比值明显增高(P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及其调节基因的表达间具有一致性 ;细胞凋亡、bax/bcl 2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期蜕膜组织细胞bcl 2 /bax的影响及与妊娠终止的关系。方法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TUNEL法检测凋亡的发生及凋亡细胞的定位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 2 /bax蛋白的表达和相互关系。结果 :(1)正常早孕 4 0 + 天蜕膜组织细胞大量凋亡 ,bcl 2蛋白表达量较低 ,bax蛋白有较强表达 ;(2 )正常早孕 5 0 + 天 ,凋亡细胞明显减少 ,bcl 2的表达显著增强 ,bax蛋白表达减弱 ;(3)早孕 5 0 + 天应用米非司酮 ,蜕膜组织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及明显凋亡带 ,bcl 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bax蛋白表达较前明显增强。结论 :早孕期米非司酮流产的机制可能与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异常相关 ,bcl 2 /bax途径可能是其诱导早孕期蜕膜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调节机制。方法: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增生期和分泌期各5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43例,同一患者口服3个月米非司酮(10 mg/d)治疗后的子宫内膜标本43例。采用链酶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bcl-2、bax的表达量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bcl-2阳性信号明显高于分泌期(P<0.05),单纯性增生bcl-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与单纯性增生相比,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bcl-2明显下降(P<0.05)。分泌期bax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期(P<0.05),单纯性增生bax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与单纯性增生相比,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bax明显增高(P<0.05)。结论:RU486增加了子宫内膜bax的表达,减少了bcl-2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细胞凋亡,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中fhit、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2例正常子宫内膜 ,15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 ,4 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蛋白、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或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surviv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6 .7%、6 6 .7%、90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手术临床分期的进展、肌层浸润程度的加深和淋巴结的转移 ,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 ,survivin表达强阳性率则逐渐上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fhit蛋白、surviv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 (r=- 0 .76 9,P =0 .0 0 0 )。结论 :fhit、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联合检测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例未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100mg/d,共5天)。第六天手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LSAB法)检测用药前后内膜癌组织Fas、FasL表达的变化。用半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semiquantitative 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测定用药前后内膜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后子宫内膜Fas表达明显升高(P<0.01),FasL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但对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Zhang SL  Zhao CQ  Lin B  Li Y  Gao 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4):203-206,i001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 ,及其与bcl 2、ba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 3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ABC)方法 ,检测bcl 2及bax蛋白的表达 ,并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各 10例进行对照。结果 卵巢上皮性癌、交界性肿瘤组织中 ,survivin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 83%及 80 % ,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 2 0 %及 0 % (P均 <0 .0 5 )。survivin基因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P均 >0 .0 5 )。survivin基因表达与bcl 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而与bax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基因可通过抑制癌细胞凋亡 ,对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 ;survivin基因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 ,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展中分别起协同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患者内膜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凋亡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改良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 15例正常月经周期的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子宫内膜 ,11例增殖性子宫内膜 ,12例子宫内膜癌 ,以及术前用孕激素治疗的 13例异常增生子宫内膜中的凋亡细胞 ,并计算其凋亡指数 (AI)。结果 :分泌期、月经期子宫内膜、增殖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AI均比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AI高 (P <0 .0 1)。增殖症患者内膜不典型增生组AI比单纯增生、复杂增生组AI高 (P <0 .0 5 ) ;内膜癌患者低分化组AI比高分化组、中分化组AI高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与正常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有关 ,而在增殖性和癌变子宫内膜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3 (caspase 3 )在卵巢癌顺铂 (DDP)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蛋白印迹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卵巢癌DDP敏感细胞株A2 780、COC1和DDP耐药细胞株A2 780 /DDP、COC1/DDP中凋亡相关基因bcl 2、bcl XL、bax和bcl Xs的表达 ,及不同浓度DDP(0、5、10、2 0 μmol/L)作用后上述 4种细胞中caspase 3活性及其底物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PARP)的变化。结果 bcl 2和bcl XLmRNA的表达 ,A2 780 /DDP细胞分别为 1 87± 0 2 5和 1 73± 0 15 ,明显高于A2 780细胞的 1 48± 0 14和 1 41± 0 19,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cl 2和bcl XL 蛋白的表达 ,A2 780 /DDP细胞分别为 1 99± 0 11和 1 69± 0 16,明显高于A2 780细胞的 1 5 1± 0 17和 1 2 8± 0 1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cl 2和bcl XL在COC1/DDP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OC1细胞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ax的表达 ,A2 780 /DDP与A2 780、COC1/DDP与COC1细胞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上述 4种细胞中均未检测到bcl Xs的表达。不同浓度DDP作用后 ,A2 780 /DDP和COC1/DDP细胞中caspase 3活性明显低于A2 780和COC1细胞 (P <0 0 5 ) ;其凋亡率  相似文献   

10.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 通过观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胎盘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 3、bax和bcl 2在胎盘中的表达 ,探讨细胞凋亡基因在胎盘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3 1例ICP患者 (ICP组 )的胎盘组织中p5 3、bax和bcl 2基因表达及调亡指数进行检测 ,并以 3 1例正常妊娠妇女的胎盘组织作对照 (对照组 )。结果  (1)ICP组胎盘组织中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蜕膜细胞及间质细胞中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 (49 1± 9 1) %、(46 6±9 8) %、(3 5 1± 9 5 ) %、(3 8 7± 9 7)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 2 5± 6 2 ) %、(2 1 6± 5 2 ) %、(17 9±6 2 ) %、(17 0± 4 7)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2 )而调控基因p5 3的表达 ,IC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bax的表达在两组滋养细胞中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但在合体滋养细胞、蜕膜细胞及间质细胞中 ,IC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bcl 2的表达在ICP组胎盘组织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蜕膜细胞及间质细胞中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3 )p5 3、bax和bcl 2在ICP组合体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分别是 (75 9± 8 2 ) %、(65  相似文献   

11.
正常与药物流产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Zhang Y  Chen G  Liu Y  Fu G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4):220-22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细胞调亡、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正常早孕绒毛与蜕膜、药物流产完全与不完全的绒毛、药物流产不完全蜕膜标本各10份(共50份标本),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的组织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bcl-2、bax、fas、增殖细胞核捩的(PCNA)5种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与含量,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法测定fas与fasL mRNA的分布与含量。结果:正常早孕绒毛中存在少量凋 细胞,主要分布于合体滋养细胞,蜕膜中凋亡细胞偶见;绒毛蜕膜中均可检测到上述5种蛋白。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凋亡显著增,蜕膜凋亡细胞也增多,同时伴有促凋亡baz、fas、fasL蛋白及fas、fasL、mRNA含量的增加,而PCNA蛋白含量无减少。结论:米非司酮能促进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的凋亡,且主要通过fas与fasL转录及翻译途径介导,bax表达增加也有一定相关性,此可能为其抗早孕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分析51份子宫颈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C-myc、bcl-2及bax的表达情况。另取石蜡包埋的正常子宫颈组织5份、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8份作为对照。结果:1.p53、C-myc、bcl-2和bax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2.94%(27/51)、49.02%(25/51)、43.13(22/51)及52.94(27/51),其中p53、C-myc表达与正常子宫颈组织及C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子宫颈鳞癌中mtp53表达多见于组织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的患者。C-myc在有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患者中表达显著增高。在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bcl-2高表达。在临床分期晚、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bax高表达。3.p53与bcl-2以及bcl-2与bax表达间呈负相关;p53与bax以及C-myc与bax表达间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C-myc、bcl-2及bax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与Fas、Fas配体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凋亡Fas、Fas配体(FasL)表达其意义。方法:光镜下观察35例子宫内膜癌及15例子宫内膜增生HE染色石蜡切片中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组织中Fas及FasL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中细胞AI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在子宫内膜癌中高AI与高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大于1/2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率低有关。Fas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中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FasL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中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结论:细胞凋亡异常在子宫内膜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AI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Fas、FasL表达异常可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腺肌病模型小鼠种植窗期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新生ICR小鼠滴喂他莫西芬建立子宫腺肌病模型,随机分为GnRHa降调的模型鼠组(A组)、模型对照鼠组(B组),并取同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C组),每组8只,于100~115日龄处死,HE染色检测小鼠子宫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计算小鼠子宫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表达及扫描电镜下观察胞饮突发育情况。结果:①口服他莫西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造模率为100%,B组小鼠子宫肌层微血管密度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蛋白水平A组和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B组可见较多退化的胞饮突,分布稀疏,呈局灶性分布;A组的胞饮突较B组丰富但大小略不均;C组胞饮突分布较丰富且发育完全。结论:新生小鼠口服他莫西芬法可高效建立子宫腺肌病模型,GnRHa降调节能改善子宫腺肌病小鼠子宫内膜中LIF表达及胞饮突发育,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5.
口服大剂量MPA对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大剂量醋酸甲羟孕酮(MPA)对子宫内膜癌间质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诊断性刮宫证实、未经任何治疗的子宫内膜癌20例,术前口服MPA55mg/d,连续10d。用免疫组化法(LSAB法)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同时测定用药前后内膜癌标本中PR、VEGF、bFGF的表达,VEGF和bFGF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其用药前后在内膜癌中表达的变化。结果:用药后内膜癌中PR、bFGF的表达及MVD均明显低于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用药前后VEGF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9)。用药前后的内膜癌标本中VEGF和bFGF的表达均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口服MPA能显著抑制内膜癌间质中的血管生成,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FGF而不是VEGF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OF INVESTIGATION: The purpose was to use cervical samples to prepare Cytoblocks and use the subsequent paraffin sections for additional immunostaining in our studies on angiogenesis.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and April 2006, 261 women with bleeding complaints were selected of which 85 had gone to their general practitioner (GP) because of postcoital bleeding. The 261 cervical samples were processed by the Shandon Cytoblock Preparation System. On the subsequent prepared Papanicolaou-stained paraffin sections a histological diagnosis was rendered on the minibiopsies. RESULTS: In all (pre)invasive cases, the paraffin sections contained numerous cancerous minibiopsies. The (pre)invasive cases had many Ki-67 positive nuclei displaying an S-phase staining pattern. In the Ki-67 stained sections, the gland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two AIS cases and the two adenocarcinoma cases was highlighted. CONCLUSION: Histologic paraffin sections provided enough minibiopsies to allow concise diagnosis including evaluation of proliferation. Signs of cervical angiogenesis, including postcoital bleeding, can be a strong argument to prepare cytoblocks from samples collected by sampling brus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