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症与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最早人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于随年龄增长的退行性改变。自 1970年后大量证据表明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在损伤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有关。近来 ,Ross及其他学者发现血管受损伤后产生炎症 -纤维增殖反应 ,其中涉及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血管调节分子 ,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 。1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后可发生炎症反应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多种病原包括 :病毒、细菌、衣原体等感染可引起血管的损伤及炎症反应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或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目前尚未发现哪种感染原在上述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病人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丘脑下部损伤所造成。丘脑位于脑底的中央,构成第三脑室的底部和一部分侧壁,其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都很复杂,丘脑下部损伤后造成消化道出血或溃疡形成,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生机制,有的认为是由于丘脑下部损伤后,交感神经的血管收缩纤维麻痹而使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流减慢、郁血,致使粘膜糜烂、坏死或发生出血;也有认为是丘脑下部损伤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使胃肠  相似文献   

3.
颈髓损伤其主要原因是头颈部或躯干受到外力作用后引起颈椎损伤所致,此类案件时有发生,但由于认识不足、常规解剖检验往往忽略颈椎检验,容易渍漏,作者认为,凡是可能引起颈椎损伤者,均应进行解剖检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人意外损伤的外部原因、损伤部位、损伤后果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预防和控制老年人意外损伤发生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对2590例老年人损伤住院病案从疾病顺位,疾病的年龄、性别构成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l7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显著性水准取a=0.05。结果导致老年人意外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跌倒(滑倒或摔倒)和交通事故;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股骨粗隆、股骨颈和肱骨;损伤后果以骨折为主,其中,跌倒导致骨折占跌伤病例92.32%。交通事故导致骨折占交通事故病例62.73%。结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人口老年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安全保护,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外伤害与故意伤害人体损伤鉴定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意外伤害保险和故意伤害案件人体损伤法医学鉴定特点。方法对130例意外伤害保险案例和540例故意伤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伤者均以男性多见,年龄主要集中在21~50岁,职业以农民、农民工和工人为多数;②损伤部位:保险案件以手和上肢损伤最多见,其次为脊髓损伤、颅脑损伤、眼损伤和足及下肢损伤,故意伤害案件以颅脑损伤最常见,其次是颜面部损伤、手和上肢损伤多见;③致伤物或致伤方式:保险案例以高坠或摔跌伤最多见,其次为挤或轧损伤、交通事故、砸伤和钝器伤,故意伤害案件中钝器伤最多见,其次为锐器伤和高坠或摔跌伤。结论意外伤害保险人身伤残案件其损伤部位、致伤物或致伤方式等方面具有与故意伤害案件不同的特点,对法医学鉴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卫报》1981年3月23日报道:长久以来人们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育之后就成为固定的,唯一的变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由于疾病及损伤而发生的退化。但这种看法现在已经开始有所改变。几乎已有一个世纪,人们知道像控制手指或整个肢体运动的周围神经,如果是在相当近的两点之间能够再生。但许多世纪的医学观察和病例研究证实了脊髓或脑的损伤不能修复。  相似文献   

7.
<正>褥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目前认为褥疮的发生因素有以下几种:压力、皮肤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营养状况、年龄、体温升高、矫形器械使用不当等[1]。有大量研究证实,褥疮的发生主要与感知觉和移动度受损有关[2]。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褥疮是不可避免的常见并  相似文献   

8.
对3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误伤胆道占87.5%(28/32),误伤原因主要为人为因素、技术水平、胆道解剖异常等。认为胆囊切除或其他手术时应提高对胆道损伤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多个椎间盘的椎间组织出现慢性进行性退变或由急、慢性损伤而引起椎间盘纤维环松驰或破裂,导致髓核外膨和突出,对神经根、脊髓产生挤压和刺激,出现相应神经区域内疼痛麻木等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筋痹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退变、损伤或椎管内异物为其主要发病因素。近两年来我们对该病进行了以牵引为主,辅以理疗,药物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60年1月到1981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47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男性36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6岁;20~40岁28例,占全部病例的60%。二、类型、伤因与伤情:闭合性损伤45例(95.7%),开放性损伤2例(4.3%)。14例(29%)为单纯性损伤,33例(71%)为复合性损伤。三、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伤后持续性右上腹或全腹疼痛,面色苍白,脉率加快,头晕烦躁和休克。体格检查:右上腹或全腹  相似文献   

11.
张晓红 《四川医学》2007,28(11):1283-1284
目的 探讨子宫脱垂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子宫脱垂患者,从发病年龄与分娩、绝经等因素的关系以及根据脱垂程度、生育要求的不同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及其效果。结果 发病时间在产后1年内的多与产道损伤或产后短时间内从事体力劳动有关,而发病年龄较晚的多在分娩损伤的基础上,于绝经后盆底组织退行性改变而发生或加重。对于该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年龄、脱垂程度及健康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 提倡住院分娩,及时处理产道损伤,避免产后从事体力劳动是保护妇女生殖健康的有效措施,而手术治疗是根治本病,提高妇女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因素探讨(附8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颈髓损伤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统计81例颈髓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并进一步分析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颈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手术、气管切开与颈髓损伤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找出明显影响死亡率的临床因素。结果:颈髓损伤死亡率为11.11%,多死于呼吸衰竭和并发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不同颈髓损伤程度及不同颈髓损伤节段的死亡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的年龄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损伤程度B、C、D三级之间以及损伤节段C5~7、C8~T1之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颈髓损伤节段以及颈髓损伤程度是颈髓损伤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休克的损伤严重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多发伤伴休克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损伤原因、损伤部位、死亡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伤伴休克患者以年龄<40岁最多见,随着损伤严重度增加,病死率也增高,主要损伤原因是交通事故、主要损伤部位是腹部,头颈部损伤病死率最高。结论多发伤伴有休克随着损伤严重度增加,病死率也增高,须健全抢救预案以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4.
191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1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减少创伤性颅脑损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1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例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季节、地区、职业及受伤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例男性高于女性,以30~60岁发病为主,农民或农民工等群体发病率高,受伤时间主要发生在活动较为集...  相似文献   

15.
报告1982年6月至1994年12月手术治疗上肢神经损伤50例56条神经,经平均5年随访结果总优良率88.4%.探讨术式、方法、修复时间,主张根据部位、损伤程度选择不同术式,并强调对端吻合术,主张根据条件许可争取早期或急诊修复神经,认为神经外膜缝合法可取得满意效果,操作技术、损伤程度、伤因、年龄等因素明显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包聿祥  陈明 《右江医学》2003,31(6):578-578
通过分析 5 3例迟发性损伤性颅内血肿 (DTIH)的临床资料 ,认为DTIH发生可能与凝血机制异常、脑部受伤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年龄体质因素有关 ,其诊断主要靠头颅CT结合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应依据血肿量、部位、占位效应与意识状态综合评定 ,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858例,分析了颅脑损伤与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的相互关系。认为死亡与年龄、GCS(格拉斯哥计分、)致伤原因、致伤后的手术时间、急性小脑幕裂孔疝、多发伤等显著相关,建议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并强调缩短致伤后的手术时间是降低颅脑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髌骨所组成,外包以关节囊,内有交叉韧带及半月板,西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年人的增生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伴有半月板和滑膜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改变的疾患.病因不太明了,大多认为与年龄、慢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缺血是引起视力缺失最常见的病理生理因素[1],这种视力的缺失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伤或死亡所引起。临床上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对于视网膜缺血的损伤机制不很清楚的缘故。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认为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经病理、生...  相似文献   

20.
哮喘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为: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呼吸道上皮损伤或缺损和支气管高反应性为特征的肺部慢性炎症疾病。嗜酸性白细胞已被认为在引起呼吸道上皮损伤中,通过释放各种细胞毒介质如主要碱性蛋白(MBP)而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