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36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寻求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收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观察运用溶栓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溶栓治疗36例(100%),其中男31例(86.1%),女5例(13.9%),≤65岁27例(75%).溶栓距发病时间240±90分钟,溶栓后岀血5例(13.8%),与国内大型溶栓试验(11.1%与15.1%)相比,岀血发病率未见明显升高(P>0.05),未见危及生命的岀血.结论: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对STEMI的患者仍然是减少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分析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36例(观察组),同期选择仅接受常规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36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静脉溶栓治疗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溶栓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静脉内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用不同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治疗护理,临床治愈36例,死亡4例,有效率达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时及溶栓后给予严密监护、仔细观察、专人护理,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兰丽红 《广东医学》2007,28(5):849-85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方法 对36例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情况的原因分析.结果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rt-PA溶栓过程中13例出现低血压,发生率为36.1%.结论 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低血压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结合血塞通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即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溶栓疗法结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溶栓结合血塞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本研究采用溶栓疗法的14例研究组患者中有8例有效,5例治疗见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采用非溶栓疗法结合血塞通治疗的对照组14例患者中有6例治疗有效,2例治疗见效,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溶栓疗法结合血塞通治疗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与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1.2月~2012.2月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电图、血清心肌酶测定和肌钙蛋白测定及动态观察等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确诊后立即安置在冠心病监护室内进行动态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并给予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解除疼痛、溶栓疗法、消除心律失常等治疗措施。结果36例患者经过治疗,平均溶栓时间(1.1±0.6)小时,平均治疗时间(7.2±3.3)天。本组患者治愈23例(63.88%),好转10例(27.77%),恶化及死亡3例(8.33%),总有效率91.66%。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诊断及时、准确,接诊30分钟内无禁忌症立即溶栓,尿激酶(UK)静脉溶栓效果显著、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风险,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创新的道路,提供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并由门诊医师收住入院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其余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效果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显著有效33例(82.5%),有效6例(15%),无效1例(2.5%);对照组显著有效25例(62.5%),有效8例(20%),无效7例(17.5%).结论临床应用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起效迅速,疗效比传统治疗更具优势,且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发病≤3h再通率为100%,发病36h再通率为76.9%,发病66h再通率为76.9%,发病612h再通率为75.0%,36例患者中总再通率为86.1%(31/36)。结论: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及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期间的临床观察、狐狸的重要性.方法 总结我院近年来30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30例患者通过溶栓治疗抢救护理成功29例,成功率达到96.55%.结论 在溶栓治疗中,正确、及时、恰当的护理,是溶栓成功的重要一环.只要组织措施和护理方法得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喜顺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85-85,87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总结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早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的治疗。结果溶栓成功血管再通率为72.2%(26/36);4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相对安全,适合缺乏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周理存  沙沙 《中外医疗》2016,(9):149-151
目的 观察和分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分别应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尿激酶和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溶栓再通率(46.2%)、再通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5.97%)显著优于对照组(16.7%,1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尿激酶相比,采用瑞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其治疗效果更高,安全性更好,因而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静脉溶栓护理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175例行静脉溶栓护理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175例行静脉溶拴护理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有121例患者冠脉再通,约为69.14%;有8例患者梗死复发,约为4.57%;有4例患者存在出血症状,约为2.29%;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临床死亡率约为0.57%.结论: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交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死亡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患者112例,均给予内科治疗方式,同时依据病患的溶栓情况分为无溶栓组36例、早溶栓组39例与晚溶栓组37例,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溶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存活率均明显好于无溶栓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时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溶栓患者略好于晚溶栓。结论:心血管内科治疗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格外重视早期积极溶栓,以确保病患的最佳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庆平  李怀元 《中外医疗》2008,27(30):28-28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 给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规律全程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经确诊,应立即给予临床干预,使用溶检疗法.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熊英 《当代医学》2011,17(31):93-9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略阳县人民医院2008年3月到2009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98例均溶栓成功,溶栓成功率达92.4%。结论做好早期诊断及治疗工作,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瑞通立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给予瑞通立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20例AMI患者接受瑞通立溶栓治疗,总的再通率90%,无死亡病例.其中3h内者溶栓再通率为1 00%,3-6h内者为90%,6-12 h内者为83.3%.本组溶栓后3h内出现心律失常2例(10%),溶栓24h有出血者2例(10%),均为牙龈出血,经对症治疗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 瑞通立溶栓治疗AMI患者能有效地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228例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心内科收治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28例为溶栓组,另选同期住院未行溶栓治疗的380例患者为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 h为A组,6~24 h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溶栓各组除发生轻微的一般出血外,未见严重并发症.溶栓组再通率61.4%(A组再通率72.2%,B组再通率42.9%),对照组再通率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病死率8.77%,对照组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和分析不同部位AMI患者静脉溶栓后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分析92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的临床症状和效果。结果 92例AMI患者中,再通64例(69.6%),未通28例(30.4%)。其中,发病6 h内溶栓再通率83.7%(41/49),6~12 h溶栓再通率为55.6%(20/36),12~24 h溶栓再通率为2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1,P<0.01)。死亡7例(7.6%),死因分别为心源性休克3例,心力衰竭2例,室颤抢救无效2例。前、侧壁心梗,下、后壁心梗以及非Q波心梗在溶栓后各种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是治疗关键,不同心梗部位溶栓后症状有所差异,应根据其临床特征及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0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另5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再通情况.结果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为 68.6%,对照组为1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周凤英 《九江医学》2009,24(2):62-62,66
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尽早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2005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