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娅  李华 《重庆医学》2012,41(23):2452-245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涉及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两个方面,是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整个过程必须重视的重要环节[1]。在输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给患者造  相似文献   

2.
1 概述 静脉输液是目前对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90%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静脉输液治疗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是护士工作的重点;更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医疗技术.静脉输液的安全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液体与容器质量、输液工具质量、药物本身质量及药物贮藏、配药环境、医生护士专业知识、责任心与技术水平等,通过观察发现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引发医疗和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护士最常用、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同时也是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输液过程中忽视了任何环节的管理,都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死亡,可见安全输液的重要性。为保证临床输液安全,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以律己,认真执行静脉输液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规定,以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和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患儿抢救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正确的输液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相反,则可能给病人造成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保证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环节。现针对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如下。1不安全因素分析1.1制度执行不严护士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液卡转抄后未查对或查对不认真、字迹潦草,造成执行错误。如5%GS250 红霉素300mg静滴,被转抄成5%GS150ml 红霉素300mg静滴,使液体中药物浓度过高,引起患儿穿刺部位疼痛不适及胃肠道严…  相似文献   

5.
安全输液,应贯穿于静脉治疗的整个过程.在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的今天,护士在为患者执行各项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护好自己.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也是纠纷与事故产生最多的操作.护士既是直接执行者,又常常是事故直接责任人,怎样规避风险,进行安全输液呢,笔者所在科室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有效提高输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治疗与支持手段,是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然而,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输液速度过快可引起肺水肿、心衰,过慢则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强化输液速度控制意识,加强对输液速度监控,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环境[1].笔者所在科是心血管病区,自2010年5~8月对120例有危险因素的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也是护士操作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项。静脉输液在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此操作技术,并要发现输液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其采取必要地改进措施,加强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8.
王栋梅 《中外医疗》2010,30(17):68-68
住院老年患者在治疗和抢救过程中,静脉给药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接受治疗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输液安全成为患者最担心的问题[1]。同时成功的静脉穿刺可增加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保障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对静脉输液工作的满意率.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227例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者进行调查,针对问题采取对策. 结果:此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宣教内容简单,对此项工作缺乏主动性,同时还存在专业知识不全面,管理上缺乏检查和督促. 结论: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是确保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对静脉输液工作满意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是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共同完成的过程,因此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分析影响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护理措施,从而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也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手段,但是,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的隐患,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时有发生而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甚至皮肤坏死,留下瘢痕,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所以在使用刺激性强、容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药物时应注意严格按操作要求,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减少或消除输液中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分析药物配制、输注过程中安全隐患相关因素,据此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 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后,连续2年未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变色反应和输液并发症,7例静脉炎患者已全部治愈.结论 加强输液中各个环节安全管理,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实现安全注射.  相似文献   

13.
周晶  张宇  陈岩  金玉红  迟秀梅 《吉林医学》2010,(26):4565-4566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在输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健康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因静脉输液引起的护理纠纷也呈上升趋势。输液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彩云 《中外医疗》2009,28(6):143-143
目的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医疗。方法消除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健全完善静脉输液管理流程,提高静脉输液技术。结论实施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外渗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同是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一旦发生输液外渗,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认真分析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避免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身心健康,从而增强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程清琳  步晖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20-2021
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护理操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输液质量,减少安全隐患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就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介绍如下:1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1.1配药室的环境及用物不合格在没有配置中心配药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在治疗室配制药液,治疗室平时走动的人多,若没有严格按规定去清洁消毒,室内空气、桌面的细菌严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方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途径及基础护理操作,也是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它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多种治疗途径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地位,但是由于该项治疗手段流程较长,环节较多,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滥用和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疗法,常可引起输液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包括药品质量、环境设备、药物配置、输液操作、不良反应观察及输液效果的观察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护理差错、纠纷,因此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静脉输液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环节质量监控,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安全、有效.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静脉输液流程优化及环节管理的研究资料,综述了静脉输液优化管理方面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诊疗方式,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可出现各种护理意外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快速排除,就会直接影响治疗,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保持静脉输液安全更为重要.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与护士素质、输液管理流程关系密切,护理操作是输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治疗是门诊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多种优点,已经逐渐成为门诊护理操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治疗方法。但静脉输液治疗是侵人性操作,其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1]。由于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持续时间长等因素,面对人群复杂,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因此,应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风险控制^[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静脉输液是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而完成静脉输液经过的环节多、程序复杂,工作上稍有疏忽即可造成护理差错、输液反应及院内感染,其结果直接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保证输液安全问题是每个护理人员和管理者探讨的问题.主要通过回顾性3769例次静脉输液过程中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和总结本院46例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