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方晔  吴春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269-1271
目的:探讨乙肝五项、抗-HCV、抗-HIV在术前和产前检测的意义.方法:随机收集2003年本院住院进行的各类手术的患者和产科产妇共500例,术前和产前检测的乙肝五项、抗-HCV、抗-HIV1/2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高达17.2 %,抗-HCV阳性率达0.8 %,抗-HIV1/2型可疑阳性未发现.结论:在术前和产前的检测乙肝五项、抗-HCV、抗-HIV1/2对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以及防止出现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孕妇的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4 772例孕妇(孕10周~24周)产前4项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梅毒快速反应血浆素(RPR)进行分析。结果:此4 772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16.6%,抗-HCV阳性率为0.25%,梅毒阳性率为0.46%,抗-HIV阳性率0.021%。结论:孕妇产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门诊建卡的1 650例孕妇进行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联合检测,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抗体。结果 1 650份标本中HBsAg阳性134例,占8.12%,抗-HCV抗体阳性2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0例,占0.6%,抗-HIV阳性0例。结论孕妇产前进行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及时采取阻断措施,减少垂直传播,也有利于防止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分析4项感染性指标在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85例住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4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复查;抗-HIV1/2筛查为阳性的标本送省疾控中心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抗-TP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7285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检测总阳性率为15.31%,HBsAg阳性率为11.01%,抗-HCV阳性率为2.72%,抗-HIV1/2阳性率为0.03%,抗-TP阳性率为1.19%.HBsAg和抗-HCV合并阳性率为0.32%,HBsAg和抗-TP合并阳性率为0.04%.结论 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有利于患者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医院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及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防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术前、输血前和产前病人中,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患病及分布情况,避免误诊、漏诊和因输血引起的交叉感染。方法采用ELISA法对1638例患者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等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1638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3.68%,HBsAg、抗-TP、抗-HCV、抗-HIVⅠ/Ⅱ阳性率分别为:10.74%、2.08%、0.79%、0.06%。结论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非常必要,可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也可减少或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济宁市不同人群受血者受血前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方法对3650名受血者受血前检测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5项血液传染指标。结果检测3650人,HBSAg阳性254人,阳性率为6.96%;梅毒阳性64人,阳性率为1.75%;抗-HCV阳性15人,阳性率为0.41%;抗-HIV阳性2人,阳性率为0.05%;HBSAg和梅毒同时阳性3人;HBSAg和抗-HCV同时阳性2人;HBSAg和抗-HCV、抗-HIV三重感染1例;抗-HCV、抗-HIV二重感染1例。结论济宁市受血者受血前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孕妇产前血液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RPR)等传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围生期孕妇1024份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通过检测HBsAg、抗-HCV、RPR、抗-HIV1+2阳性率分别为6.45%、0.68%、0.29%和0。结论加强围生期孕妇血液学传染病毒筛查,可以掌握孕妇情况,控制病情发展,有效阻止母婴传播,优生优育,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乙肝五项、抗-HCV、抗-HIV在术前和产前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晔  吴春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7B):1269-1271
目的:探讨乙肝五项、抗-HCV、抗-HIV在术前和产前检测的意义。方法:随机收集2003年本院住院进行的各类手术的患者和产科产妇共500例。术前和产前检测的乙肝五项、抗-HCV、抗-HIV1/2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高达17.2%,抗-HCV阳性率达0.8%,抗-HIV1/2型可疑阳性未发现。结论:在术前和产前的检测乙肝五项、抗-HCV、抗-HIV1/2对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以及防止出现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佳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1014-1014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5项血液传染指标,分析输血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2350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5项血液指标检测,并与2100例健康体检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350例输血患者ALT异常(>40lu)占13%,HBsAg阳性率为8.6%,抗HCV阳性率为0.25%,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51%,抗HIV未检出。结论:输血前患者5项血液传染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4—2018年广东省东莞东南部孕产妇4项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莞东南部孕产妇54 521例,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统计不同年份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及阳性率变化情况、不同年龄段4项传染性标志物分布情况。结果 54 521例孕产妇中HBsAg阳性率为10.55%、抗-HCV阳性率为0.09%、抗-HIV阳性率为0.02%、抗-TP阳性率为8.58%;各年龄段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中以大三阳[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及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为主,分别占27.23%、42.45%;HBsAg阳性检出率逐年降低,抗TP阳性检出率增加,而抗-HCV、抗-HIV阳性检出率均较低。结论孕产妇进行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可早期发现阳性患者,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1.
粤东地区孕妇传染病感染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孕妇乙、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情况,探讨其感染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01—2008-12住院的4 872例孕妇进行产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及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阳性率的检测。结果:本组乙肝HBsAg阳性率14.8%,3年间HBsAg阳性率变化不明显,各年阳性率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抗-HCV及抗-TP阳性率分别为1.0%和0.6%。2008年与2007、2006年抗-TP阳性率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489,χ^2=6.645,P〈0.05),抗-HIV全阴性。结论:粤东地区孕妇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抗-TP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孕妇进行4种传染病感染标志物检测是及早发现传染病和防止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梅毒产妇和其有关传染性标志物受感染关系及其新生儿的受感染情况.方法:对73例经确诊的梅毒产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IV1/2、抗-HCV、HBsAg,抗-TP;同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做滴度分析,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试验.结果:73例梅毒产妇血清标本中,抗-TP、TPPA阳性率为100%,TRUST阳性率为67.12%.抗-HIV1/2、抗-HCV、HBsAg阳性率分另为2.74%、2.74%、9.58%;其新生儿的抗-TP,TPPA、TRUST阳性率分别为95.9%、94.52%、65.75%.抗-HIV1/2、抗-HCV、HBsAg阳性率分别为2.74%、2.74%、6.85%;73例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合并感染的阳性率一致.结论:梅毒产妇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sAg)均有合并感染率,其新生儿在梅毒、HIV、HCV、HBsAg各指标均有垂直传播率和合并感染率;应在孕前产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以便存效控制各指标合并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输血前、术前、产前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同时还可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方法:对本院2012年1~6月输血前、术前、产前2560例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抗-TP、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阳性患者210例,阳性率为8.20%;其中以HBSAg阳性率最高,170例,构成比例为80.95%;与其它三项感染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感染者中以男性居多,男性患者阳性率为13.22%;女性患者为5.38%;两性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术前、产前抗-TP、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在进行相关治疗前是否患有以上四种与输血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同时在进行相关治疗前进行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对感染源采取必要的预防隔离措施,对避免医患纠纷,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菊梅 《甘肃医药》2013,(11):849-850
目的:对6639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相关传染病检测,探讨在医院感染控制及切断孕产妇母婴传播,保证母婴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方法:采集6639例住院患者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初筛阳性标本送上级有关实验室确诊;梅毒抗体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RPR阳性再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结果:6639例住院患者HBsAg阳性826例,抗-HCV阳性60例,抗-HIV初筛阳性,经HIV确诊实验室确诊阳性2例,梅毒RPR阳性,经TPPA确诊阳性48例.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相关传染病检测,不仅可减少避免院内感染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还有利于患者的诊治,采取有利措施,预防控制传染病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产妇(产前)检测感染性病原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5639例孕产妇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用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 5639例孕产妇中,HBsAg阳性患者270例(4.7%),丙肝抗体阳性患者5例(0.08%),艾滋病病毒抗体1/2初筛阳性患者3例(0.05%),经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已进行确认阳性患者3例,梅毒抗体(TRUST)阳性患者3例(0.05%).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产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避免医务工作者感染等.  相似文献   

16.
3522例手术和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手术和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标志物的重要性。方法对3522例手术和输血前患者血清乙型肝炎(HBsAg)、丙型肝炎(抗-HCV)、艾滋病病毒(抗-HIV)、梅毒(抗-TP)进行检测。结果感染性标志物阳性者336例,阳性率9.5%,其中HBsAg阳性314例,阳性率8.9%;抗-HCV阳性2例,阳性率0.06%;抗-TP阳性20例,阳性率0.57%;抗-H IV均为阴性。结论手术和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举证依据,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和杜绝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对2012例患者在术前和输血前检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9.69%,抗-HCV阳性率2.24%,抗-HIV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率0.94%.认为检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产前、术前、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结果:该院产前、术前、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阳性率为17.38%,其中HBsAg阳性率为6.88%,抗-HCV阳性率0.099%,抗-HIV阳性率,梅毒抗体阳性率10.4%.结论:对产前、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加强操作隔离防护,同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举证倒置留下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0例输血前患者作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抗体(抗-TP),对检测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检定价值进行确定。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0例(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患者1例(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例(2%);梅毒螺旋体阳性率1例(1%),总阳性患者14例,阳性率为14%。结论输血前患者做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能对患者血液情况加快了解,并减少传染疾病的传播,也能降低因输血引发的纠纷事件,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手术患者术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对6200例手术患者术前行乙肝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HBsAg共检出614例阳性(9.90%),抗-HCV 阳性48例(0.77%),抗-TP 阳性82例(1.32%),抗-HIV阳性1例(0.02%),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项(P<0.05);男性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