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 《中外医疗》2009,28(28):40-40
目的观察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以比较两者此方面差异。方法将33例早期鼻咽癌(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疗组(17例)和常规放疗组(13例)观察放疗后2组副反应如口干、粘膜反应及皮肤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 和容积调强放疗(VMAT)技术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最佳治疗模式。方法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120例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其中3D-CRT、IMRT及VMAT各40例,比较观察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使用IMRT和VMAT技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急性胃肠道反应和泌尿道反应发生率,IMRT和VMAT技术优于3D-CRT技术(P<0.05);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3D-CRT、IMRT和VMAT技术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IMRT、VMAT和3D-CRT技术放疗,其短期生存率相似,IMRT和VMAT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D-CRT;IMRT和VMAT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俐  刘翔宇  唐新生  严伟  舒晓镭  孙世良 《重庆医学》2007,36(14):1414-1415
目的 探索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两种方法,从剂量学上探讨设野的合理性.方法 对鼻咽癌常规设野和调强放疗的治疗范围和剂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照射计划均能基本满足临床要求.IMRT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好,正常组织受照射的范围和剂量减少.结论 IMRT对鼻咽癌患者无论是在靶区的剂量分布,还是保护正常组织都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宫颈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时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剂量的差异。方法采用拓能公司生产的Wi MRT三维实行调强放疗计划系统对2012年11月—2014年1月6~9个照射角度的3D-CRT和IMRT计划进行设计,肿瘤量为45 Gy,计算正常组织和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以及需要照射的总跳数。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rimart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放疗,测量出10 cm×10 cm射野外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率,估算放疗时正常的组织所受辐射剂量随距离的变化关系。结果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照射野数和照射角度一致时,调强放疗时膀胱、直肠、阴道所受的平均剂量分别是三维适形放疗剂量的19.5%、64.5%以及61%,靶区平均的受照剂量高于三维适形放疗。讨论宫颈癌调强放疗方式优于三维适形放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常规适形放疗与普通放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蒲萍  李德志  李光辉  张青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04,33(7):1002-1003
目的探讨普通放疗与常规适形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放疗不良反应.方法 27例常规适形放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英国菲利蒲公司SL-75直线加速器和SLi型直线加速器,以整体适形挡铅方法实施不规则野等中心照射的常规适形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面颈联合野等常规治疗.结果局控率:常规适形放疗组总有效率为96.3%(26/27).普通放疗组总有效率为90.2%(55/61).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完全缓解率常规适形放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如:口咽黏膜反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急性腮腺反应及口干等症状,适形放疗组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常规适形放疗在保证局控率同时,可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难以用提高剂量的办法来提高疗效.肿瘤浸润性生长,与正常组织之间缺少明显的分界,手术不易全部切除,术后势必复发,采用放疗控制肿瘤生长[1].故精心的护理对患者显得相当重要.我科近年肿瘤放疗的病人79例,按上述方法进行放疗前、放疗期间、放疗后护理均能很好完成放疗计划,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急性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评价其效果。方法采用国际方法,比较两组采用相同化疗方案,不同放疗方法: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结束时,急性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调强放疗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主要表现为I-Ⅱ度,而三维适行放疗组主要表现为Ⅲ-Ⅳ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程度放射性皮炎、张口苦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适行放疗相比,使患者121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等急性不良反应程度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放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放射科62例病理学检查确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分为超分割放疗组26例,常规放疗组36例,分析其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超分割放疗组的1年生存率的总计和3年生存率的总计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身不良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气管炎方面超分割放疗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放疗方法和放疗剂量、间隔时间,是食管癌提高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癌调强和适形放疗方案的比较,选择前列腺癌最佳放疗方案.方法:选取8例前列腺癌患者,经过增强CT模拟定位后参考盆腔磁共振结果勾画大体肿瘤体积,按统一标准外扩临床靶体积和PTV,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调强适形放疗计划(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直肠、膀胱、股骨头等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结果:调强放疗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处方剂量覆盖PTV百分比较好,减少了直肠、膀胱和股骨头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采用IMRT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近期疗效.方法22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HT组153例、IMRT组75例.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46-50.4Gy/23-28F;高危淋巴引流区60Gy/25-28F;残留肿瘤及肿大淋巴结64-66Gy/25-28F.阴道后装放疗2-3次,每次黏膜表面剂量8Gy.采用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和ERO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评分标准评价直肠和膀胱放疗反应及1-3年生存率.结果放疗期间HT组和IMRT组1级直肠反应为28.76%和42.67%(χ2=4.381, P=0.036);膀胱反应为10.46%和17.33%(χ2=2.143,P=0.143),两组均无≥2级急性放疗反应发生.HT组和IM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22%、89.13%、85.21%和93.86%、81.84%、71.11%(P=0.327).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急性反应HT组明显低于IMRT组,1-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生存率及影响。方法:将65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放疗组39例,常规分割,5次倜,1次/d,2Gy/次,总剂量为70Gy/7周;超分割放疗组26例,5次,周,2次,d,1.3Gy/次,2次治疗间隔6h,总剂量为65Gy/5周。全部病例均采用GWGP80型钴-60远距离治疗机体外照射。结果:常规放疗组和超分割放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46.1%、20.5%和61.5%、42.3%。超分割放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放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长度3~5cm、蕈伞型预后好。两组患者放疗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超分割放疗(5次,周,1.3Gy/次,2次/d,间隔6h,总剂量为65Gy/5周)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在中晚期子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放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调强放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 a后局控率、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a后观察组局控率、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在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中具有更好的近期效果,且局控率和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系统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并阐述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指出螺旋断层放疗的不断发展将会为肿瘤病人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及常规放疗在靶区剂量及正常重要组织保护上的的优劣。方法:采用Cadplan6.4.7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进行常规、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计划的总剂量均设定为5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常规(RT)、适形(3DCRT)和调强(IMRT)放射治疗计划的95%体积GTV剂量分别为:(47.46±2.02)Gy、(48.12±0.78)Gy和(49.20±0.37)Gy,IMRT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1);3种放疗计划的95%体积PTV剂量分别为:(30.07±7.74)Gy、(45.44±1.35)Gy和(47.98±1.39)Gy、3DCRT和IMRT优于常规放疗(P<0.01);3种放疗计划的CI值分别为(0.38±0.18)、(0.75±0.14)和(0.96±0.07),其中IMRT计划的CI值最高。RT、3DCRT和IMRT计划的全肺V20分别为(21.63±6.26)%、(35.81±13.21)%和(32.95±10.93)%,3DCRT与IMRT与常规放疗相比总肺接受≥20Gy的照射体积增加了(P<0.05)。RT、3DCRT和IMRT计划的脊髓剂量及心脏剂量均在脊髓心脏耐受剂量范围以内。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在靶区适形度和靶区剂量上均优于常规放疗,在正常组织剂量上与常规放疗相比无明显差异。调强放疗在靶区适形度优于三维适形放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对比,探讨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56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放射治疗的方式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为适形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结果:两种放疗方式靶区平均剂量和最高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强放疗组D99和D95明显高于适形放疗组.两组间肿瘤区Davg、Dmax、D99和D95剂量分布结果无显著差异.≥105%处方剂量的相应靶体积的百分比,适行放疗明显高于调强放疗;调强放疗的CI明显好于适行放疗.结论:调强放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在治疗胸上段食管癌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放疗患者对放疗相关知识的需求,以便及时对患者提供有效信息,掌握正确有效的自护方法,提高自护能力,减少放疗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作者自行设计与放疗方面相关的调查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鼻咽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60例鼻咽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是调强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放疗治疗,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掌握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口干、乏力以及口黏等现象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照组患者存在的口干、乏力以及口黏现象未得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与研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在治疗鼻咽癌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存在的口干、乏力等现象,对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只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两种方案用于治疗鼻咽癌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1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调强组和常规组。调强组患者30例,采用调强放疗,常规组患者51例,采用常规放疗。从急性放射反应、晚期放射反应两方面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在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调强组患者的0~2级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3~4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在晚期放射反应方面,调强组患者的0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1~4级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以调强放疗方案为鼻咽癌患者施治,可有效降低较高等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提升病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适形放疗与普通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及各种副反应。方法:鼻咽癌患者,分适形放疗组与普通放疗组,对照治疗,分析与研究。结果:适形放疗组总有效率(91.17%)与普通放疗组总有效率(89.58%)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缓解率常规适形放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适形放疗相对于普通放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