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Ⅰ导联创新连接方式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健康体健者50名,每例受检者分别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创新A、B、C导联心电图,再把左上肢(LA)电极接右耳(RE),左下肢(LF)电极接左耳(LE),右上肢(RA)电极仍接右上肢,开机做六个肢体导联心电图,比较常规导联心电图与创新连接方式心电图的差别,分析心电图变化幅值与RA、RE、LE三点电势差的关系。结果 A导联方式:Ⅰ导联心电图波幅低小或呈等电位线,Ⅱ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完全一样,Ⅲ、aVF导联心电图与Ⅱ导联心电图基本一样,aVR、aVL导联心电图约为Ⅱ导联心电图减半后的翻转;胸导电压增高幅值约为常规Ⅰ导联的1/3。B导联方式:12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几乎完全一样;C导联方式:Ⅰ导联为等电位线,Ⅱ导联与常规导联基本一样,Ⅲ、aVF导联心电图与Ⅱ导联心电图一样,aVR、aVL导联心电图为Ⅱ导联心电图减半后的翻转;胸导电压增高幅值约为常规Ⅰ导联的1/3。结论 B导联方式基本可以替代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A、C导联方式由于Ⅰ导联心电图波幅低小或呈等电位线,信息量减半,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引用了我院352例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和无症状心肌缺血比一般的心电图有着更高的检出率。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和无症状心肌缺血比一般的心电图有着更高的检出率,临床医生掌握并合理使用动态心电图,有利于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STT的差别,为12导动态心电图STT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对象共600人用常规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和12导动态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分别描记心电图,然后比较两种连接方式心电图STT的差别。结果两种导联联接方式,ST段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55例,一致率为92.5%,但动态心电图的ST改变较常规心电图显著;T波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61例,一致率为94.8%;结论(1)两种联接方式,虽然ST段的一致率为92.5%,但动态心电图的ST改变较常规心电图显著,所以动态心电图的ST诊断标准应比常规心电图的ST诊断标准更为严格;(2)两种联接方式T波的一致率为94.8%差别较ST段小,在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T波时,可适当考虑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8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电图正常者死亡1例,心电图异常者死亡2例。出院时心电图恢复正常6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死亡11例。结论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根据心电图改变及时对应治疗,病情好转后心电图多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王静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383-383,358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心电图异常分布,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654名体检者按年龄分组,对心电图异常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老年组的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男、女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心电图中以ST-T改变检出率最高,结论:心电图异常改变与年龄密切相关,早期复查心电图可以尽早发现心电图异常,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技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2例均在自觉症状发作当天和第二天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组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组。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O.01);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对常规心电图难以诊断及发现的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比常规心电图更有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症状的青年患者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45例有症状的青年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对比分析。结果:有症状的青年患者的常规心电图中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但对动态心电图中ST—T改变的分析,大多数患者的ST—T改变无明显的临床意义。结论:有症状青年患者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类似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在常规心电图中有ST—T改变但不能轻易诊断为心肌缺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再做出明确诊断。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和评估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医院自2014年上线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后,对患者、医院和临床医生及心电图工作者带来的效果和优势进行总结。结果:在医院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后,将院内与心电图相关的数据和影像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心电数据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不仅更有效的对心电图数据进行了保存和使用,也方便心电图相关工作人员对心电图的解析和查阅。结论:采用心电图数字化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效率,实现心电图诊断报告的规范化,同时解决了心电图数据存储和利用的关键问题。在系统使用以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科在心电图临床带教中的体会,提高心电图的带教质量.方法:在带教中重视心电图与临床的联系,强调心电图的重要性;重视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心电图理论形象化生动化;重视启发式教学及案例讨论教学;重视对带教老师整体素质的培养.结果:提高了学生对心电图的重视,启发了学习心电图的兴趣,掌握了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基本心电图的能力.结论: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强调带教老师的方法,是做好心电图带教工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作为临床检查技术之一,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对心电图的管理多采用心电图信息系统。以往的心电图数据格式很难用于检索和注释,HL7-aECG格式,有望成为心电图信息化领域的统一标准,有助于心电图信息数据的发展。文章对HL7-aECG格式的心电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行探讨,以为多元化心电信息的数据挖掘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温心汤治疗冠心病自发性心绞痛8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随机单盲法观察温心汤治疗冠心病自发性心绞痛82例之疗效。结果表明: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5.12%,心电图总有效率达74.39%,均优于消心痛对照组40例(P<0.01)。治疗后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时间由474.66±96.33s延长至548.83±99.93s,作功量由104.16±19.65W增加至123.61±24.96W,ST段下移值由0.183±0.041mV降至0.139±0.038mV。患者体外血栓实验血栓长度由23.56±5.47mm降至20.04±5.17mm,湿重由92.65±18.45mg降至76.94±15.08mg,干重由21.76±7.30mg降至16.90±5.35mg。提示温心汤治疗自发性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6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每日2次,和消心痛10mg,每日3次,总疗程12周;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12周分别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含服硝酸甘油次数及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6.3%和71.2%(P<0.01);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2.5%(P<0.01);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24小时总缺血时间从治疗前42.7±10.3分钟降至治疗后18.81±5.4分钟,对照组从治疗前的39.2±11.6分钟降至23.2±7.6分钟,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不易耐药,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安全,在长期治疗中明显优于消心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参附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予参附注射液 4 0mL加 5 %葡萄糖液 5 0 0mL静滴 ,对照组予极化液静点。 2组均每天 1次 ,连用 10d。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电图 12导联中ST段下降导联数及ST段压低数值总和均有明显改善 ,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参附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用活血冲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50例,结果表明:活血冲剂有缓解心绞痛、改善缺血性 ECG 改变的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降低低切速下的全血粘度,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延长血栓弹力图的反应时间和凝固时间。提示其缓解心绞痛与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是治疗冠心病血瘀证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盐酸贝尼地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盐酸贝尼地平对中国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贝尼地平(试验组)126例,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111例。结果治疗4周后,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ST段下压达1mm的时间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延长,增加量分别为(64.2±108.0)及(62.8±110.6)s,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试验心电图最大运动时间、最大运动当量均增加,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在两组中较服药前均减少,P>0.05;总有效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5%及44.8%,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1%及13.9%,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盐酸贝尼地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确切疗效。方法 :用该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 ,并与消心痛组25例进行对照 ,观察症状、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对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4 2 % ,对心电图改善情况总有效率65 5 %。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银蒺胶囊改善心绞痛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机理。方法: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了28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服用银蒺胶囊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5.7%;心功能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治疗前为45.0±4.9%,治疗后为48.2±3.5%,P〈0.05);其中收缩早期和晚期射血分数均升高(治疗前分别为22.6±2.1%和8.3±1.2%,治疗后分别为28.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银蒺胶囊改善心绞痛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机理。方法: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了28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服用银蒺胶囊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5.7%;心功能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治疗前为45.0±4.9%,治疗后为48.2±3.5%,P<0.05);其中收缩早期和晚期射血分数均升高(治疗前分别为22.6±2.1%和8.3±1.2%,治疗后分别为28.1±3.0%和10.3±0.9%,P<0.01和P<0.05),左心室节段收缩率<5%的心肌范围显著降低(P<0.01)。结论:银蒺胶囊可以改善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左心室收缩早、晚期收缩功能,而且主要提高低收缩率区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痹通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口服胸痹通汤,治疗前后均进行静息心电图检测,对其中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者进行次极量运动试验,记录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疗效、临床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痹通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见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短期疗效优于丹参滴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国产低分子肝素与进口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选用国产低分子肝素5000 IU和进口低分子肝素60 mg腹部皮下注射7 d,2次/d。观察①治疗期间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②硝酸甘油含服的日均用药量;③ECG ST段变化;④出血、血细胞异常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7 d后2组心电图中ST段压低均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10%,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国产低分子肝素和进口低分子肝素可以达到同样效果,不良反应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