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4例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果EGF、EGFR及EGF与EGFR同步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5.6%、42.3%和30.8%,阳性者多为进展期、分化不良型、BorrmannIII、IV型、硬癌型、侵犯浆膜和胃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EGF阳性病人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尤以EGF及其受体同步表达者预后最差,均于4年内死亡。提示EGF和EGFR可作为胃癌生物学恶性程度的一个标志和估价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肺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58例肺癌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R)的表达情况。正常片组织EGF阳性率20%(3/15),EGF-R1阳性率13%(2/15),主要着色于支气管上皮刷状缘,均为弱阳性。肺癌中EGF主要着色于胞浆区,EGF-R主要分布于胞膜和胞浆区,EGF阳性率55.2%(32/58),EGF-R阳性率51.7%(30/5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或直径大于5cm的肺癌中EGF和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淋转阴性或直径小于5cm者;高分化癌中EGF和EGF-R阳性率也较高。EGF和EGF-R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本文结果提示部分肺癌可过度表达EGF或EGF-R EGF/EGF-R自分泌可能在肺癌生长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体直肠癌周不同部位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正常直肠粘膜、直肠腺瘤、直肠癌及癌周不同部位粘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取正常直肠粘膜10例,直肠腺瘤20例,直肠癌远旁、近旁和癌粘膜各3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EGFR的表达。结果正常直肠粘膜、直肠腺癌和直肠癌粘膜EGFR阳性率分别为0、30%和73.3%,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肠癌远旁、近旁和癌粘膜EGFR阳性率分别为3.3%、20.0%和73.3%,三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GFR表达与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EGFR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38例原发性胆囊癌石蜡包埋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EGFR在原发性胆囊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7.6±36.7)%,表达呈异质性,EGFR计数与术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EGFR高值组生存期与低值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EGFR计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GFR表达对判断原发性胆囊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表皮因子受体(EGFR)和ras原癌基因产物-P2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张化S-P法。结果:P21^ras蛋白有生浅表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0%(2/10),20%(4/20),52.5%(21/40),差异有显著性(P〈0.05)。EGFR在正常胃粘膜中均为阴性,EGFR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c-myc阳性表达中,大肠癌(7049%)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66%,P<0.05)。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阳性表达,而大肠癌有较高表达(7704%)。PCNA阳性表达中,大肠癌(4640±26.5)%明显高于正常粘膜(1512±5.44)%,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4年生存率EGFR和PCNA表达>65%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CNA-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表明:c-myc、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大肠癌细胞增殖有相关性。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卵巢子宫内膜样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GFR多克隆抗体(1005)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8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石蜡包埋标本EGFR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28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中EGFR阳性者13例,占46.4%。EGFR的表达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病年龄、术前卵巢上皮抗原(CA125)水平、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系。初治性及复发性癌EGFR表达率差异亦无显著意义(分别为47.4%及55.6%)。EGFR表达与手术彻底性有一定的关系,无残留肿瘤者EGFR表达率为33.3%,而有残留肿瘤者EFGR表达率为56.3%(两者比较χ2=0.67,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EGFR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系,但与手术的彻底性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EGF、EGFR及PC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52例原发性肺癌作EGF、EGFR和PCNA检测。结果显示,46例NSCLC中EGF、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和63%,6例小细胞癌和正常肺组织无表达。有转移的肺癌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52例肺癌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78.8%。NSCLC中EGF、EGFR的表达与肺癌分期、病理分级以及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EGF、E  相似文献   

9.
王宇  张轶斌 《铁道医学》1997,25(2):74-75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了70例胃切除标本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标本18例,胃癌52例,结果 正常胃粘膜组织无EGFR表达,肿瘤组织有23例(44.23%)呈阳性;肿瘤组织,EGFR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为65.39%,显著高于无转移者(23.08%);弥漫性胃癌组织EGFR阳  相似文献   

10.
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在胃癌组织中的含量,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2例胃癌切除标本和18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hEGF的含量。结果:对照组为1.49±0.95ng/g湿重,胃癌组织为4.29±2.35ng/g湿重,差异显著(P<0.01)。在胃癌组织中,hEGF含量进展期高于早期,弥漫型高于肠型,淋巴结转移阳性者高于阴性者,近期随访发现胃癌患者死亡组的hEGF含量较高。结论:胃癌组织可产生过量的hEGF,并与肿瘤浸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提示胃癌组织hEGF测定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了解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皮生长因子和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兰春慧  吴小翎 《重庆医学》2000,29(3):196-197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的表达及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胃粘膜(n=5),各组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9,中度n=6,重度n=5),早期胃癌(n=10),进展期胃癌(n=40),癌旁组织(n=27)进行研究。结果 EGF及EGFR在正常胃粘膜中均为阴性,在异型增生病变中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阳性率逐渐升高。EGF在轻、中、重  相似文献   

12.
胃癌EGF及EGFR表达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和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6 2例病人的胃癌标本进行EGF及EGFR的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酶标法 (LSAB)检测。结果 :EGF表达阳性者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 77 3% ,其 5年生存率为 18 2 % ,EGFR表达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可能性为 82 1% ,5年生存率为14 3%。结论 :胃癌EGF或EGFR表达阳性者均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且 5年生存率均低 ,二者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消化道肿瘤 ,尤其是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和良性对照组织标本中EGFR的含量进行定性检测 ,观察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在良性对照组中 ,EGFR的表达率为 2 3 0 8% ,明显低于各肿瘤组 (P <0 0 1)。(2 )在胃癌组、食管癌组和大肠癌组中 ,EGFR的表达率分别为 49 0 9%、6 5 0 0 %和 5 6 2 5 % ,相互之间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 (3)EGFR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大体分型无关 ,同时也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其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4)EGFR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P <0 0 5 )。结论 :EGFR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趋势 ,可作为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14.
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85例肺癌及25例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了P53蛋白及EGFR的检测。结果:P53蛋白在肺癌中的阳性率为50.6%(43/85)。鳞癌及大细胞癌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的阳性率(P<0.05)。肺良性疾病标本均阴性。P53蛋白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79.1%,34/43)显著高于P53蛋白阴性者的转移率(57.1%,24/42)(P<0.05)。提示P53蛋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EGFR在肺癌中的阳性率为72.9%(62/85),而在肺良性病变中为12%(3/25),两者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EGFR过度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及是否发生转移均无相关性。肺癌癌旁组织EGFR阳性率65.3%(62/95)。增生组癌旁组织阳性率(81.0%,47/58)显著高于无增生组阳性率(40.5%,15/37)(P<0.05),无增生组癌旁组织阳性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阳性率(P<0.05)。提示EGFR过度表达与癌旁组织的增生密切相关,可能是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53蛋白及EGFR共同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85.3%,29/34)显著高于非共同阳性者的转移率(48.8%,21/43)(P<0.01)。因此,P53蛋白及EGFR共同阳性提示肺癌具有高度转移潜能,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EGF及其受体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举  梁景仁  邓元 《医学争鸣》2004,25(10):915-917
目的:探讨配体EGF和受体EGFR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NSCLC患者33例及非癌肺疾病患者7例组织标本中EGF和EGFR的表达. 结果:EGF和EGFR在NSCLC患者中过表达率分别为57.6%和63.6%,其中EGFR过表达与NSCLC患者的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 EGF或/和EGFR过表达的NSCLC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P<0.01). 结论:EGF和EGFR在NSCLC的发展和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NSCLC进展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探讨增强化疗药物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的新的有效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右后肢腓肠肌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制成实验动物模型,21d杀鼠取肺,计数肺转移结节数,观察丝裂霉素C(MMC)化疗前预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对MMC抑制肿瘤转移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纯的3.0mg/kgMMC腹腔注射不能明显减少lewis肺癌的肺转移结节数(对照组:41.7±7.4/肺,单纯化疗组:33.8±11.5/肺,P>0.05);而化疗前6h给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组肺转移结节数较单纯化疗组明显减少(20.3±4.7/肺,P<0.05)。免疫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化疗使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明显下降(P<0.05);而75mGy+MMC组的免疫学参数较单纯化疗组显著提高(P<0.01)。提示化疗前预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对MMC免疫抑制的减轻作用可能是其增强化疗抑制lewis肺癌转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鼠萎缩性胃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 En vinsion技术检测 2 0例萎缩性胃炎和 2 0例正常 SD大鼠血清 EGF及胃粘膜组织 EGFR水平。结果 :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EGF水平为 (0 .14 9± 0 .0 2 )μg/ L ,EGFR表达的阳性率为 80 % ,较正常大鼠组 [(0 .0 4 3± 0 .0 0 3)μg/ L和 0 % ]明显增高 (P<0 .0 1)。结论 :实验性萎缩性胃炎大鼠体内有高水平 EGF/ EGFR表达。EGF/ EGFR可能参与了萎缩性胃炎的发生、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了70例胃切除标本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标本18例,胃癌52例。结果正常胃粘膜组织无EGFR表达,肿瘤组织有23例(44.23%)呈阳性;在肿瘤组织,EGFR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为65.39%,显著高于无转移者(23.08%);弥漫性胃癌组织EGFR阳性率为66.67%,高于肠型(25%)。胃癌组织EGFR表达阳性者其生存率也显著低于阴性组。结论胃癌组织EGFR的监测可以作为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荆花胃康胶丸对血清和胃粘膜组织的EGF含量及胃粘膜上皮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B)组,雷尼替丁(C)组,荆花胃康胶丸10 mg.kg-1.d-1(D)组、15 mg.kg-1.d-1(E)组和20 mg.kg-1.d-1(F)组,设立正常对照(A)组,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指数(UI),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及组织EGF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粘膜组织EGFR的表达。结果C、D、E、F组与B组比较、E、F组与C组比较,UI、EGF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D、E、F组间也有差异(P<0.05);C、D、E、F组溃疡边缘组织EGFR阳性细胞表达较A、B组逐渐增多(P<0.01)。D、E、F组间EGFR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通过促进EGF分泌、促进或稳定胃粘膜上皮细胞EGFR表达,加速上皮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组织修复而加速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改善溃疡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