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过程中,引起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称为AAD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发生机制可能有自发心律失常的易化、潜在心律失常基质的显露与新的心律失常基质的产生等。可表现为快速性与缓慢性两大类心律失常。诊断时既要考虑心律失常自身变异的影响,也要结合所用药物的药理特性、是否并存致心律失常的易患因素以及对比用药前后心律失常特征的变化综合分析。熟知药物特性、严格掌握适应证是预防AAD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关键。一旦确认致心律失常作用,应停药观察,并给予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2.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至今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如治疗不当,反而造成失大于得,因此药物治疗要选择:(1)何种室性心律失常需要治疗,何种室性心律失常不需治疗。(2)选用何种药物较安全有效,何种药物风险较大。(3)哪些药物有较多的循证依据,因此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药物选择至今还是一难题。在实践中虽形成了一些共识,但在治疗上各持己见的也不少,为此在室性心律失常中如何选用药物稍作讨论。  相似文献   

3.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徐楚材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ythmia)是指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恶化。如室性早搏的频度增加,室性心动过速的速率加快,由非持续性室速变为持续性,由单形性...  相似文献   

4.
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9年公布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ng trial,CAST)表明Ic类抗心律失常药(AAD)不仅不能控制梗死后严重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能增加心肌梗死后高危病人的病死率。自此,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限(APD)及有效不应期(ERP)的Ⅲ类AAD一直是令人关注的研究领域。上世纪90年代初期,Ⅲ类AAD的研究热点是仅对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r)有阻滞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通常被称为纯Ⅲ类AAD。但是,1994年公布的口服索他洛尔生存试验(survial with oral d-sotalol trial,SWORD)发现,纯Ⅲ类AAD对APD的调节呈逆向频率依赖性(reverse frequency dependency,RFD):即心率快时延长APD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地抑制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而在心率较慢时,使APD过份延长,最终导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使致死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QT间期离散度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对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方法 对34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测量治疗前后QTcd及动态心电图,并与10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组治疗前与对照组间QTcd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好转组QTcd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效组QTcd无明显变化,致心律失常组QTcd反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常因心律失常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AAD)治疗。在1组有关361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的研究中,大约50%的患者都应用过AAD治疗。起搏脉冲的有效夺获对起搏器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至关重要。心脏起搏阈值的升高对患者尤其是起搏器依赖患者将会产生影响。AAD对起搏阈值的影响不同,有些AAD可明显升高起搏阈值,而有些AAD对起搏阈值却无明显影响。本文就AAD对起搏阈值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中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并不少见,本文对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定义、发生率、发病机理及目前所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过早搏动(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等。目前,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至今还是一个难题。①难在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既安全又可靠;②难在评定药物治疗后果,可能心律失常减少了,但远期死亡率反见上升;③难在评定药物治疗效果,心律失常自然病史起伏不定,如心律失常自发缓解,误判为药物治疗作用;④难在预测促心律失常反应,心肌对AAD反应是变数,当心肌敏感性增加,就会出现促心律失常反应。因此心律失常治疗虽有指南,但在具体患者治疗上应个体化,由此既增加了治疗难度,又使治疗不能规范化,这是药物治疗难点所在。1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发展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起始于奎尼丁,用于心房颤动(简…  相似文献   

10.
抗心律失常药物既可治疗心律失常,又可诱发心律失常。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抗心律失常药物使已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此谓致心律失常(proarrhythmia),如药物过量引起者为中毒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