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型胸腔镜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127例手汗症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呼吸道功能锻炼;术中巡回护士、器械护士与手术者及麻醉师积极配合.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效果良好,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针型胸腔镜治疗手汗症术前术中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对手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5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的患者共有35例,双手温暖而干燥,术后手汗症状立即消失;好转的患者有12例,手心明显出汗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患者共有3例,手汗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达到94.00%。结论:采用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体现出简单、安全、有效及微创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改进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单孔胸腔镜进行交感神经链切断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6例患有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单孔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通过回访及术前术后对比分析其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6例患者的手掌多汗症状均消失,腋窝、脚底多汗症状明显缓解。有6例患者术后躯干出现了轻至中度代偿性多汗的现象,但其症状在术后6~12个月均有缓解,患者均能接受该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术后没有患者出现霍纳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用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相对其他治疗及传统手术具有疗效好、安全可靠,切口隐蔽美观等优点。虽然存在如代偿性多汗、手掌干燥等情况,患者对该些并发症的出现仍较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手汗症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后代偿性出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汗症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后代偿性出汗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治疗组予玉屏风散加减,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代偿性出汗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手汗症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后代偿性出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微小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手汗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微小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术后随访1~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当天,患者手部多汗症状均消失,腋汗、足汗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3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双手湿冷,均可正常工作、学习,无复发,对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治疗有效率100%。手术时间(50.14±9.28) min,术中出血量(5.58±2.45) mL,术后掌温升高(1.36±0.21)℃,4例患者术后5~7d出现术后代偿性多汗,8~14d后均得到缓解,其中轻度3例,中度1例。术后不留置胸管无手术死亡,无气胸、血胸、手术切口感染、心脏骤停以及Horner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手汗症患者采用微小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本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38例手汗症患者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并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治愈33例,术后双手转暖,症状完全消失,手掌皮肤温度升高〉1.5℃;好转5例,术后双手转暖,手掌出汗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手掌皮肤温度升高1.5℃;无无效病例。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对手汗症有理想的疗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是其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胸交感神经节或交感神经干切除是目前治疗手汗症唯一有效而持久的方法[1]。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胸腔镜辅助胸交感神经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电视纵隔镜(VMS)下手术治疗原发性手术症报道却不多。2003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胸外科采用电视纵隔镜下T2—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15~34岁,平均21.8岁。主要症状为手掌、腋下多汗,严重时双手潮红、出汗呈滴珠状。按Lai等[2]手汗症分级:Ⅰ级(手掌皮肤潮湿细汗)2例,Ⅱ级(手掌皮肤出汗明显伴汗疱症)4例  相似文献   

8.
以手掌部自主性汗出增多为主症的手汗症困扰着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文系统的阐述了临床上针灸治疗手汗症的诊疗思路,并结合病例介绍了针灸疗法对手汗症的诊治方法,以期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汗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联合电视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手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电视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予桂枝汤加减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全身均未出现代偿性汗出。结论:桂枝汤加减联合电视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T2~T4)治疗手汗症能有效改善患者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后代偿性出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手汗症患者因手部大量出汗而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手汗症与脾、胃、心、肾、肺、三焦等脏腑关系密切,中医治疗手汗症疗效肯定,大多以内治法为主。对近年来临床治疗手汗症常用的中药外洗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手汗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手汗症患者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40例手汗症患者为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另外选择40例手汗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为手汗症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总结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至2年,功能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相关知识指导及评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做好并发症的护理,早期及时、正确地指导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VATS)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经电视胸腔镜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加强术前宣教,指导有效咳嗽和深呼吸锻炼,做好呼吸道护理,加强生命体征观察等。结果35例患者平均术后住院11 d,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电视胸腔镜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护理并发症,加速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膜腔注入榄香烯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镜下胸膜腔注入榄香烯乳手术前后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0例患者手术治疗直接显效25例,有5例患者术后1周经胸腔引流管再次注入榄香烯乳后积液得到控制,无一例出现肺不张、胸腔漏气、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呼吸困难的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完善术前指导和准备;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形胸腔镜选择性切断胸交感神经链治疗手足汗症的护理配合。方法:配合手术医生切断脊椎旁区T3-4交感神经链和第T5交感神经链。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双手及双足温暖干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监测手温、足温的变化,熟悉手术步骤,准确传递所需器械,主动配合手术,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手术治疗的配合要点。方法:对103例电视胸腔镜下施行肺大泡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和心理护理,术前常规指导,熟练掌握电视胸腔镜仪器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结果: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手术配合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电视胸腔镜下治疗肺大泡创伤小、疗效可靠,手术前后精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对18例手术患者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认真做好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器械的准备加强术中配合。结果:18例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无死亡病例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胸腔镜辅助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配合要求高,器械护士、巡回护士要相对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牡蛎散加减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牡蛎散加减制为粗散,枣汤送服。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20例,好转3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4.7%。结论:牡蛎散加减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修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ASD患者进行胸腔镜下修补术,术前均予以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3例全部成功,未发生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成功施行胸腔镜下修补术治疗ASD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关于胸腔镜下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10年5月~2013年5月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手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手术后系统的护理,比较这两组护理方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插管的时间(2.38±1.18)h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插管的时间(5.35±3.17)h,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3.48±3.12)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0.21±2.14)d,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52.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治疗肺癌采用系统的护理模式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可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