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2.5-35岁。临床症状及体症:以患侧中、上腹部疼痛为主,呈阵发性加剧,部分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较大,表面光滑。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蛋白 。血BUN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影像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检查方法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术前经IVP、超声、MRI、螺旋CT检查,分析其敏感性。结果:静脉肾盂造影21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8例,可疑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3例,占52.4%。超声检查20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8例,发现肾窦分离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5例,占65.0%。MRI检查21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3例,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5例,占85.7%。螺旋CT检查28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9例,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6例,占89.3%。增强19例中1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结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的生长位置主要影响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肿瘤的生长方式是主要影响超声的诊断。无论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癌灶的发现还是定性方面,螺旋CT和MRI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优于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CT与MRI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肾盂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癌35例,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分为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延迟期,将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表现分3型:病灶局限于肾盂内者25例;超出肾盂范围与肾实质分界不清6例;4例仅表现为肾孟肾盏积水扩张,但壁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13例病灶强化程度几乎没有改变,与相邻肾实质相比肿瘤呈低密度,14例延迟增强扫描见肾盂内不规则强化.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可提高肾盂移行上皮癌的诊断正确率,但更应重视肾延迟期的CT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治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肾细胞癌8例。结果病理检查共发现直径1cm以上病灶20个,7例16个为透明细胞癌,1例4个为颗粒细胞癌,其中6例2个,2例4个。单侧肾发病2例,双侧同时发病4例,双侧异时发病2例(相隔6~13年).5例7个病灶在检查过程中有误诊、漏诊,3例3个病灶术中漏诊。结论多发肾细胞癌并非罕见,在对肾癌患者的检查时应考虑到有多发病灶的可能。对多发肾细胞癌患者,为保留一定的肾功能,宜根据情况选择作肾癌根治术、患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吊带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肺动脉吊带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7例肺动脉吊带中5例做了心血管造影(ACG)(5例均做了MR检查,4例同时做了CT检查),2例仅做MR检查。结果 7例肺动脉吊带病例中6例显示左肺动脉起始于右肺动脉远端分叉部,并绕过气管后方(4例有气管压迫征象,临床有气急、喘鸣的症状),另有1例为左下肺动脉起始于右肺动脉远端近分叉处,左上肺动脉起始正常。5例经手术证实。结论 ACG、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CT血管造影(CTA)为明确肺动脉吊带诊断的最佳方法,3种方法可互为补充。心血管造影选择性强,CE-MRA的三维成像显示肺动脉的走向较有优势;CTA可以同时显示气管和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肾皮髓期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CT、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9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肾脏行CT和 /或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直径为 2~9cm,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肉瘤样肾细胞癌 1例、透明细胞癌 78例、颗粒细胞癌 5例、混合细胞癌 8例和乳头状癌 4例。肾皮髓期增强扫描,肉瘤样肾细胞癌、混合细胞癌、97. 4% (76 /78)的透明细胞癌和 75. 0% (3 /4)的乳头状癌呈不均匀强化,而颗粒细胞癌强化较均匀。51. 3% (40 /78)的透明细胞癌及 37. 5% (3 /8)的混合细胞癌强化程度强于邻近肾皮质;肉瘤样肾细胞癌、44. 9% (35 /78)的透明细胞癌和 50. 0% (4 /8)的混合细胞癌强化程度与邻近肾皮质相仿; 3. 8% (3 /78)的透明细胞癌、12. 5% (1 /8)的混合细胞癌及所有乳头状癌和颗粒细胞癌强化程度明显弱于邻近肾皮质。结论 各型肾细胞癌在CT/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涵弢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2009,24(6):646-650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CRCC病例,其中14例经B超检查;8例行CT检查,包括平扫、皮质期和实质期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MR检查,包括平扫T1WI、T2WI及皮质期和实质期动态增强T1WI等。9例中有2例患者同时行CT和MR检查,有6例只有IVU和/或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位于左肾11例,右肾4例,最大径2~14cm,平均5.8cm。8例CT检查中,7例病灶平扫呈等密度或以等密度为主,1例呈稍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团块。增强皮质期,8个病灶的强化程度均高于髓质,但低于皮质;实质期,8个病灶密度均明显低于肾实质。MR检查的3例相对于髓质,病灶在平扫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的强化方式与CT相似。结论:CRCC在CT、MRI上肿瘤实质大多表现为均质性,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病灶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其边缘较光整、分界清、病灶中央可出现星型瘢痕或纤维间隔等,对诊断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PCC)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00年10月至2005年3月间在我院诊治的IPCC18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螺旋CT平扫+增强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证实,本组患者CT直接征象是平扫肝实质内见低或略低密度边缘模糊不清的类圆形、不规则形及分叶形的占位性病灶,增强早期肿瘤周边轻度强化之后为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强化;间接征象是肝内胆管扩张,肝叶萎缩,周边肝被膜回缩,病灶周围血管改变及肝门、后腹膜淋巴结肿大等。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上多无肝硬化表现,AFP多阴性,肿块较大,且伴有钙化,增强早期肿瘤周边轻度强化之后为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强化,高度提示IPC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发生于头皮的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重点分析MRI表现。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8月有完整的CT或MRI资料并经病理证实为头皮鳞状细胞癌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包括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病灶位置、边界、密度或信号强度,病灶内部信息以及对周围骨质破坏、硬膜受累等情况。结果8例头皮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54.3岁。其中1例位于额部头皮,3例位于顶部,1例位于枕部,2例位于顶枕部,1例位于额顶枕部,平均发病时间为19个月(2~48个月); 2例(25%)为头皮肿块,6例(75%)为外伤、烧烫伤瘢痕反复破溃、不愈合的病变。2例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突出于头皮的等密度局限性肿块,边界较清晰,平均密度约42 HU(hounsfield unit,HU); 6例行MRI检查,其中5例行增强检查,MRI平扫表现为突出于头皮局限性病灶(5例)或弥漫性病变(1例),平扫病灶信号均匀或不均匀,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显著强化4例,轻度均匀强化1例; 8例中皮下脂肪层密度或信号中...  相似文献   

10.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25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2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11例行MRI检查;9例行DSA检查。结果B超显示病灶15例为低回声,10例为略强或强回声,均匀或不均匀;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边界不清,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伴中心低信号,动态CT及MRI检查病灶多表现为渐进性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局部肝包膜可有回缩,周围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和结石;选择性动脉造影呈乏血管肿瘤改变,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动脉期肿瘤血管纤细、呈绒球状改变,实质期肿瘤染色明显,轮廓不清;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肾盂鳞状细胞癌CT诊断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女,56岁,寒战高热,左中腹疼痛不适2月.CT表现:左肾体积轻度增大,肾窦脂肪消失,上盏扩张,盏内见稍高密度影,肾盂及中下盏结构不清.CT增强后左肾灌注减低,肾盂及中下肾盏内可见轻度强化的软组织充填,肾皮髓质分界不清.肾门区域可见增大淋巴结影.  相似文献   

12.
陈红桃  曹新生 《放射学实践》2008,23(10):1131-1134
目的:分析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例为双侧),13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U)和MRI平扫及磁共振水成像(MRU),其中4例行逆行造影,5例行CT扫描。结果:13例共14只肾盂输尿管重复MRI均能诊断,仅其中2例输尿管无积水扩张者未显示重复输尿管之汇合处,诊断准确率84.6%(11/13);13例IVU明确显示4例重复畸形,2例延迟显影才能诊断,6例肾盂输尿管重复未显影未能明确诊断,1例双侧重复畸形仅显示其中1侧,诊断符合率46.2%(6/13);4例逆行造影显示2例,1例输尿管下端肿瘤梗阻,另1例完全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均插管失败,成功率50%(2/4);5例CT明确诊断4例,1例上段肾盂囊状扩张无肾盏误诊为囊肿,诊断符合率80%(4/5)。结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类型多样,依有无并发症而病理和影像不一,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其利弊,肾功能不良或伴输尿管异位开口者以CT和MRI结合MRU较适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MRI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肾盂19例,位于肾盏7例。MR信号在T2WI上为均匀略高信号15例,混杂等高信号8例,均匀等信号2例,等低信号1例;在T1WI上为均匀低信号16例,混杂信号8例,均匀等信号2例;增强18例中10例轻度均匀强化,8例轻度不均匀强化。MRI明确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8例,可疑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5例,误诊2例,漏诊1例。结论:MRI对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病灶的发现,观察生长方式和侵犯范围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的CT与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36例均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26例同时行超声检查.分析CRCC的CT平扫及动态扫描特点,并观察瘤体回声、包膜以及彩色血流超声表现.结果 肿瘤实性成分平扫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9例、23例、4例分别于皮质期、实质期、延迟期强化程度最高.36例均表现为轻度强化.14例均匀强化,16例为不均匀强化,6例为周边强化.超声以低回声(18/26,69.2%)及中等实质回声(4/26,15.4%)为主,病灶内回声以不均匀多见(16/26,61.5%),包膜不明显,部分可见假包膜,大多侵犯局部肾包膜.瘤体中心及边缘以无明显血流(6/26,23.0%)或少量血流彩色为主(10/26,38.5%),部分富血供(8/26,30.8%),少数(2/26,7.7%)为中等血流分布.结论 CRCC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嵘  刘鹏程  冯飞  刘晓杰  赵洋  周雯  袁知东   《放射学实践》2009,24(4):408-411
目的:研究乳头状肾细胞癌(RC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8例患者共13个肿瘤病灶,7例12个病灶位于右肾,1例位于左肾。肿瘤均呈膨胀性生长,最大径为0.2~8.0cm,8个病灶≤4cm者。CT、MRI表现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匀,内有灶状出血(4/13)、坏死(4/13)和钙化(1/13),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弱于或相仿于肾髓质。4个病灶显示完整或较完整的假包膜。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膨胀性生长方式,瘤内可有灶状出血、坏死和钙化,CT和MRI增强扫描肿瘤边缘清楚,持续轻度强化,增强三期扫描中其强化程度均弱于或相仿于肾髓质,有助于同其它类型RCC鉴别。  相似文献   

16.
肾盂移行细胞癌MSCT及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震  胡道予  夏黎明  关键  肖明  彭莉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2009,24(9):1026-102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肾盂移行细胞癌MSCT和MR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3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32例术前行MSCT双期增强扫描,15例行MR扫描,9例同时进行CT和MR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肾盂内肿块型19例,CT见肾盂内软组织肿块,增强轻中度强化11例,明显强化5例。MR大多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轻中度强化。肿块浸润型13例,CT见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增强不均匀强化,外周强化要明显高于内部。MR见T1WI混杂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增强见伴坏死囊变的不均匀强化。肾盂壁增厚型6例,CT为肾盂壁不规则增厚影,增强少许强化。MR为轻度强化。结论:肾盂移行细胞癌的CT和MR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和MR均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并进行分型分期。  相似文献   

17.
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27例经临床证实的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常规进行平扫,肾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及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等重组及三维重建。结果 术前CT对25例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癌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92.59%,对肿瘤分期准确率84%。三维重建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使得病灶形态显示更为全面和直观。结论 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于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肿瘤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肾盂癌的CT诊断(附3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癌CT检查结果。着重讨论了肾盂癌CT表现及分型、CT鉴别诊断,肾盂癌影像诊断的选择和CT诊断价值。肾盂癌CT表现可分为三型:Ⅰ型(肿瘤局限肾盂型);Ⅱ型(肿瘤广泛浸润肾实质型);及Ⅲ型(肾盂壁增厚积水型)。Ⅰ型要注意防止小肿瘤的漏检。Ⅱ型要与肾细胞癌鉴别。Ⅲ型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盂积水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