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免疫机理 ,探讨细胞因子和Fas系统在小儿白血病中的作用 ,以便为临床免疫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血清IFN γ及sFas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并对IFN γ与sFas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①化疗前白血病患儿血清IFN γ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sFas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且女性较男性血清sFas升高更明显。②化疗后达完全缓解时 ,血清IFN γ水平上升 ,而sFas水平下降 ,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③IFN γ及sFas之间未证实有明显相关性 (r = 0 0 79,P >0 .0 5 )。结论 :急性白血病免疫机理与细胞因子功能失调及凋亡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 ,这些生物因子的异常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FN—γ和sFas测定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免疫机理,探讨细胞因子和Fas系统在小儿白血病中的作用,以便为临床免疫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了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血清IFN-γ及sFa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并对IFN-γ与sFas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1)化疗前白血病患儿血清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sFas水平明显长高(P〈0.01),且女性较男性血清sFas升高更明显。(2)化疗后达完全缓解时,血清IFN-γ水平上升,而sFas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3)IFN-γ及sFas之间未证实有明显相关性(r=-0079,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免疫机理与细胞因子功能失调及凋亡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这些生物因子的异常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5例初治急性白血病血清sFas水平.[结果]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Fa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化疗有效组(CR PR)患者血清sFas水平较治疗明显下降,(P<0.05),而化疗无效(NR)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Fas水平无明显差别.[结论]sFas可能对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理产生影响,并对其疗效的判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与血清IL-10、IFN-γ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急性白血病可能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IL-10、IFN-γ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浆中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死亡组患儿治疗前血浆中IL-10浓度依次升高,IFN-γ浓度则依次降低。结论 :急性白血病初发患儿体内Th2型细胞占绝对优势,导致肿瘤局部呈现免疫抑制状态,可能是急性白血病的一个免疫逃逸机制。肿瘤局部Th1型细胞因子极度缺乏,而Th2型细胞因子明显增多,说明患儿可能存在预后不良。故临床实践中可通过测定Th1、Th2型细胞因子评估患儿的免疫状态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FN-γ和IL-10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FN -γ和IL -10含量水平 ,为临床提供资料。方法 对 10 4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IFN -γ和IL -10含量水平。根据IFN -γ值分为 >2 0 0ng/L(第 1组 )、15 1~ 2 0 0ng/L(第2组 )、10 1~ 15 0ng/L(第 3组 )、≤ 10 0ng/L(第 4组 ) ,计算各组检测后 6个月内出现死亡、转移复发的病例数和百分率。结果 第 1、第 2、第 3组IL -10水平低于第 4组 (P均 <0 .0 5 )。 6个月内患者外周血IFN -γ含量越低 ,出现死亡及转移复发率越高 (χ2 =3 5 .42 ,P <0 .0 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FN -γ和IL -10含量水平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sFas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34例白血病患者行血清VEGF和sFas水平同步检测,并分析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难治/复发组与初发组VEGF和sFas水平较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高(P<0.05),难治/复发组较初发组高(P<0.05),缓解组VEGF和sFas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sFas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VEGF与sFas水平可用于血病的病理状态及转归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跨膜蛋白 (s Fas)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法测定 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 s Fas,放免法测定 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 TNFα含量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淋白血病患者未完全缓解组 s Fas为 (7.14± 2 .18) μg/L,急非淋白血病未完全缓解组为 (9.6 9± 3.5 1) 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3.49± 2 .36 ) μg/L,亦明显高于其相应的完全缓解组。s Fas比正常对照组高出 2倍的患者化疗获得完全缓解的机会明显下降。急性白血病患者初发未治时血清 TNFα为 (6 .0 7± 1.32 ) nmol/L,化疗后未完全缓解者为 (5 .79± 1.2 7) nm ol/L,复发者为 (7.5 0± 1.6 7) nm 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 .32± 0 .90 ) nm ol/L 和化疗后完全缓解者的 (4 .14±1.5 ) nm ol/L。结论 :血清 s Fas,TNFα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均明显升高 ,是预后不良的因素。监测二者变化有助于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Fas、TNFa水平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Fas和TNFa水平及其意义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Fas,用放免法测定TNFa水平 ,共 6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其中ALL2 5例 ,ANLL37例。结果显示 :ALL和ANLL患者sFa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CR患者其水平明显降低 ,PR和NR患者其血清sFas仍处于高水平。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TNFa变化与sFas相似 ,治疗前明显增高 ,并随治疗后CR而降低 ,但与sFas无直线相关。提示治疗前测定血清sFas和TNFa水平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动态监测二者变化有助于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AL患者体内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及相互间关系。方法选择去除合并心、肝、肾疾病、感染的AL病例,分初治或复发AL组、缓解AL组,每组15例,并与健康组(16例)进行对照,分别检测每例血清IFN-γ(ELISA法)及LDH水平,AL患者同时检测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对各指标行t检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初治复发AL组与缓解AL组相比其白血病细胞数及LDH高,而IFN-γ水平低;初治复发AL组LDH与IFN-γ无相关,与白血病细胞数呈正相关;缓解AL组LDH与IFN-γ正相关,与白血病细胞数呈无相关。结论血清LDH水平可判断AL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高白血病细胞负荷抑制AL患者IFN-γ表达使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缓解AL患者体内残留病灶与其体内IFN-γ表达有关,AL患者体内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表达与患者的正常造血水平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血清IL-6(白细胞介素-6)、IFN-γ(γ-干扰素)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5例VMC组和20例对照组小儿血清IL-6、IFN-γ水平.结果 VMC组小儿血清IL-6水平为(249.7±72.9)pg/ml,对照组为(81.3±19.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清IL - 18和可溶性sFas/可溶性sFas配体 (sFas/sFasL)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检测 4 5例SLE患者和 18例正常人群血清中IL - 18,sFas及sFasL水平。结果 :SLE各组sFas/sFas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其中相对活动期sFas较相对缓解期明显增高 (P <0 .0 1) ,sFasL无明显差异 (P >0 .0 5 )。IL - 18水平在SLE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相对活动期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和相对缓解期患者差异显著 (P <0 .0 1) ,而相对静止期患者血清水平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SLE患者和相对活动期患者血清IL - 18水平与sFas增高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IL - 18,sFas及sFasL在SLE发病中有一定意义 ,IL - 18的变化与sFas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和IFN-γ水平检测及其意义。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55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组(n=22)和慢性组(n-=33)这两组。结果急性组患者的血清IL-10和IFN-γ水平和慢性组患者的血清IL-10和IFN-γ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的患者血清IL-10和IFN-γ水平和慢性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ALT没有明显相关性;慢性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和ALT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血清IL-10水平能够对IFN-γ合成起到限制作用,可能成为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儿化疗前后IL 6及IFN γ水平的变化 ,为临床免疫防治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IL 6及IFN γ水平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化疗前白血病患儿IL 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0 1) ,化疗后IL 6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 (P <0 .0 0 1)。而化疗前白血病患儿IFN 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化疗后IFN γ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 (P <0 .0 5 )。IL 6、IFN γ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r=- 0 .4 2 8,P <0 .0 1)。结论 提示IL 6及IFN γ参与急性白血病发病。血清IL 6、IFN γ水平变化可作为监测小儿白血病治疗反应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伴有口腔扁平苔藓的冠心病患者和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中IFN-γ和TNF-α的含量,探讨口腔扁平苔藓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伴口腔扁平苔藓的冠心病患者、同样数量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冠心病并发口腔扁平苔藓组和口腔扁平苔藓组血清中IFN-γ和TNF-α的含量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冠心病并发口腔扁平苔藓组与口腔扁平苔藓组之间IFN-γ和TNF-α的含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FN-γ和TNF-α可能与冠心病和口腔扁平苔藓病理机制密切相关,口腔扁平苔藓和冠心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重组人IFN-γ腺病毒(Ad/hIFN-γ)在CML病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中的转染效率、IFN-γ表达,并进一步观察转染Ad/hIFN-γ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抗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和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以Ad/hIFN-γ重组腺病毒按感染复数(MOI)为50转染CML病人骨髓基质细胞,RT-PCR、ELISA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Ad/hIFN-γ的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中IFN-γ mRNA和IFN-γ的表达;转染Ad/hIFN-γ的骨髓基质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通过绘制K562细胞生长曲线分析其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学分析其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 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都分别检测到转染Ad/hIFN-γ的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中IFN-γ mRNA和IFN-γ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转染Ad/hIFN-γ的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实验组具有明显的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P=0.000),在细胞周期G1期的K562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而S期K562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并显著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P<0.01).结论 Ad/hIFN-γ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后可获得IFN-γ有效的表达,并在体外能有效地发挥抗白血病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离2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结果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17.72±18.25)ng/L和(25.31±46.38)ng/L,较正常对照组(5.95±2.72)ng/L显著增高(均P<0.01);重度AD组血清IL-12、及IL-10水平分别为(62.23±65.45)ng/L和(17.10±8.08)ng/L,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重度AD组血清IL-10水平较轻中度AD组(9.28±2.41)ng/L明显增高(P<0.01).结论 AD患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的脑免疫病理性损伤有关.检测AD患者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AD患者的免疫应答程度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_12(IL_12)、干扰素_γ(IFN_γ)和白细胞介素_10(IL_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2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_12、IFN_γ和IL_10水平。结果 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血清IFN_γ水平分别为 (17.72±18.25)ng/L和(25.31±46.38)ng/L,较正常对照组(5.95±2.72)ng/L显著增高 (均P<0.01) ;重度AD组血清IL_12、及IL_10水平分别为(62.23±65.45)ng/L和(17.10±8.08)ng/L,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 (均P<0.05) ;重度AD组血清IL_10水平较轻中度AD组(9.28±2.41)ng/L明显增高 (P<0.01)。结论 AD患者血清IL_12、IFN_γ和IL_10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的脑免疫病理性损伤有关。检测AD患者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AD患者的免疫应答程度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DD、VWF水平变化的意义,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60例AL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DD、VW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初、复发AL患者血浆DD(0.2055±0.0980mg/L,0.5401±0.7365mg/L)、VWF(213.42±69.59%,227.01±93.24%)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0.1180±0.0334mg/L,127.84±71.45%)(P<0.01)和正常对照组(0.1030±0.0291mg/L,147.85±36.26%)(P<0.01);未缓解组血浆DD水平(0.1918±0.0249mg/L)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VWF水平(117.55±27.88%)则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O5);初诊AL患者血浆DD、VWF水平之间明显正相关(r=0.557,P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在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前后,分离39例HBV感染者临床血清标本,用双抗体ELISA夹心法分别定量检测血清的IFN-γ和IL-2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IL-2则无明显变化(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完全应答组的IFN-γ和IL-2的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完全应答组(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促进慢性乙肝患者的Th1型细胞因子分泌,有利于HBV的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