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胎龄为28~35周单胎早产儿234例。凡产前首剂使用地塞米松至胎儿娩出时间超过24h但不足7d者为治疗组(98例);首剂使用地塞米松至胎儿娩出时间不足24h或未使用地塞米松治疗者为对照组(136例)。分析两组RDS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早产儿RDS的发生率分别为1.02%和9.56%(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12%和1.47%(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06%和10.29%(P<0.05)。结论对于<35周的早产儿,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可促进其肺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胎儿血管炎(FV)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28~32周早产儿,纳入绒毛膜羊膜炎与FV结果一致的病例,并根据是否合并FV分为FV阳性组及FV阴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RDS发生率及分级情况。结果 收治符合标准的早产儿共266例,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阴性、FV阴性组202例,RDS发生率67.3%;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阳性、FV阳性组64例,RDS发生率42.2%,FV阳性组早产儿RDS发生率低于F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RDS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V可以减少早产儿RDS发生率,但对RDS程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0年在我院分娩、胎龄为27-33周的早产儿。依据产妇胎膜早破是否超过24 h,将早产儿分为胎膜早破组44例与对照组99例。采用t检验、x2 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分析数据。结果两组胎龄分别为(32.30±1.31)、(31.9±1.7)周,出生体质量分别为(1834±378)g、(1838±431)g。两组破膜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111.9±124.6)、(3.4±6.0)h,经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P<0.001)。胎膜早破组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孕产妇官腔内感染率与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33周的早产儿,胎膜早破超过24 h可能促进胎肺成熟,进而显著降低RDS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2011年本院住院且分娩后行胎盘病理检查的早产儿,按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绒毛膜羊膜炎患儿按是否合并脐带炎分为脐带炎组和非脐带炎组,比较胎盘病理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5例早产儿,检出绒毛膜羊膜炎54例(47.0%),其中合并脐带炎14例(12.2%)。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前置胎盘(14.8%比31.1%)、胎盘早剥(5.6%比29.5%)、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0比11.5%)、呼吸窘迫综合征(5.6%比18.0%)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9%比11.5%)的发生率降低;胎膜早破(46.3%比6.6%)和产前使用抗生素的比例(55.6%比8.2%)升高,P均<0.05。与非脐带炎组比,合并脐带炎组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新生儿血CRP、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母亲妊娠合并高血压比例降低,产前使用抗生素比例增高,P均<0.05。结论胎膜早破是绒毛膜羊膜炎和(或)脐带炎的高危因素,绒毛膜羊膜炎合并脐带炎时表现胎儿宫内窘迫和出生时CRP升高;绒毛膜羊膜炎不增加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治疗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经治疗后肺功能的情况。方法 107例RDS新生儿分为小于34周早产儿组(65例),晚期早产儿组(21例)及足月儿组(21例),同时选取121例非RDS患儿作为对照组。根据RDS程度将RDS新生儿分为轻度RDS(1、2级)及重度RDS(3、4级)。于纠正胎龄44周时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结果不同胎龄RDS新生儿的肺功能参数未见明显差异;RDS组的达峰时间比(TPEF/t E)、达峰容积比(VPEF/VE)较同胎龄对照组小(P0.05);两组不同程度RDS新生儿于纠正胎龄44周时TPEF/t E、VPEF/VE也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RDS程度加重,其值呈下降趋势。结论 RDS新生儿纠正胎龄44周时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非RDS新生儿;RDS新生儿纠正胎龄44周时潮气呼吸肺功能水平与胎龄无关,主要与RDS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西北地区三级医院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疾病特点和防治状况,为西北地区RDS 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1 年1 月至12 月西北三省12 家三级医院诊断为RDS 的新生儿440 例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n=247)、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 周,n=131)和足月儿组(胎龄≥ 37 周,n=62),收集各组患儿发病基本情况、围产因素、防治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早产儿组多胎率最高;两个早产儿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足月儿组无宫缩剖宫产率高于两个早产儿组。产前激素应用率以早期早产儿组最高;早期早产儿组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使用率及首次应用时间均高于其余两组(PPP结论 西北地区不同胎龄RDS 患儿在围产期因素、产前预防、PS 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极早产儿发生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21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接受输注红细胞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符合TA-NEC组纳入标准的极早产儿为TA-NEC组;按1:2比例匹配同期同性别、胎龄(±3d)、出生体重(±200g)、输血日龄(±3d)的非NEC极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点差异,探讨TA-NE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04例极早产儿,男138例、女66例,平均胎龄(29.0±1.5)周,中位出生体重1 100.0(951.0~1 200.0)g。TA-NEC组68例,对照组136例。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晚发型败血症是极早产儿发生TA-NE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完全经口喂养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患有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和/或晚发型败血症的极早产儿在输注红细胞后48 h内更容易发生NEC。预防围生期缺氧和败血症,在安全前提下完成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对降低极早产儿TA-NEC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入院的156例RDS新生儿,依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出生胎龄34周)42例,晚期早产儿组(出生胎龄34~36周)52例,足月儿组(出生胎龄≥37周)62例。回顾性分析RDS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56例RDS新生儿中,男女比例2.25:1;3组新生儿均以男性比例为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发病时间和入院年龄随胎龄增加均有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高危因素分析,出生窒息、胎盘异常、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均以早期早产儿最多,晚期早产儿次之;足月儿剖宫产率最高;早期早产儿不明原因早产概率高于晚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中,足月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率最低;早期早产儿X线分级Ⅱ级以上的比例最高,吸氧和住院时间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合并肺部感染、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概率均为最高,足月儿合并气胸的比例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中,早期早产儿治愈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胎龄RDS新生儿的发病特点、高危因素、并发症及治疗反应均存在差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的时候需考虑胎龄因素。对于足月儿要严格掌握择期剖宫产的指证,减少RDS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院外转运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院外转运的141例早产儿为转运组,同期在我院产科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颅内出血(IC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等疾病发病情况与转运组相匹配的早产儿10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没有窒息抢救史,均完成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儿心量表检测(NET),每组分为<32周、32~34周及>34周3个胎龄段,根据两组NBNA评分及儿心量表评分情况分析各胎龄组早产儿的智能发育状况,通过比较两组智能发育状况评价院外转运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结果(1)胎龄<32周:转运组和对照组NBNA评分(34.6±1.5比35.0±1.3)及儿心量表评分(88.5±8.0比91.7±10.1)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胎龄32~34周:转运组NBNA评分(34.7±1.1)低于对照组(35.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心量表评分(92.0±8.8比97.1±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胎龄>34周:转运组和对照组NBNA评分(35.5±1.3比35.5±0.8)及儿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出生的早产儿(28~34周)共88例。根据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病例组(41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的病例生后定期行头颅B超检查,生后3~7 d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且于纠正胎龄 40 周时行颅脑MRI 检查,比较两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和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PVL的发生率为32%,对照组PVL的发生率为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VH-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7%和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的关系,可使早产儿PVL的发生率增加,而对PVH-IVH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