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手术治疗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和技巧。结果12例患者经过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全部26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在术后康复方面,有8例恢复良好,3例有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CTA或DSA复查时,都未见动脉瘤显影,证明动脉瘤已成功被夹闭。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方法复杂,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诊断上需注意判断责任动脉瘤的所在位置,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责任动脉瘤的正确处理,并尽早、尽量地通过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胡成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25-26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术前影像特征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21例发现动脉瘤43个,其中2个动脉瘤20例,3个动脉瘤l例.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结合患者临床状况及术前动脉瘤分级,确认责任动脉瘤,采取或扩大翼点入路,一期或分期手术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成功夹闭40个动脉瘤,单纯包裹2个.出院时GOS评定,良好10例,中残6例,重例残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l例.结论 CT、CTA、DSA对颅内多发动脉瘤从不同方面提供诊断依据,DSA仍然是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金标准".依据动脉瘤部位、临床分级及患者全身状况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一期或分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时机、方法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2例54个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多发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22例54个颅内多发动脉瘤直接夹闭48个,包裹3个,未处理3个.依据格拉斯哥结果评分判断预后:优良16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效果显著,正确判断责任动脉瘤并予首先处理,根据动脉瘤部位、Hunt-Hess临床分级及患者自身状况等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时机、方法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2例54个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多发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22例54个颅内多发动脉瘤直接夹闭48个,包裹3个,未处理3个。依据格拉斯哥结果评分判断预后:优良16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效果显著,正确判断责任动脉瘤并予首先处理,根据动脉瘤部位、Hunt-Hess临床分级及患者自身状况等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26例患者共28枚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分级0~Ⅲ级。结果全部26例均成功夹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和面神经额支损伤所造成的面瘫表现。19例患者术后随访DSA或CTA检查,未见动脉瘤残留、复发。结论翼点锁孔手术能有效降低开颅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选择性地应用于部分前循环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42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 动脉瘤夹闭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者需要掌握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降低动脉瘤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12.
薛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9):152-15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经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手术患者中,恢复良好17例,因并发血管痉挛,出现昏迷而放弃治疗1例。随访1-24(11.5±7.0)个月,其中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1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微创、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32例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Hunt分级:Ⅰ级6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1例。入院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19例,所有患者均在72小时以内手术并随访4~12月,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结果32例破裂动脉瘤均获夹闭。根据ADL分级法。〉60分27例,40-60分2例,〈40分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破裂脑动脉瘤的生存率和牛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在脑血管意外的病人中,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居第三位,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发病率约为5~20/10万人/年),其中约51~80%者由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已经逐步取得一致的看法即应采用手术治疗,采用保守疗法者大约有70%病人由于动脉瘤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行急诊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中79例患者恢复良好,8例患者轻残,6例患者重残,5例患者死亡。结论给予颅内动脉瘤患者急诊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的预防再次破裂出血现象发生,且可及时将患者颅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清除,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91年1月至1998年5月,于显微镜直视下行10例11次颅内动脉瘤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无1例死亡或重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全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34~60岁,平均466岁,其中40~60岁者7例占70%。2例表现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余8例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同时合并有不同意识障碍者4例,一侧眼睑下垂1例,同侧视力下降1例、对侧肢体轻偏瘫1例。术前病情状态按Hunt和Hess分级:Ⅰ~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1例、无Ⅴ级。全组病例术前均行DSA检查而确诊、均为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3例,颈… 相似文献
18.
19.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因素之一[1],手术夹闭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2-5],经翼点入路是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6].笔者在显镜下夹闭动脉瘤19例,现将术中护士配合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急诊早期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次选取的颅内动脉瘤60例,恢复良好48例,占80.0%;轻残6例,占10.0%;重残3例,占5.0%;死亡3例,占5.0%。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瘤蒂夹闭理想,脑积水2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处理好转。结论急诊早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防范再次破裂出血,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血肿,为预后改善创造了条件,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