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在小儿烧伤换药中对疼痛等级、血压、脉搏、呼吸以及精神、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换药术的烧伤患儿50例,随机分为常规换药对照组和雷米芬太尼镇痛组.换药前、中、后分别行疼痛评估与观察.结果:对照组与镇痛组患儿换药期间精神、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换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换药后患儿的血压、脉搏和呼吸较换药前有明显变化(P<0.05),镇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烧伤换药中用雷米芬太尼镇痛,可以抑制小儿换药时的疼痛应激反应,减少患儿精神、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背景音乐用于复合麻醉烧伤换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基本麻醉方式均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在换药前15min至换药结束麻醉清醒后10min内给予个体化背景音乐治疗.比较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换药过程心率和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换药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换药过程心率低于对照组,换药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在烧伤换药过程中应用背景音乐,可明显缓解患者对烧伤换药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加患者治疗信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烧伤换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A组术前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及氯胺酮0.3mg/kg,B组静脉注射相同剂量丙泊酚,术中据患者躁动情况追加丙泊酚1mg/kg。分别记录2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丙泊酚的用量、镇痛效果、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中HR水平低于B组,丙泊酚用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A组躁动、呕吐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丙泊酚在烧伤换药中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抑制换药时疼痛应激反应,比单一使用丙泊酚更平稳。  相似文献   

4.
尼美舒利在烧伤换药中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尼美舒利在烧伤换药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4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于换药前半小时口服维生素C,实验组口服尼美舒利,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血压变化及发热等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血压变化及换药后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烧伤换药前给予尼美舒利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舒芬太尼复合凯纷用于烧伤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烧伤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中重度烧伤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加凯纷镇痛。镇痛开始后h4、h8、h12、h24和h48时点进行多参数评估,镇痛效果评估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和记录各时段的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值,记录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不同时段的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凯纷对中重度烧伤患者的初期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瑛 《江西医药》2011,46(6):563+571-563,571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异丙酚用于烧伤换药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50例Ⅱ0烧伤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换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异丙酚可有效的缓解烧伤换药的创面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氯胺酮静脉自控镇痛对严重烧伤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50例严重烧伤患者于伤后24 h内入院,随机分为传统镇痛(CAT)和静脉注射氯胺酮自控镇痛(PCIA)两组,每组25例.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CAT组患者根据需要肌内注射哌替啶50 mg和异丙嗪25 mg,PCIA组给予氯胺酮20 g/L+氟哌利多50 mg/L,持续输入量1.5 ml/h.检测镇痛前和镇痛后1、12、24和48 h血清中IL-6和TNF-α的浓度.结果 PCIA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AT组,镇痛评分较镇痛前及CAT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幻觉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PCIA组IL-6和TNF-α明显低于CAT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静脉自控镇痛对严重烧伤患者安全、有效,并能减低患者外周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吕艳霞  段卫东 《河北医药》2005,27(9):669-670
目的 观察小儿术后镇痛期间静脉输入不同浓度芬太尼镇痛液对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以寻找安全有效的小儿镇痛方法.方法 6~14岁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术后第一个24 h两组均接受芬太尼8~10 μg/kg+异丙嗪0.7~0.8 mg/kg稀释为50 ml的镇痛液;术后第二个24 h A组仍接受上述浓度的镇痛液50 ml,而B组仅接受上述1/2药物浓度的镇痛液50 ml.镇痛期间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度),并行疼痛和镇静评分,记录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1)生命体征、PCA按压次数、疼痛评分及镇痛总体满意度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镇静评分:术后4、12、24 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36、48 h B组明显低于A组(P<0.05);(3)不良反应:B组明显较A组少(P<0.05).结论 术后第一个24 h给予高浓度芬太尼镇痛液及第二个24 h给予低浓度芬太尼镇痛液的镇痛方法,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减少,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麻醉方法及麻醉效果.结果 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观察组)用药后循环、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单一氯胺酮麻醉(对照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精神副作用小,苏醒较快.结论 异丙酚-氯胺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术前肌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小儿骶管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氯胺酮超前镇痛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级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分为3组,术前分别肌注氯胺酮1mg/kg、2mg/kg及0.9%NaCl1ml;手术结束时行骶管阻滞,注入0.8%利多卡因和0.02mg/kg吗啡的混合液,容积为0.6ml/kg。观察术后2、4、8、122、4h疼痛情况,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记录各时点的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结果术前肌注氯胺酮1mg/kg能增强骶管阻滞的镇痛效果,而肌注氯胺酮2mg/kg临床作用与之相似,但副作用却显著增高。结论术前肌注氯胺酮1mg/kg能增强骶管吗啡的镇痛效果,并可减少吗啡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术前疼痛是小儿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合适镇痛可加快小儿恢复时间,减少疼痛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为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时间,在疼痛发作之前即采取措施的治疗称超前镇痛,并已成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1],通过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对小儿骶管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超前镇痛在小儿麻醉的有用性.方法 60例ASAI级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分为2组,术前分别肌内注射氯胺酮1、2 mg/kg;手术结束时行骶管穿刺,注入0.5%利多卡因加0.02 mg/kg 吗啡的混合液,容积为0.6 ml/kg.观测术后4、8、12、24 h疼痛情况,并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记录各时点的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合度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结果 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1 mg/kg能增强骶管单次吗啡的镇痛效果,而肌内注射氯胺酮2 mg/kg临床作用与之相似,但不良反应却显著增高.结论 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1 mg/kg能增强骶管单次吗啡的镇痛效果,而且又减少了各自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莲 《淮海医药》2013,(6):552-553
目的 研究小剂量氯胺酮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6岁)下腹部和四肢骨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例进行下腹部或四肢骨科择期手术的患儿.不配合的小儿进入手术室后肌肉注射氯胺酮4 mg/kg.手术中静脉泵持续注射氯胺酮与异丙酚各2~3.5 mg·kg-1·h-1,切皮、下腹和骨膜牵拉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 ~2 μg/kg,观察小儿用药前、中、后心电图(EG)、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用药前、中、后相比,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基本稳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清醒时间15~ 30 min,术中及术后无躁动、喉痉挛、呼吸抑制、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下腹、四肢骨科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比较稳定,术中无躁动,术后清醒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腹部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68例腹部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观察组以瑞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丙泊酚,监测两组患儿血压、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心电图、呼吸频率(RR),记录停药至苏醒时间,有无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实施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及平均血压心率、麻醉苏醒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1例术后躁动,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腹部外科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和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7岁以下患儿下腹部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7岁以下患儿进行下腹部择期手术,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组(ks组)各50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和术后躁动、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氯胺酮的用量。结果两组比较麻醉期间MAP、HR、术毕清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麻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0.3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上肢手术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小儿上肢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n=18),分别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0.3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A组)或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观察两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以及小儿苏醒状况。结果 A组术中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麻醉前基础值,且术中波动较小,生命体征平稳。B组血压、心率及呼吸率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随麻醉深浅而有显著波动。结论 0.3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操作简单,镇痛完善,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和常规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14岁以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辅助硬膜外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组(B组),观察麻醉前后血压(SBP、DB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时点5项指标均相近,但B组清醒早。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6岁ASAI级患儿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阿托品组,行骶管麻醉前5min分别肌注阿托品0.02mg/kg、氯胺酮5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氯胺酮5mg/kg。记录手术前、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术前用药后阿托品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增高,长托宁组血压、心率基本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前用药是一种更安全、更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8.
于瑞英  张建忠  张玉清 《天津医药》2005,33(10):675-675
烧伤患者对疼痛特别敏感,换药更换敷料可引起剧痛。异丙酚具有起效快、时效短和苏醒迅速而完全等特点.但镇痛作用弱,我们加用芬太尼用于烧伤无痛换药.观察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氯胺酮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在本院进行包皮环套术治疗的患儿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观察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有变化,观察组患儿术中的呼吸和心率均较术前降低,且术中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平均诱导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苏醒过程躁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麻醉不仅可以明显增强术中和术后的镇痛作用,提高麻醉效果,还可以尽量减少异丙酚的使用剂量,减少产生不必要的不良反.  相似文献   

20.
刘玉树  刘飞飞  李家光  刘文明 《天津医药》2021,49(12):1315-1318
目的 观察镇痛药的不同给药时机对烧伤换药所产生的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男性下肢 烧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前换药组(Pre组)与后换药组(Post组)。Pre组患者于换药前30 min给予氟 比洛芬酯50 mg,Post组患者待换药结束后立刻给予相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记录2组患者换药过程中心率(HR)、收 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主观疼痛评分(数字评分法,NRS)的最高值(max)。同时记录2组患者自换药后0.5、1、 2、4、8、14及24 h的HR、SBP、DBP、NRS值及患者恢复至轻度疼痛时所需时间。结果 与Post组比较,Pre组在换药 过程中及换药结束后1 h内的HR、SBP及DBP均较低,4 h、14 h时SBP低于Post组,8 h时DBP低于Post组(P<0.05); 与Post组比较,Pre组在换药过程中及换药结束后4 h内的NRS均较低(P<0.05);与Post组比较,Pre组在换药结束后 可更快地恢复至轻度疼痛状态(P<0.05)。结论 在烧伤换药前30 min给予镇痛药可明显减轻患者换药疼痛强度及 换药后疼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