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颌面部软组织脆弱,且解剖结构复杂,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患者咀嚼功能障碍、面部畸形、视力障碍、眼球凹陷、嗅觉以及心理障碍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因此对颌面部损伤正确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纳米生物改性钛质合金接骨板为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的材料,其强度增高、塑性降低、表面硬度提高,有效地改善了纯钛的生物力学相容性。现将75例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钛合金表面改性形成氨化钛膜对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钛合金试件144件,随机选出72件,采用多弧离子镀法在其表面改性形成氨化钛膜,钛合金为对照组,镀膜后钛合金为实验组.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试件表面黏附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分别进行细菌体外黏附实验.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氨化钛膜形成前后各种细菌黏附量的变化.结果在细菌黏附24、48、168h,上述3种细菌在实验组表面黏附量较对照组表面黏附量显著减少(P<0.001).结论钛合金表面改性形成氨化钛膜可抑制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两种表面处理(等离子渗氮和物理气相沉积TiN涂层)对钛、钛合金表面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对变形链球菌黏附的影响。方法将相同规格的钛、钛合金片经逐级抛光后分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3片,依次为抛光组,渗氮表面处理组,TiN涂层表面处理组。以抛光钛、钛合金组作为对照。测量所有试件表面的粗糙度值,并采用扫描电镜、Axiovert 25CA光学图像分析仪及GDA750对钛、钛合金表面渗镀层的表面形态进行分析;将材料接种于变形链球菌悬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黏附细菌的数量。结果两种表面处理仅使原有表面粗糙度略微增加;扫描电镜显示两种表面处理后材料表面的原始划痕消失;GD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钛、钛合金两种表面处理后,表面主要由氮化钛化合物组成。经两种处理后,钛、钛合金黏附细菌的量显著减少,而两种表面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钛、钛合金经两种表面处理后形成了稳定的改性层,且能减少细菌的黏附。相对于有涂层脱落之忧的物理气相沉积TiN涂层技术,等离子渗氮技术有望作为种植体穿龈部和种植体基台部的表面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自制ZrP99包埋材料与日本TIME铸钛专用包埋材料对钛铸件质量的影响,探讨为临床提供一种物美价廉的国产铸钛包埋材料的可能性。方法用两种不同包埋材料分别包埋铸造钛件。用钛金属表面性状评估,铸件的气孔含量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及金相组织分析等技术对钛铸造件的质量进行分析。然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自制ZrP99包埋材料与日本TIME铸钛专用包埋材料对钛铸造件质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自制ZrP99包埋材料有可能在临床上应用于钛铸件的包埋铸造。  相似文献   

5.
目的螺旋CT三维立体重建技术对小型钛板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荷兰FILIPPS公司螺旋CT对35例外伤所致颌面部复杂性骨折患者分别于小型钛板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前后行薄层CT扫描,扫描模式螺距1.5,层厚3mm,层距4.5mm,扫描时间0.5~0.8s,利用工作站,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及对小型钛板行假彩色显示。利用清晰逼真的颌面部三维立体图像对小型钛板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立体地,详尽和精确地显示颌面部的三维骨折解剖结构和相邻关系。并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小型钛板内固定情况。为准确掌握病情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评价术后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螺旋CT三维立体重建技术是评价小型钛板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卫华  李萍 《贵州医药》2011,35(4):315-317
目的 通过对钛片进行表面处理制备出载银抗菌功能膜,研究处理前后钛片对种植体周围炎易感细菌的抑菌性能.方法 利用微弧氧化法在钛表面制备陶瓷层,运用光催化沉积将银离子沉积于陶瓷层表面,制得含银离子的杭菌功能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钛片处理前后表面形貌及抗细菌黏附性能;通过计算抑菌率研究处理前后钛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  相似文献   

7.
目前,利用纯钛接骨板植入进行的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及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高,临床上认为除非感染一般情况下可长期保留在体内,勿需二次手术取除,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钛接骨板植入后,其周围的细胞组织可见较明显组织反应,考虑到长期的组织反应,应将钛接骨板常规取除.欧洲国家普遍在骨折愈合后常规取出钛板,认为无论钛板的生物相容性多好,作为"异物"存在体内,都有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钛种植体表面原位包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明月  何家才  侯爱兵  陈莲子 《安徽医药》2010,14(10):1157-1159
目的探讨钛种植体表面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进行原位包裹的方法,为钛种植体表面组织工程支架构建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种植体表面构建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组分的聚电解质多层膜结构,同时对BMSCs进行原位分层包裹,并通过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包裹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实BMSCs被成功包裹于钛种植体表面,并保持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钛种植体表面可以实现对BMSCs的原位分层包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骨折的疗效及适应症。材料与方法 :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骨折患者 5 6例 ,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微型钛板固定对患者早期恢复开闭口运运及咀嚼功能有良好效果 ,治疗期间对发音、言语、呼吸功能及体重影响较小 ,便于口腔清洁。结论 :微型钛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颌面骨折较为理想的骨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微弧氧化和水热处理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TiO2/HA梯度涂层,并对该涂层成分、形貌等理化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纯钛试件分为三组,分别进行微弧氧化处理(M组)、微弧氧华-水热处理(M H组)和纯钛对照(C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并用X线衍射对其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划痕实验检测膜基结合力.结果 做弧氧化处理后试件表面呈现多孔状,主要为锐钛矿型TiO2;经过后续水热处理,从扫描电镜(SEM)照片可以看到试件表面析出一层白色柱形结晶体,同时X射线衍时仪(XRD)潜线出现了羟基磷灰石的衍射峰.结论 微弧氧化及水热处理能够增强纯钛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董鑫  李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8-20,23
目的探讨深冷处理对牙科纯钛铸件显微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方法制作40个牙科铸造纯钛试件,其中20个试件用于显微硬度测试,其余20个用于耐磨性测试,分别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A’组)、深冷处理组(B、B’组)、深冷处理和回火组(C、C’组)、循环深冷处理和回火组(D、D’组),每组5个试件。采用维氏硬度仪测定试件的显微硬度,喷砂磨损条件下重量损失量用于检测试件的耐磨性。结果B、C、D组的显微硬度均高于A组,除B、D两组外(P〉0.05),其余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D组显微硬度最高。B’、C’、D’组重量损失量均低于A’组,两两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重量损失量最低。结论深冷处理是提高牙科铸造纯钛显微硬度及耐磨性的有效方法,其可能成为提高牙科材料性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纯钛(Ti)和Ti-6Al-7Nb(TC20)经机械打磨和喷砂酸蚀(SLA)两种不同方法处理后,研究其内部结构、表面能对小鼠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纯钛和Ti-6Al-7Nb钛片若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直接用砂纸机械打磨,实验组用含有Al203的大颗粒石英砂和配比好的酸蚀液喷砂酸蚀两种钛片表面,将从小鼠中提取的成骨细胞接种于钛片上,使用低倍数显微镜观察经过不同处理的两种钛片表面形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钛片表面亲水性,将喷砂酸蚀处理的两种钛片放入模拟体液(SBF)中7d、14d、21d后用扫描电镜(SEM)、X线衍射仪(XRD)观察样品表面沉积物形貌、物相,扫描电镜观察小鼠成骨细胞形貌,MTT测量小鼠成骨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纯钛和Ti-6Al-7Nb打磨组表面呈机械划痕,喷砂酸蚀组表面拥有大量孔洞形貌,喷砂酸蚀处理后的钛片表面为亲水性结构,样品浸入模拟体液14天后Ti-6Al-7Nb表面最先观察到表面覆盖的羟基磷灰石涂层, 样品浸入模拟体液后21d,Ti和Ti-6Al-7Nb表面都观察到羟基磷灰石涂层,小鼠成骨细胞大量附着在喷砂酸蚀处理的钛片表面,经统计学分析成骨细胞在喷砂酸蚀组表面增殖能力强于光滑组(P<0.05)。结论 喷砂酸蚀处理的Ti-6Al-7Nb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 羟基磷灰石涂层有利于促进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矿化明胶海绵作为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醋酸钙和磷酸钠试剂分别对可吸收明胶海绵用沉积(P)和微波炉法进行表面矿化,运用扫描电镜、X线衍射、傅立叶红外衍射对表面改良的明胶海绵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动物实验:新西兰兔颅骨缺损动物模型,制备6 mm直径大小的全颅层缺损区,4、8、12周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比较矿化和未矿化的明胶海绵及临床上常用骨移植材料Bio-oss的成骨效果.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表面处理明胶海绵表面均匀被覆粗糙膜状物质,X线衍射、傅立叶红外衍射显示表面处理明胶海绵具有磷酸灰石成分.微波炉法优于沉积法.组织切片显示矿化明胶海绵支架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材料周围有大量的未矿化的新生骨,同时有很多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存在,能有效修复新西兰兔的颅骨缺损区.结论 微波炉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表面涂层技术,表面改良的明胶海绵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Titanium (Ti)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d material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rthopedic and dental implants. Changes in the surface of commercial pure Ti (cp Ti) can determine the functional response of cells, and is therefore a critical factor for the success of the implant. However, the genotoxicity of titanium surfaces has been poorly studied.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genotoxic potential of a new titanium surface developed by plasma treatment using argon-ion bombardment and compare it with an untreated titanium surface. Accordingly, comet assay, analysis of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CAs), and Cytokinesis Block Micronucleus (CBMN) assay were carried out, using CHO-K1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 grown on both titanium surfac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treated titanium surface cau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 tail moment, in the number of cells with CAs, tetraploidy, micronucleus frequency, and other nuclear alteration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and with the plasma-treated titanium surface. This difference may be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surface roughness and changes in titanium oxide layer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5.
郭留城  杜利月  王飞 《中国药房》2014,(13):1199-1201
目的:制备硝苯地平咀嚼片。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硝苯地平咀嚼片的填充剂、矫味剂、润滑剂、崩解剂及黏合剂进行优选;以外观、口感、片重差异、脆碎度、硬度和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咀嚼片的填充剂(甘露醇-蔗糖)、矫味剂(阿斯巴甜)、崩解剂(交联聚维酮)和润滑剂(硬脂酸镁)的用量,并进行中试验证工艺。结果:硝苯地平咀嚼片的最佳制备工艺处方(1 000片)为:硝苯地平5.0 g、甘露醇106.7 g、蔗糖53.3 g、预胶化淀粉26 g、阿斯巴甜2.0 g、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2%、柑桔香精0.3%、交联聚维酮3.0%、硬脂酸镁1.0%;制得片剂的外观、口感、片重差异、脆碎度、硬度和崩解时限等质量指标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结论:硝苯地平咀嚼片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Osstell分析仪评估骨挤压术对ITI和31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上颌后牙Ⅳ类骨质的牙列缺损患者,所有患者行颌骨CBCT扫描,确定种植位点,植入Ⅲ和31种植体共23颗种植体(中5.0mm×10.0mm)。同时记录ISQ值,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骨挤压术较传统备洞技术所获得的种植体稳定性高(P〈0.05);Ⅲ和3I两种系统的种植体稳定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颌后牙Ⅳ类骨区,应用Osstell分析仪可以定量分析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与传统备洞技术相比,采用骨挤压术可获得较高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盐酸地尔硫卓延迟缓释微丸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药丸芯。采用流化床双层包衣技术以乙基纤维素为内层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与丙烯酸树脂的混合膜材为外层包衣材料制备延迟缓释微丸。以释放度为考察指标对其进行单因素考察,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模型处方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内层包衣增重、外层包衣增重以及外层包衣材料配比对释放度影响显著。通过所建立优化模型的效应面图可知,内层包衣增重X1=4.5%7.0%,外层包衣增重X2=7.0%7.0%,外层包衣增重X2=7.0%18.5%时所得的模型处方具有理想的释放时滞和释药速率。处方验证结果的f2相似因子为69.24>50,表明3批自制微丸的释药曲线与理论释药曲线具有良好的相似性。结论制备了具有理想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的盐酸地尔硫卓延迟缓释微丸,所建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可吸收微夹板及螺钉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颌面骨骨折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可吸收夹板及螺钉行颌面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骨端固定、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优15例(83.3%),良3例(16.7%);无植入物过敏反应或排出,骨折固定区无骨段松动、移位,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形态满意.螺钉完全吸收并螺钉空洞完全骨化时间为16~30个月,平均(18.9±9.6)个月.结论 可吸收微夹板及螺钉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唐宇  贺福元  周伟  刘姹  杨大坚 《中南药学》2009,7(3):174-176
目的优化石杉碱甲骨架片的处方。方法以石杉碱甲骨架片的硬度、体外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优化石杉碱甲骨架片的处方。结果优化所得处方HPMCK15M用量为48%,PVPP用量为6%,CMCNa用量为10%,硬度范围合适,體外溶出度符合缓释制剂要求。结论该优化所得的石杉碱甲骨架片处方可行,合理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口气清新泡腾片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发泡量、pH值口感等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选成型工艺。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金银花、山楂用水提取2次,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茶多酚和乳糖-甘露醇(2:1)干燥后磨粉;选用枸橼酸-酒石酸(2:1)和碳酸氢钠作为泡腾剂,采用外加法添加碳酸氢钠,两步法加入崩解剂CMS-Na,所得泡腾片口感好,硬度适中,吸湿性良好,片重差异小,崩解时限符合规定。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