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卷柏中单糖抗辐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珂    朱艳慧  翟品芳  周喆  林汝仙  冯卫生  王升启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2):1026-1030
目的:分析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中糖类化学成分,观察其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和BALB/c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为探讨卷柏抗辐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薄层色谱法分析卷柏中糖类化学成分;V79细胞经木糖、果糖、阿拉伯糖处理24 h后接受60Co γ射线照射,分别观察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周期;BALB/c小鼠接受6 Gy 60Co γ射线照射前1周给予木糖,观察受照射小鼠的 30 d存活率。结果:卷柏中含有葡萄糖、木糖、果糖、阿拉伯糖、海藻糖等;其中木糖、果糖、阿拉伯糖在20~200 μg?mL-1浓度范围内可剂量依赖地促进照射后V79细胞增殖,在200 μg?mL-1时可提高照射后V79细胞克隆形成率,增加S期细胞比例,缓解G2/M期阻滞,修正紊乱的细胞周期;照射前分别给予木糖100,500 mg?kg-1可剂量依赖地提高受照射小鼠存活率达20%,30%。结论:卷柏中的单糖类成分可提高受照射小鼠的30 d存活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受照射后紊乱的细胞周期而发挥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辐射复方中药五麦党黄口服液(WMDH)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3个给药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3 h采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7.5 Gy),于照射后记录各给药组存活时间及30 d存活率;另分组及给药剂量同前,连续给药14 d,采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3.0 Gy),测定各给药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数、胸腺、脾脏指数。结果WMDH口服液可显著延长受照射小鼠的存活时间,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论WMDH口服液对试验小鼠核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长白山红景天有效成分对X射线辐射防护作用的研究。方法建立X射线辐射大鼠模型,照射前用长白山红景天苷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GSH-Px、MDA及脾指数的变化。结果单纯X射线照射组大鼠血清GSH-Px活力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照射前服用红景天药物的大鼠血清GSH-Px活力值显著升高(P<0.05)。红景天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X射线照射组相比较大鼠血清MD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红景天苷有一定的抗辐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型异黄酮及甾体类化合物抗辐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洁  粟永萍  艾国平  张丽龙  王涛  程天民 《安徽医药》2009,13(12):1474-1477
目的对进行改构的两种异黄酮类化合物F12、F2及一种甾体类化合物ZE1进行体外、体内实验,寻找一种新型的抗辐射药物。方法以Genistein和雌二醇为阳性对照,应用MTT法对比研究三种化合物在不同的浓度对IEC-6、巨核细胞系-Dami细胞株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观察其对8Gy和12Gy60Co-γ射线照射小鼠肠道及造血辐射防护效果。结果F2、F12、ZE1在不同浓度对IEC-6及Dami细胞均有不同的辐射防护作用,效果显著优于Genistein和雌二醇(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F2使辐射损伤小鼠的骨髓和脾脏有核细胞数量增加,肠上皮细胞绒毛高度增加,隐窝变长,效果与雌二醇相当,而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经过特定结构修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F2,有较好的辐射保护作用,同时无明显的雌激素样作用,提示可能是较为理想的辐射防护剂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抗辐射复方中药(RFT)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将小鼠分为5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3个给药剂量组,连续给药21d,末次给药后3h采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7.5Gy),于照射后记录各给药组存活时间、30d存活率;另,分组及给药剂量同前,连续给药14d,(60)C0γ射线一次性全身...  相似文献   

6.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后小鼠外周血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后小鼠外周血相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刺五加阳性对照组、复方鱼腥草口服液21.5g@kg-1、10.75g@kg-1二个剂量组,灌胃15天后致伤.通过60Coγ射线的四个不同剂量组,即1.5Gy、3.0Gy、6.0Gy和8.0Gy照射,观察辐射对小鼠外周血相的影响.结果服用复方鱼腥草口服液组小鼠与单纯接受60Coγ射线照射的小鼠相比较,外周血相具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可升高自细胞(WBC)1倍左右,对红细胞(RBC)及血小板损伤的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恢复作用.结论该口服液可改善辐射损伤后小鼠的外周血相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航  李鹏  谢梅  卢海波 《中国药房》2013,(47):4442-4444
目的:研究五麦党黄口服液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与五麦党黄口服液高、低剂量(14.6、7.3g/kg)组。小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d。给药7d后2h后^60Co-γ,射线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剂量为0.667Gy/min,总剂量为2.0Gy,以复制辐射损伤模型。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脾、胸腺指数和刺激指数(S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脏器指数和SI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麦党黄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脾脏指数和SI显著升高(P〈0.01或P〈0.05),五麦党黄口服液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五麦党黄口服液对辐射所致小鼠免疫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唐古特大黄多糖组分1(RTP1)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辐射对照组(irradiation control,IC)、RTP1低剂量组(200 mg/kg)、中剂量组(400 mg/kg)和高剂量组(800 mg/kg)。采用灌胃给药方式,连续14 d。NC组和IC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第14天除NC组外,各组小鼠均接受2.0 Gy/只60Coγ射线照射1次,照射后24 h,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IC组比较,RTP1组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碳廓清指数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血清溶血素生成值以及NK细胞活性均明显增加,与I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RTP1对辐射所致的小鼠免疫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GW003)对急性放射病恒河猴的治疗作用。方法 28只成年恒河猴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及GW003 50、150和450μg/kg治疗组共5组,后4组动物(每组6只)用60Coγ射线全身双侧一次照射3.0 Gy。GW003治疗组动物分别于照射后0和7 d皮下注射GW003 50、150和450μg/kg,所有照射动物均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照射动物一般状况、体征、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集落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不同剂量GW003皮下注射给药能明显升高3.0 Gy照射猴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造血祖细胞数,其中GW003 150和450μg/kg剂量组提高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最低值,缩短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的作用显著,明显加速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减少输血次数。结论 GW003 150μg/kg可明显促进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功能恢复,对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明日叶查尔酮对小鼠急性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5组,每组10只。低、中和高剂量组每天灌胃给予明日叶查尔酮4、20和40 mg/kg,辐射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5 d,第6天给予一次性X射线全身照射4Gy,空白对照组不照射。照射后按前述方法继续灌胃5 d处死动物,检测体重、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脾淋巴细胞增值活性与肝细胞凋亡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射损伤组的体重、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Bcl-2/Bax值降低,而高剂量组则较辐射损伤组升高;辐射损伤组的微核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组。上述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日叶查尔酮对小鼠X射线所致辐射损伤有一定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C57 BL/6小鼠造血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选取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72只,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小鼠分别接受2、4、6 Gy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对照组小鼠接受假照射。小鼠分别于受照后14 d、35d和56d断颈处死,取外周血进行血象测定,取骨髓细胞测定有核细胞数目和造血干/祖细胞数目。结果 不同剂量照射后小鼠的外周血常规指标有明显变化,白细胞数目明显下降,其次是血小板数目,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在照射后14d,2Gy、4Gy和6Gy照射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下降21.9%、39.9%和54.4%(t=4.311、6.401、8.007,P<0.05);照射后35d和56d,6Gy照射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和造血祖细胞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t=4.185、3.596,P<0.05)。照射后14d、35d和56d,2Gy、4Gy和6Gy照射组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目持续低于对照组(t=9.706、3.427~7.465,P<0.05)。结论 不同剂量137Csγ-射线照射对小鼠造血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造血祖细胞较造血干细胞辐射敏感,且辐射对造血干细胞造成的损伤是持久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星虫多糖(Sipunculus nudus L. polysaccharide, SNP)对亚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BALB/c,采用137Cs γ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总剂量为4.0 Gy),建立亚急性辐射损伤模型。照射前连续灌胃给药7天,照射后继续给药14天。用细胞分析仪测定外周血象,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造血干细胞含量与细胞凋亡率。照射后24 h取小鼠股骨进行HE染色观察骨髓病理变化。结果 经137Cs γ射线照射后,与辐照模型组相比,照后第10天,90 mg/kg SNP小鼠外周血象红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SNP三个剂量组血小板数量均显著提高(P<0.05);照后第14天,270 mg/kg SNP组小鼠脾脏指数与30 mg/kg SNP组小鼠睾丸指数显著提高(P<0.05),30 mg/kg SNP组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SNP各给药组骨髓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骨髓组织中有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结论 SNP对辐射损伤小鼠的造血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军事或恐怖行动的核爆炸还是民用核设施的事故性爆炸,均可致大规模人群受到不同程度的电离辐射照射,产生大量的重症急性辐射损伤(SARI)患者。过去二十多年,对SARI患者的救治大多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数十例辐射事故患者接受移植后的结果表明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至今无一长期活存。实验研究结果显示,7.0或10.0 Gy 60Coγ射线照射猴在照射后24 h内给予大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可明显促进受照射动物造血恢复、缩短抗感染和抗出血治疗时间、增加照射动物活存率。对于受5.0~10.0Gy照射所致的SARI患者的临床治疗,尽早使用rhG-CSF或(和)rhTPO是目前首选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抗衰片对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重建的调控影响。方法 9~10 周龄雄性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每组 10 只。后 3 个剂量组分别按 0.75、 1.5、 3.0 g/kg 体质量灌服抗衰片水溶液, 照射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 1 次/d, 连续给药 11 d。第 4 天对 4 组小鼠进行 6.0 Gy 137 Cs-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照射后第 8 天, 观察小鼠内源性脾结节 (即脾集落形成单位, CFU-S)、 小鼠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GM) 和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F) 的生成情况。同时, 体外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 与正常供体小鼠的造血干细胞 (HSC) 进行二维共培养 (2D CFU-GM), 通过 2D CFU-GM 检测辐射损伤后药物作用的 MSC 促进 HSC 的增殖能力。结果 与照射对照组相比, 3 个剂量组的 CFU-GM 数目显著增多, 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 CFU-S、 CFU-F、 2D CFU-GM 增殖能力显著提高 (均 P<0.05)。结论 抗衰片可以促进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系统重建。  相似文献   

15.
X射线照射对RAW264·7细胞TNF-α和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射线照射诱发小鼠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NF-κB的规律。方法以8Gy X射线单次照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并于照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RAW264.7细胞TNF-α分泌水平;以8Gy X射线单次照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并于照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并进行裂解,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F-кB(p65)的表达。结果 X射线照射能使小鼠巨噬细胞分泌TNF-α增加,在照射后34h达到一次分泌峰值;细胞核中NF-κB(p65)分布增多,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核移位明显增多,照射后4h达到一次最高值。结论 X射线照射能诱发小鼠巨噬细胞TNF-α和NF-κB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为观测指标,C57BL/6J小鼠经60Coγ射线1~3 Gy照射24 h后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C57BL/6J小鼠经60Coγ射线2Gy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照射后取骨髓的时间;2 Gy照射前经迷迭香酸处理的C57BL/6J小鼠照后24 h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确定迷迭香酸对小鼠微核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 2 Gy照射24 h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较明显,适合作为小剂量照射条件;照射后24 h或48 h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其他时间明显;经迷迭香酸100 mg/kg连续7次处理后的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中,微核发生率(6.50‰)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23.65‰)。结论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灵芪扶正汤的抗辐射作用。方法采用60 Coγ射线照射造成辐射损伤模型,分别于照射后第3,7,14和25d检测小鼠外周血象,并测定胸腺、脾脏指数,HE染色观察脾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辐射损伤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胸腺、脾脏指数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灵芪扶正汤高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促进上述指标的恢复。结论灵芪扶正汤对辐射损伤小鼠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评价等摩尔当量紫檀芪和白藜芦醇对ICR小鼠的抗辐射作用。方法以6~8周龄ICR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6.5 Gy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空白照射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阳性对照组(给予茜草双酯100 mg.kg-1),白藜芦醇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白藜芦醇50,150 mg.kg-1),紫檀芪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紫檀芪56,168 mg.kg-1),均在照射前3 d内连续3次灌胃给药,照射后连续给予5 d,并在照射7 d后眼眶取血,解剖取胸腺、肝、脾、肺及两侧股骨。称重计算相关脏器系数,血清生化分析仪测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以及股骨有核细胞(BMNC)和骨髓DNA,考察目标化合物紫檀芪和白藜芦醇的抗辐射损伤效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增加,且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摩尔当量的紫檀芪实验组的抗辐射活性优于白藜芦醇组,尤其是紫檀芪低剂量组效果最佳,与白藜芦醇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檀芪对6.5Gy辐射损伤ICR小鼠的防护作用优于白藜芦醇,且紫檀芪低剂量组辐射防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中药五倍子的有效成分五倍子酸(GA)对电离辐射诱导人肠上皮细胞(HIEC)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初探。方法 以4 Gy 60Co-γ射线辐照HIEC细胞,建立细胞辐射损伤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GA分别作用12、24、48 h后的细胞毒作用,以及GA对受照HIEC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观察GA对受照HIEC克隆形成能力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对受照HIEC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力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GA对受照HIEC的G1/S-特异性周期蛋白Cyclin D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4的表达的影响,以探讨GA对受照HIEC防护作用机制。结果 研究显示:① GA作用12 h,可以促进HIEC细胞的生长(P<0.05),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以及GA浓度的增加,GA对HIEC细胞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作用。② 4Gy的60Co-γ射线照射下,1、10、2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促进HIEC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升高(P<0.05)。③相同实验条件下,1、2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受照HIEC的细胞增殖力(P<0.05)。④同样实验条件下,1、10、2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HIEC的细胞SOD活力(P<0.05);1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GSH活力(P<0.05);1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的水平(P<0.05)。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GA能一定程度上减轻60Co-γ射线所致HIEC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GA降低γ射线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并减轻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石见穿醇提取物体外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原代培养模型,通过MTT法观察石见穿醇提取物对HUVECs及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石见穿醇提取物对HUVECs迁移、小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12.5-200 μg/ml的石见穿醇提取物作用于HUVECs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7.73%-59.70%,明显高于其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的7.19%-39.66%(P<0.01);12.5-200 μg/ml石见穿醇提取物作用HUVECs 12 h后,迁移抑制率为1.83%-64.51%,且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r=0.940,P<0.05); 12.5-200 μg/ml石见穿醇提取物作用于HUVECs 24 h后,形成管腔数目明显减少,管腔不完整甚至消失.结论 石见穿醇提取物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HUVECs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