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平行人工膜渗透性试验(PAMPA)是新药筛选中胃肠道渗透测定的新方法,其具有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很可能代替细胞模型,成为研究新药的早期的ADME筛选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方法在产业研究中应用迅速上升,本文对其作一综述,提供我国药业研发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平行人工膜渗透分析法(Parallel artificia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alysis,PAMPA)对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Drug dissolution and absorption simulating system,DDASS)的生物膜系统进行改进,以单硝酸异山梨酯、奥美拉唑和氢氯噻嗪为工具药进行渗透性考察,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药物渗透性考察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DDASS系统对药物渗透性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对药物体内吸收百分率进行预测。方法 以疏水性半透膜为载体,将1%大豆卵磷脂和0.1%胆固醇的正十二烷溶液涂于疏水性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上制备人工渗透膜,以人工渗透膜取代DDASS中的大鼠肠管,以BCS I类药单硝酸异山梨酯,BCS Ⅱ类药奥美拉唑和BCS Ⅲ类药氢氯噻嗪为工具药考察其在DDASS系统中经人工渗透膜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对上述3种药物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的测定,验证人工渗透膜对药物BCS归类的准确性。结果 单硝酸异山梨酯、奥美拉唑和氢氯噻嗪基于PAMPA优化DDASS法测得Papp分别为(3.644±0.291)×10-6、(2.391±0.020)×10-6、(0.129±0.032)×10-6 cm/s;上述药物基于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测得Peff分别为(37.69±2.67)×10-5、(33.72±5.02)×10-5、(14.37±1.66)×10-5 cm/s。三者的体内吸收百分率预测值分别为95.36%、65.76%、5.61%,与Papp呈正相关。结论 基于DDASS优化PAMPA法对3种不同BCS分类药物渗透性的考察结果与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结果一致,均证明单硝酸异山梨酯与奥美拉唑为高渗透性药物,氢氯噻嗪为低渗透性药物,符合FDA对三者的BCS分类。表明基于DDASS优化PAMPA法考察药物渗透性,结果准确,简单方便,节约资源,体内吸收百分率预测值具有参考价值,为仿制药申请生物等效性豁免及为创新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体外预测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平行人造膜渗透性测定方法研究黄芩苷、黄芩苷磷脂物理混合物、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跨膜转运.方法 取不同pH梯度的三种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定其透膜后接收板及供给板中黄芩苷的含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e).结果 供给板中溶液为pH7.4时,接收板中未能测到黄芩苷;pH5.8、4.5时,Pe未见显著性差异;pH3.6...  相似文献   

4.
目的:平行人工膜体外渗透技术(PAMPA)是一种较为快速可靠的可预测药物渗透性的方法, 本文梳理了平行人工膜体外渗透技术在药物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平行人工膜体外渗透试验及评价方法,介绍平行人工膜体外渗透概念及分类,总结并梳理了该方法在原辅料及制剂方面的应用。结果与结论:PAMPA在化合物筛选、制剂开发及验证等方面具有快速高通量筛选的优势,同时也为药物吸收预测方面增加了多角度全方位考察,有效的提高研发质量和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5.
Wu YF  Liu H  Ni JM 《药学学报》2011,46(8):890-895
随着新药研发水平的提高,每类药物的候选化合物增多,研究工作量明显增加,对化合物进行快速筛选的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PAMPA)作为药物筛选的有力工具,已用于药物研究中。该模型主要以人工磷脂作为生物膜来模拟药物跨膜的屏障,用于药物的膜渗透研究。本文介绍了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的建立、特点和研究进展,概述了利用PAMPA进行药物筛选等方面内容。通过调整人工磷脂膜的配比,PAMPA能够作为肠道、血脑屏障和皮肤吸收等体外模型。作为药物被动转运模型,PAMPA能够对药物进行高通量快速筛选,具有成本低、灵活、用药量少和重现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平行人工膜渗透分析法(parallel artificia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alysis, PAMPA),对化合物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仿生系统进行优化。以氯丙嗪、氯氮平、马普替林及维拉帕米等10种化合物进行渗透性考察,建立1种快速、简便的化合物BBB渗透性考察方法。方法:使用μFlux型化合物渗透性测定仪,以人工仿生膜为载体,将BBB涂膜液涂于仿生膜上制备人工渗透膜。对该平行人工膜模型进行方法学验证,考察其线性、重现性及重复性。以人工渗透膜模拟人的BBB,考察化合物经人工渗透膜的有效渗透速率(Pe),并与文献报道的通过96孔板测得的跨膜渗透速率(Pm)进行比较,验证人工渗透膜的准确性。结果:该方法测得的各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不同日期测定维拉帕米Pe值一致(P>0.05),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与重复性。对各化合物实验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以平行人工膜测定的Pe与96孔板测定的P<...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平行人工膜渗透性分析法(PAMPA)研究微晶纤维素的用量、来源、型号对巴洛沙星渗透性的影响,为巴洛沙星片处方中微晶纤维素的筛选及不同来源微晶纤维素的替代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μFLUXTM型药物渗透性测定系统,前30 min以胃模拟液(pH 1.6)为介质,而后介质转换成肠模拟液(pH 6.5),测定巴洛沙星在不同来源、型号、用量的微晶纤维素中的渗透性。通过对渗透性差异的比较,考察微晶纤维素对巴洛沙星渗透性的影响。结果 随微晶纤维素(PH101型和PH102型)用量增加,巴洛沙星渗透性降低;不同型号的微晶纤维素对巴洛沙星渗透性的影响略有差异;同型号的进口微晶纤维素与国产品对巴洛沙星渗透性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微晶纤维素的用量和型号影响巴洛沙星的渗透性。在巴洛沙星片中,渗透性可作为重要指针,为选择不同来源的微晶纤维素进行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8.
汪涛  陆国才  袁伯俊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1):1801-1804
药物免疫毒理学是将基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结合在一起研究药物对免疫系统毒副作用的一门科学,是毒理学领域的年轻的特殊分支。药品撤市的常见安全性因素之一是出现了免疫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①免疫抑制,可使免疫系统歧对肿瘤和感染的能力受损。②自身免疫反应。③变态反应。③对药物本身产生苴接免疫反应,导致疗效受限或无效(如产生中和抗体)。这类毒副作用约占外源性化合物毒副作用的15%。因此药物安全性评价应重视药物的免疫毒性研究。现就药物免疫毒理学试验方法及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平行人工膜对药物体外渗透速率进行研究,预测口服固体制剂药物螺内酯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使用MacroFLUX药物渗透速率测定仪,模拟空腹和饱腹条件对螺内酯片的渗透速率进行测定.结果:模拟空腹和饱腹条件,螺内酯片的体外渗透速率模拟空腹结果为114.6%~119.6%,模拟饱腹结果为101.5%~107.5%...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平行人工膜对硝苯地平缓释片渗透速率进行研究,比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前后样品的渗透速率,预测其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利用MacroFluxTM药物渗透性测定仪,测定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制剂和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制剂的渗透速率。结果: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制剂渗透速率为84.3%~113.2%,累积渗透量为85.9%~110.9%;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制剂渗透速率为73.7%~94.1%,累积渗透量为71.8%~92.6%。结论:初步预测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升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the parallel artificia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ssay,PAMPA),指导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生物等效性豁免的研究.方法:首先利用DDDplusTM软件评估富马酸比索洛尔片中主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BPJ-10高分子材料制备的人工膜评价并预测药物透过皮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种模型药物测定药物在BPJ-10高分子材料制备的人工膜上的透过量,并与不同药物在人皮肤上的扩散理论透过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药物在BPJ-10高分子人工膜上的透过速度与人的皮肤上的扩散理论的透过速度相一致.结论本研究中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的人工膜在一定范围内可替代人皮的药物经皮吸收实验.  相似文献   

13.
药物渗透性(透膜能力)对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重大,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先导化合物的渗透性影响其成药几率。很多药物由于渗透性不佳而遭撤市,因此在药物研发早期对先导化合物进行渗透性预测,可以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节约研发经费。通过对现有预测药物渗透性的理论方法(定量构效关系、自由能差法、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和有关软件(ADMET Predictor、GastroPlus、QikProp、Volsurf等)进行介绍,并评价了其优缺点,以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理论方法,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王世茹 《河北医药》1993,15(6):387-387
我院自1985年以来,对各种引产方法进行探讨。经临床实践认为,人工剥膜+药物综合方法引产效果好、成功率高,且能缩短产程。现将200例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年龄、孕周、产次与胎位:本组年龄最大38岁,最小21岁。37~40孕周90例,40~(+1)~41~(+6)80例,42周以上30例。初产妇150例,经产妇50例,  相似文献   

15.
路群  顾觉奋 《今日药学》2010,20(2):2-5,15
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是以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在微孔板上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通过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运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因此HTS具有大量样品的快速筛选、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特异性作用靶点、检测系统的高灵敏度、自动化操作系统和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系统等优点。本文综述了一些最新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的新药筛选模型,主要介绍了这些模型的建立目的、在实际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以及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rt-PA在治疗人工晶体膜中的作用。方法 对 32只眼根据术后出现膜的时间不同先后前房内注射15微克 /次rt-PA ,有 2只眼 3天后重复注射一次。结果  32只眼的人工晶体膜在用药后全部消除 ,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rt-PA前房内注射治疗术后人工晶体膜疗效确切 ,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7.
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是以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在微孔板上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通过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运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因此HTS具有大量样品的快速筛选、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特异性作用靶点、检测系统的高灵敏度、自动化操作系统和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系统等优点。本文综述了一些最新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的新药筛选模型,主要介绍了这些模型的建立目的、在实际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以及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作用机制开发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功能正常的器官(或组织)来替换患者功能缺损的器官,即移植疗法,是本世纪医学界取得的重大成果,并为医学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早期的临床移植由于出现严重的移植排斥反应而遭受了痛苦和血的教训.免疫学和移植学的发展,引入了一些预防和治疗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特别是免疫抑制药物的运用,使临床移植成功率得到提高.在现行应用的免疫抑制药物中,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药物以它作用的针对性强、副反应少而独具应用优势.虽然免疫耐受的临床研究成为探索解决器官移植问题的又一途径,但是免疫耐受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临床实施中仍可能用到免疫抑制药物,使得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开发保持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陈秀俊 《中国医药》2010,5(11):1057-1059
目的 探讨胎心入室试验联合人工破膜对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 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人我院后24 h内分娩的1316例孕妇(33^+5~43孕周)根据胎心入室试验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分析其胎心入室试验、分娩结局、羊水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胎心入室试验示1030例为反应型(78.27%),144例为可疑型(10.94%),142例为危险型(10.79%);总的新生儿窒息率为6.53%(86例),反应型组窒息率为1.94%(20例),危险型为33.33%(48例);羊水污染率反应型为20.97%(216例),危险组为67.61%(96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孕妇可疑型、危险型的羊水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较低风险孕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胎心入室试验反应型可预测在以后的4~5 h内胎儿在宫内是安全的,胎心入室试验联合人工破膜可预测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