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K-B法、琼脂稀释法检测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AmpCs)、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PCR扩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1。结果35株菌株有28株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其中产青霉素酶的菌株16株,产AmpCs的菌株1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2株,产ESBLs的菌株3株;9株同时产青霉素酶和AmpCs,2株同时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ESBLs。多数耐药菌株均扩增出Tem-1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细菌即细菌同时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和质粒型头孢菌素酶(AmpC),因此产SSBL的菌株耐药性更强,治疗更为棘手。该酶常见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等菌株。对所有青霉素类的药物、14代头孢菌素、氨曲南、所有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以及头酶烯类的抗生素均耐药。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准确、快速地检测SSBL酶,  相似文献   

3.
王虹  王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1):42+50+72+87+149
<正>问:对产RSBLs菌株感染如何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答: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的日益增加,出现了能水解这些"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因而人们把它们称作"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即ESBLs,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产生。建议的治疗策略为:(1)如果一经确认为产ESBLs菌株,则不能使用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哪些菌需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何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又称氧亚氨β-内酰胺酶,是指细菌质粒介导的能水解甲氧亚氨基β-内酰胺抗生素(Oxyimino-β-lactams)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定以及氨曲南等β-内酰胺酶。由于ESBL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作用底物如此广泛而称之。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为此,人们研制开发了对酶稳定性较高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酰胺类抗生素。然而,随着此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选择压力增加,1983年Knothe等首次在德国发现了对三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5.
2002-2005年实验室检测AmpC 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按照Bush等的分类方法,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属C类酶,头孢菌素酶。该酶几乎不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卡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抑制。大量产生时,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外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和卡巴配能)耐药。AmpC酶多数来源于含有染色体基因的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摩根摩根菌、黏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常常被选择出去阻遏突变株,引起菌血症的肠杆菌属细菌去阻遏突变率高达20%。在20世纪80年代末质粒介导的AmpC酶报告以来,受到极大关注。AmpC酶检测方法的研究更是活跃。赵虎等总结了2002年前发表的AmpC酶检测方法。现就检测AmpC酶的必要性和近3年来方法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一类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主要机制之一。ESBLs的特性包含几个方面:①丝氨酸活性Ambler’sA类或D类β内酰胺酶;②能水解氧亚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广谱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水解活性强;③活性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  相似文献   

7.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甲磺酸帕珠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534-4534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先捷)是一种复方制剂。抗菌成分为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除奈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舒巴坦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但是舒巴坦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耐药菌β-内酰胺酶的水解破坏。两者合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本复方制剂对所有对头孢哌酮敏感的细菌均具有抗菌作用活性,  相似文献   

8.
舒普森与诺佳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红  崔桂顺 《护理研究》2006,20(8):2117-2117
舒普森(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一种复方制剂。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舒巴坦除对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但是舒巴坦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舒巴坦可防止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破坏,并且舒巴坦钠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本复方制剂对所有对头孢哌酮敏感的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主要以静脉给药为主。诺佳(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高。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分泌物的肠杆菌中产β-内酰胺酶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三维抑制试验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625例确诊为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送检的分泌物经中的肠杆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的情况。结果各种肠杆菌β-内酰胺酶表型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产 ESBLs≥25%属于高产类型;阴沟肠杆菌产AmpC≥25%属于高产酶类型,且所有菌株产β-内酰胺酶均大于或等于10%,提示在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体内肠杆菌β-内酰胺酶表型比例较高。结论针对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避免耐药株产生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同时存在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自血培养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1997-2000年期间我院住院患血液中分离到的10株阴沟肠杆菌,用纸片扩散法对13种抗菌药物进行了检测,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进行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双重检测。结果:10株阴沟肠杆菌中1株持续高产AmpC酶,1株既有持续主产AmpC酶,又产ESBLs;3株只产ESBLs,其余5株未发现持续高产AmpC酶和ESBLs。2株持续高产AmpC酶和3株产ESBLs均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等多种抗菌药显示高度耐药。结论:使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可同时检测高产AmpC酶(包括染色体型和质粒型)和ESBLs的菌株。根据阴沟杆菌产生不同的β内酰胺酶选择性用药,治疗高产AmpC酶多耐药菌,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酶抑制复方制剂通常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应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或两与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联合治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惟一对AmpC酶和ESBLs均稳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重症感染。  相似文献   

1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是临床上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这类感染的主要抗菌药物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随着这两类药物的开发和使用日益增多 ,细菌耐药率逐年增加,其主要耐药机制是细菌产生一类新的β内酰胺酶,由于这类酶能水解的抗生素比广谱β内酰胺酶多,故称之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现将近年来有关ESBLs分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相似文献   

12.
问答     
问:对产RSBLs菌株感染如何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答: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的日益增加,出现了能水解这些"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因而人们把它们称作"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即ESBLs,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产生。建议的治疗策略为:  相似文献   

13.
头孢洛林是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的新的广谱头孢菌素。本文报道头孢洛林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avibactam对含一种或多种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和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431株1999—2008年临床分离菌,其中肠杆菌科细菌272株,包括99株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110株金葡菌中MSSA10株,  相似文献   

14.
王明贵 《新医学》2005,36(6):357-358
1 引言 β-内酰胺类(β-lactams)为临床最常用的一大类抗生素,又包含下述数个类别: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β-内酰胺酶抑制药合剂等.这类抗生素的品种多,近年来第4代头孢菌素也已在临床应用.本文从药效学、药动学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讨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同时探讨目前临床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菌的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又称先锋霉素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同属β-内酰胺类药物。这类药物的特点是耐酸,对青霉素酶耐受强,杀菌力强,过敏反应低。部分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因此,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本文着重阐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6.
吕红  崔桂顺 《护理研究》2006,20(23):2117-2117
舒普森(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一种复方制剂。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舒巴坦除对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但是舒巴坦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舒巴坦可防止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破坏,并且舒巴坦钠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本复方制剂对所有对头孢哌酮敏感的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主要以静脉给药为主。诺佳(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是一种广谱抗…  相似文献   

1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由于突出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耐酶特性,对某些耐药、重症感染的治疗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ESBLs、ESBLs+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头孢三代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引起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b)、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ESBLs+AmpC酶等一系列耐药菌株的产生,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为更好地了解我院临床分离菌株中产ES-BLs、ESBLs+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对13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ESBLs+AmpC酶测定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头孢唑肟钠属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包括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稳定,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中、重度感染~([1~3])。该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少,溶血的临床报道亦不多  相似文献   

20.
建议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慎用泰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哥内酰胺酶、菌细胞的外膜通透性降低及菌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包括质粒介质的头孢菌素酶(AmpC)和金属酶等。产金属酶不仅能水解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碳青霉烯类也不例外。近来还认为其耐药与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细菌膜孔蛋白通道狭窄、生物被膜形成、主动外排(泵出系统)等有关。其外膜通透性降低,显示其对多种药物低敏感性,主动外排(泵出系统)是多重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