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细胞癌是一种侵袭性强、发病率及病死率高, 预后较差的癌症。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处于肿瘤晚期而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对于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 目前已从系统化疗逐渐过渡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联合治疗, 特别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 联合治疗可形成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已然成为未来肝细胞癌的治疗趋势。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将贯穿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全过程, 有望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现就晚期肝细胞癌在一线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黄孙桦  刘建东  黄罡 《肝脏》2023,(5):510-512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起病隐匿,大约一半的患者确诊时已中晚期。2007年靶向治疗开始成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靶免联合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疗效差异较大,寻找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尤为重要。目前尚未有达成共识的肝细胞癌免疫生物标志物,本文就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预后较差。随着临床诊疗的不断进展,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由过去相对单一、局限的治疗逐渐发展为系统性治疗的新模式。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普及。目前关于免疫治疗联合局部、靶向抗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ICI联合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肝细胞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针对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免疫疗法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应用前景广阔,在治疗相关毒性和疗效方面较传统疗法均具有明显优势。免疫检查点抑制、克服肿瘤免疫逃逸和重建抗肿瘤免疫机制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在肝细胞癌中,免疫治疗尚处于初级阶段,免疫治疗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能有利于控制肿瘤进展,但总体疗效仍然有限。本文结合免疫治疗在肿瘤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分析了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局部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兴起使晚期肝癌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局部介入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毁损病灶,释放大量肿瘤相关抗原,同时改变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使得免疫药物或自身免疫系统重新识别肿瘤细胞。两种方法的协同机制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肝细胞癌局部介入治疗与免疫联合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多种实体瘤的免疫治疗效果。随着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肝癌的二线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别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药物在接触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激发了自身免疫引起的相关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758-1760
免疫治疗为肝细胞癌(HCC)患者迎来了曙光。目前HCC单用免疫治疗药物已初显疗效,靶向和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在HCC转化治疗、围术期治疗中展现了巨大潜力,探讨HCC靶向免疫治疗,以及治疗评价、预测体系和安全性等问题,系统阐述免疫治疗在HCC中的应用价值及未来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了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治疗以手术、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全身系统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但效果不理想,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时间仍不尽人意。该文应用Pub 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系统,以"肝细胞癌、免疫治疗、免疫耐受"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分析,总结了最近几年免疫疗法在肝癌治疗方面中的进展。重点是肝脏免疫系统的特殊性、HCC的免疫耐受性和HCC的免疫治疗策略,包括疫苗适应性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因子,以及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希望能为临床医师了解肝癌免疫耐受的机制和HCC免疫治疗的进展和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经过基因修饰/改造的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很大进展,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方向。从非基因编辑型到基因编辑型,溶瘤病毒包含众多种类和结构,疗效及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溶瘤病毒不仅可以直接裂解肿瘤细胞,还可以在肿瘤微环境中表达外源效应基因,诱发并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杀伤作用,使其成为肿瘤联合治疗的理想搭配,在多种肿瘤联合免疫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同时,随着现代合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对溶瘤病毒精准、严谨的改造成为可能,这为理解溶瘤病毒干预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增强肿瘤的免疫杀伤效能,开发更加安全、特效的溶瘤病毒类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晚期肝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常规放化疗、小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免疫疗法亦逐渐应用于临床。免疫疗法分为免疫检查点药物、细胞疗法、细胞因子治疗、癌症疫苗、溶瘤病毒等。我国原发型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分为三类: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以及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混合型肝癌,由于三者在组织学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手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从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刘淦  孙杰  张婷  卢姗姗  向姣  陆荫英  白文林 《传染病信息》2019,32(2):103-108,118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普及,在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性治疗领域,新技术驱动的个性化治疗逐渐流行,晚期肝细胞癌靶向治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就晚期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的现状与过去、新技术驱动的个性化治疗的发展与未来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以sorafenib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的发展历程,以及二代测序、人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等新技术在个性化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索拉非尼是美国FDA于2007年批准的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一线小分子抑制剂。然而,其在HCC患者中的反应率不高。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索拉非尼在HCC治疗中的作用机理,为HCC靶向治疗方法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使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经索拉非尼治疗前后HCC细胞中与neddylation修饰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CCK实验检测HCC细胞的增殖速率。结果 本研究发现索拉非尼能激活neddylation修饰相关的蛋白的表达。神经前体细胞表达的发育性下调蛋白8(neuronal precursor cell-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protein8,NEDD8)激活酶抑制剂MLN4924通过抑制neddylation修饰来抑制索拉非尼耐药细胞的增殖。结论 索拉非尼能引起neddylation通路的活化。泛素激活酶NAE抑制剂可以进一步抑制对索拉非尼耐药的HCC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及壁冠状动脉(冠脉)压缩与其近段冠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01-2018-05入住我院心内科患者80例,所有患者冠脉造影证实无明显狭窄病变,而IVUS检查发现左前降支存在心肌桥。应用IVUS测量心肌桥位置、心肌桥长度、心肌桥厚度等解剖参数;IVUS测量壁冠脉压缩比以及心肌桥近端20mm内冠脉的最大斑块负荷(Max PBprox)。单元线性回归分析壁冠脉压缩程度与心肌桥长度、厚度、位置的关系。根据Max PBprox三等分点将患者分为A、B、C 3组,比较3组间的临床资料、IVUS测量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测得所有患者心肌桥长度为(20.8±12.7)mm,心肌桥厚度为(0.71±0.49)mm,心肌桥位置为(37.4±11.3)mm,壁冠脉压缩比为(23.9±11.8)%,单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壁冠脉压缩程度与心肌桥长度(r=0.287,P=0.067)、心肌桥厚度(r=0.296,P=0.086)和心肌桥位置(r=0.301,P=0.073)均无显著相关性。(2)根据Max PBprox三等分点分组后,Max PBprox严重程度与壁冠脉压缩比呈正相关(P<0.05),而与心肌桥长度(P=0.450)、心肌桥厚度(P=0.126)及心肌桥位置(P=0.364)无关。结论:心肌桥近端冠脉粥样斑块负荷与壁冠脉压缩比呈正相关,而与心肌桥长度、厚度及位置无关,这有助于识别高危心肌桥病变患者。壁冠脉压缩程度与心肌桥长度、厚度及位置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我国首选抗 HIV 治疗方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及备选方案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3TC+EFV 对初治 HIV 感染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 月—2014 年 5 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门诊使用上述 2 种方案抗病毒治疗并随访的初治 HIV 感染者 1045 例,其中应用 TDF+3TC+EFV 方案(TDF 组) 455 例,AZT+3TC+EFV 方案(AZT 组)590 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治疗数据,分析 2 组治疗过程中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TDF 组的基线、治疗 48 周、96 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 ltration rate, eGFR)分别是 113.1 ml/(min·1.73 m^2),114.0 ml/(min·1.73 m^2)和 112.2 ml/(min·1.73 m^2);AZT 组的基线、治疗 48 周、96 周 eGFR 分别是 112.9 ml/(min·1.73 m^2),116.2 ml/(min·1.73 m^2)和 118.1 ml/(min·1.73 m^2)。与治疗前相比,TDF 组治疗 48 周 eGFR 水平有稍微升高,而在治疗 96 周时又回落至基线水平。而 AZT 组,治疗 48 周及 96 周的 eGFR 水平与基线 eGFR 水平相比均有升高。TDF 组中基线 eGFR < 90 ml/(min·1.73 m^2)者,治疗 48 周 eGFR 水平较基线有上升;AZT 组中基线 eGFR < 90 ml/(min·1.73 m^2)者治疗 48 周 eGFR 水平较基线有所升高。结论我国初治 HIV 感染者中应用 TDF+3TC+EFV 方案治疗者,开始治疗的 2 年内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减低;对于 60 ml/(min·1.73 m^2)< eGFR < 90 ml/(min·1.73 m2)的初治 HIV 感染者,TDF 组治疗后 eGFR 亦保持稳定。关于 TDF 组远期治疗后肾功能变化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血通脉颗粒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6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西药组与观察组,每组83例。西药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观察组给予疏血通脉颗粒方。比较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CSS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脉颗粒可以促进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常丹  牟劲松 《传染病信息》2019,32(3):260-264
儿童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以肝性脑病、黄疸、凝血障碍和腹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较高,是重症医学面临的救治难题。由于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急性肝衰竭和成人相比在定义、病因以及诊治过程中均有其独特性。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重症医学的发展使得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有所改善。儿童肝移植的发展也为儿童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贺希  刘鸿凌 《传染病信息》2019,32(3):274-277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影响患者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的作用机制,以及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应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上合理使用他克莫司,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肝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大为  张敏 《传染病信息》2019,32(2):158-161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中国WD的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WD会导致患者体内铜过度储积,主要影响肝脏和大脑的基底神经节,也会影响其他器官系统。其诊断主要通过血液、尿液、肝脏病理和基因检查等明确。基因检测还可以用来筛选患者的家庭成员。WD是少数可用药物治疗的遗传病之一,方法包括使用铜螯合剂(青霉胺、曲恩汀、二巯基丙醇、二巯丁二酸和四硫代钼酸铵等)和减少胃肠道吸收铜的药物(锌剂)。目前大多数治疗方法都是根据国外专家的经验和证据制定的,有必要研究和开发适合中国WD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张敏  王福川 《传染病信息》2019,32(3):269-273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上较成人少见,但发生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其临床表现主要以肝炎为主,淤胆、脂肪变、纤维化、血管损伤等也时有发生。其发病机制主要有肝脏有毒代谢物直接损伤、解毒缺陷和免疫损伤。由于儿童药物代谢和生物转化随年龄发生变化,儿童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诊治上与成人有较大区别。本文对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