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攻击性行为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的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和自制的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湖北省黄冈市487名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总检出率为8.83%,男女学前儿童攻击行为分别为10.32%和6.80%,不同性别、年龄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级攻击性行为检出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攻击行为的检出率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有玩具或图书数量多、睡前讲故事、单亲家庭,而喜欢玩仿制枪玩具、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母子感情差、母亲孕期精神状态差等是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攻击行为问题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需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并了解其与父母教养行为等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I)父母问卷攻击行为分量表、父母行为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上海市10所幼儿园12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根据CBCI量表攻击分量表,12.9%(95%CI:11.0~15.0)的学龄前儿童有攻击性行为,其中男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为13.7%(93/680),女童为11.9%(66/55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敌意/强制的教养行为(OR=2.396,95%CI:1.636~3.510),以及父母与祖父母对儿童不一致的管教态度(OR=1.867,95%CI:1.287~2.710)更能引起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相对于无睡眠困难者,经常存在入睡困难(OR=3.415,95%CI:1.901~6.135)或有时存在入睡困难(OR=2.147,95%CI:1.256~ 3.671)的儿童也具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此外,儿童看电视时间少于1 h/d(OR=0.252,95%CI:0.136~0.467)、父亲年龄大(OR=0.703,95%CI:0.503~0.983),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OR=0.617,95%CI:0.399~0.955)是其攻击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家庭中应注重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以及对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减少或预防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拟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1961名城乡7-12岁学龄儿童进行行为评价。结果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37%和19.26%,两组间有显差异(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婴幼儿期疾病、学前是否寄养、母孕期不良因素、父母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结论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黄浦区建筑工地工人不安全性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性病艾滋病(STD/AIDS)区域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黄浦区6个工地的594名建筑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首次性行为年龄、STD/AIDS知识、对性的态度、安全套使用情况等;采集血样、尿样以检验STD/AIDS感染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在调查的594名建筑工人中,发生过不安全性行为者共占30.5%;其中,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占26.8%,已婚人群中有过婚外性行为的占10.2%,有商业性行为的占5.7%,有多性伴行为的占6.7%。经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在该区建筑工地工人中有6个相关因素对不安全性行为有影响:文化程度越高;首次性行为年龄越小;月收入越高;STD/AIDS知识得分越高;对性的态度越重视;未婚、离异或丧偶的被调查者越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被调查者中梅毒检出率为1.5%,淋病检出率为4.4%,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出率为0.8%。[结论]建筑工地工人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较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较低,在该人群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干预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珠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攻击行为问题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的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和自制的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 ,对 84 1名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总检出率 11 .9% ,男女学前儿童攻击行为检出率分别为 14 . 2 %和 9 .2 % ,不同性别间攻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而不同年龄、班级之间学前儿童攻击行为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儿童健康状况、停止尿床时间、父母教育一致、母子感情、周末相处时间、看电视时间、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玩仿制枪玩具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攻击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较多 ,主要与个体生物学因素、家庭教育环境有关 ,需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学校因素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合肥市城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现状,分析儿童少年行为问题与家庭及学校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对合肥市6~18岁的1978名儿童少年及其家庭和学校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少年194名,检出率为9.8%。其中中学组检出率为10.5%,小学组为8.7%;男生检出率为10.1%,女生为9.4%,中、小学及男、女生间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率较高的行为是分裂样、交往不良、攻击性、违纪、多动等。影响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家庭危险因素主要有:单亲抚养,家庭中其他孩子有行为、学业问题,父母有心理问题,家庭氛围差,家长对孩子学业不满意等;学校危险因素主要为:不喜欢上学、与同学关系不融洽、与成人相处有问题、孩子完成作业有困难等。结论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多种因素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AIDS)相关高危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滚雪球”和网络招募MSM158人,知情同意后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人口学特征、性取向、性伴侣、性行为、性历史等相关信息。[结果]调查对象中同性恋130人(82.3%),双性恋28人(17.7%);在过去的6个月中,97人(61.4%)有过固定的男性伴,80人(50.6%)有过多次性伴,82人(51.9%)有过偶遇性伴;在与不同类型性伴的性行为中,46人(48.4%)曾与固定男性伴、31人(38.8%)曾与多次性伴、33人(40.2%)曾与偶遇性伴发生过AIDS相关高危性行为;性取向、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是双性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是高危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单身和收入较低的MSM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结论]MSM人群性伴侣较多,AIDS相关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尽快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中双性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分析MSM发生异性性行为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减少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更好地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于2010年6_12月按年龄段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进行分层抽样,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工作生活状况、社交网络与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等资料并进行相关的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58份;66.5%(105/158)的MSM来自上海以外省市;17.7%(28/158)的MSM表示自己是双性恋,27.8%(44/158)的MSM表示过去5年和女性有过性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5);和女性有过性活动的MSM人群中最近一次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为80.O%(12/15),最近6个月每次安全套使用率为53-3%(8/1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MSM人群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因素有婚姻状况(OR=10.53,95%CI:3.07~36.13)和性取向(OR=82.86,95%CI:16.35-419.86)。[结论]MSM人群中的双性恋是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从MSM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主要人群,一部分男男同性恋由于婚姻原因和女性发生性行为,进一步增加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力度,应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9.
探讨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攻击分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整群抽取的上海市10所幼儿园1 2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为12.9%,男孩攻击性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女孩(P<0.05).目前健康状况好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者,1岁内不适症状较多者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儿童,曾患疾病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曾患疾病者,儿童存在入睡困难也显著增加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健康状况较差、1岁内不适症状较多或曾患疾病等与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普通人群性心理和性行为开放程度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性心理和性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问卷星网站发布调查问卷,了解普通人群基本情况、性心理开放程度和性行为开放程度。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探索采用统计学中常用的敏感问题摸球法的简化方法,对于一些隐私问题进行特殊处理。结果共获得280份有效问卷。在性心理方面,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62±4.40)、(2.62±4.60)分,〈25岁和≥25岁的人群分别为(4.26±4.17)、(1.59±5.18)分,北京地区和其他地区分别为(5.40±4.19)、(3.22±4.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没有恋爱经历的、自身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较开放。在性行为方面,性别不同,观看色情影片和发生自慰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年龄不同,3种性行为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北京地区的人群有婚前性行为和有过自慰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0.00%和10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P〈0.01);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发生婚前性行为占75.00%,明显高于其他人群(P〈0.01);接受过性教育的人群发生自慰行为和婚前性行为的比例都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人群;父亲的文化程度与自慰行为发生比例旱显著正相关,与婚前性行为发生比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普通人群的性心理和性行为会受到性别、年龄、地域、恋爱经历、自身文化程度、性教育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