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涓 《家庭医学》2007,(19):44-44
人的健康和气候、外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秋天气候干燥.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患病。北方多是秋阳暴晒的天气.而刚经受过夏天酷暑“折磨”的人.在初秋受到酷暑和秋季干燥天气的夹击.常会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如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出血、皮肤干涩、咽干口渴、音哑、便秘、小便少等。还有的人会出现燥咳症状.如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  相似文献   

2.
立秋以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此时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有的人还会出现口干舌燥、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状,称为“秋燥”症。  相似文献   

3.
秋季养生药膳好食材秋季进补药膳,药材可用西洋参、沙参、玉竹、虫草、石斛、淮山等,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滋阴润燥养肺.如玉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除了药店的干玉竹片,地里新鲜的玉竹也是药膳的好食材,鲜、脆、甜、香,更时令、更自然的味道可给药膳除煲汤以外更多的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4.
入秋,天气渐凉,但小王总觉得浑身不舒坦: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股似烟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黏液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连喝水吃饭都困难……中医老先生告诉他这些症状都是秋燥症的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中医一  相似文献   

5.
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气候开始干燥,容易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医称之"秋燥"这时宜饮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  相似文献   

6.
秋季是干燥季节,老年人容易上火,适当选用一些药膳对预防秋燥有益。下面就向您介绍三款适合秋燥的药膳。1.玉参焖鸭。将鸭宰杀,去毛和内脏,洗净放入锅内。再将玉竹与沙参各50克放入,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转文  相似文献   

7.
兰政文 《自我保健》2007,(10):10-11
进入秋季.孙女士却没有“天凉好个秋”的惬意,总觉得口舌发干,喝水也不管用,眼睛也干涩难受。朋友告诉孙女士,这种口干舌燥的症状多半是”秋燥“.只要改善饮食、勤做运动就能消除。孙女士”如法炮制”了一段时间.可她的”秋燥”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一天天更严重了,不得不去医院。接诊的医生经过一番检查后.在孙女士的病历上赫然写下”干燥综合征”几个字。  相似文献   

8.
秋季是“阳消阴长”由热转寒的过渡季节,时至秋令,雨水逐渐减少,地气清肃,金风送爽,天气转燥,所以,气候干燥是秋季气候的基本特点之一,机体也最容易引发各种燥症。主要表现为,汗液蒸发快,皮肤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干咳痰稠、口唇干裂,双眼干涩,毛发脱落增加,大便容易秘结等。  相似文献   

9.
天气早晚变凉了,降雨也少了,但中午仍是燥热难耐。42岁的刘女士近日总觉得浑身不舒服,时常感觉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干燥感,一不小心还会鼻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打喷嚏,有时嗓子有少量的痰,却总是咳而不畅;嘴唇感觉干燥欲裂,一碰就出血,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  相似文献   

10.
秋燥时节,人们往往感觉口舌干燥,身体发痒,或者出现咳嗽、皮肤粗糙等状况。而秋天正是梨子上市的季节,多食梨对防治秋燥症大有好处。下面,本文就教您用雪梨烹制五花八门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1.
夏去秋来,转眼又到了秋燥症多发的季节。立秋之后,早秋天气虽然仍十分炎热,但气温会逐渐转凉,气候也慢慢变得干燥起来。中医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就是说人的健康也是受到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影响而变化的。感受了炎热夏季的高温之后,人体损失了很多津液,五脏六腑都会感到水分不足。  相似文献   

12.
饮食防秋燥     
徐标 《食品与健康》2006,(10):36-37
秋风萧瑟,干燥是秋季的主要特点。因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秋燥易与温热结合而侵袭人体,多见温燥病症;晚秋已有临近冬初之寒气,秋燥易与寒邪结合而侵犯人体,多见凉燥病症。秋燥会导致咽燥、鼻燥、燥咳、皮肤燥痒及肠燥便秘之类疾患,或诱发哮喘、心血管疾病的发作。秋季预防“秋燥  相似文献   

13.
马文会 《自我保健》2007,(10):11-11
入秋了,天气凉爽了。但老陈总觉得浑身不舒坦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股似烟道的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黏液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这些症状,虽说不上是什么大病,却让人感到心烦意乱,打不起精神。到医院一查,医生告之,老陈出现的这一系列症状,就是中医常说的“秋燥”。  相似文献   

14.
海生 《家庭健康》2005,(10):6-6
秋风瑟瑟,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白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故秋令主燥。肺应于秋,喜润而恶燥,因此燥邪最易伤肺。所以,秋天要注意养肺。  相似文献   

15.
药膳防秋燥     
秋季气候渐凉,雨水减少,空气干燥,祖国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伤肺.因此秋燥时须防伤肺,食用药膳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护肺方法. 雪梨百合冰糖饮 原料:雪梨1个,百合15克,冰糖适量.做法:梨洗净去核,连皮切成小块;百合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再加适量冰糖,煮至百合熟烂即成.功效:滋阴润肺,止咳安神,益胃生津.  相似文献   

16.
刘国应 《东方药膳》2006,(10):31-31
入秋以来,气候逐渐转凉,同时天高气爽,空气干燥,祖国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又最易伤肺,易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气喘胸痛等病症。  相似文献   

17.
公历9月8日左右为白露。此时太阳处于黄经165度,照射北半球地面的强度已经有所减弱,秋老虎随即逝去,天气开始转凉。此时昼夜温差扩大,早晚凉而中午热,故民间谚云:“过了白露节,两头冷,中间热”。由于夜晚气温较低,水蒸气容易在草木上形成白色而凝重的露珠,故称之为白露。  相似文献   

18.
张乾 《保健医苑》2014,(10):40-41
<正>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常,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另外,雨水稀少,天气干燥,易出现口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现象,此即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秋燥症,却有温燥和凉燥之分,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而言,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温燥多见;秋分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速降,寒凉渐重,多出现凉燥。  相似文献   

19.
春天风大气候干燥,再加上工作压力或生活不规律,就非常容易"上火".小编这几天也被"上火"问题困扰,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咽喉肿痛、脸上长痘痘.周围的同事,中招的也不少.于是,赶紧向专家请教"灭火"方法--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有80%以上的人在秋天里患有不同程度的秋燥症,有“秋燥症”的人除应及时进行医治外,科学地进行食疗也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