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俊霞  孙秀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6):1133-1134
2002年7月~2004年8月,我们对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就诊时间与住院日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分布及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的死亡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枣庄市立三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10例,其中男性450例,女性160例。将记录的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院前延误时间(PDT)。根据PDT不同分为7个时间段:即1~30min,31—60min,61~120min,121~240min,241—360min,361~720rain,〉720min。统计PDT分布,计算各时间段心室颤动(室颤)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病死率。结果610例AMI患者PDT中位数时间为130min。接受溶栓治疗128例(21.0%),急诊PCI279例(45.7%),其他药物对症治疗203例(33.3%);比较三组PDT,溶栓组[(104.4±2.4)min]和PCI组[(119.2±2.4)min]均低于其他药物治疗组[(291.9±3.5)min,P〈0.05]。发生室颤47例(7.7%),其中PDT≤30rain23.4%(11/47),31~60min7.3%(8/109),61~120min10.5%(15/143),121-240min6.3%(8/127),241—360min1.7%(1/57),361—720min3.1%(2/64),〉720min3.2%(2/63);复苏成功率72.3%(34/47)。结论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缩短PDT,挽救濒死心肌,对预防室颤、猝死发生,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时间窗为6h ,在此期间内获得有效治疗 ,受损脑组织尚可获得救治 ,并可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我们对 16 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就诊时间长短与平均住院日的关系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就诊时间长短 ,将 16 2例患者分为两组 ,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间的作用。方法以2016年1月-6月在某三甲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并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间差别及品管圈成员的综合素质。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就诊时间由活动前的153.80 min降到了活动后87.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成员的责任心、自信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了品管圈成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以腹痛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4例以急性腹痛为表现的AMI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以腹痛为首发的AMI患者以ST段抬高型AMI居多(76.5%),非ST段抬高型AMI次之(23.5%).心电图表现以下壁为主,下壁合并右室或正后壁次之.发作时可以有轻度的活动之后气短、呼吸困难,体征上表现为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及肺底部湿哕音,均提示心源性疾病的可能.连续18导联心电图监测和心肌酶学快速检测有助于AMI的诊断.结论 AMI引起腹痛多表现为症状和体征分离的特点,患者多有潜在的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溶栓后腹痛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理应激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社会心理应激调查,检测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组有心理应激者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88.5%和32.4%(P<0.01);心理应激组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为67.6%.32.4%(P<0.01).(2)心理应激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高于非心理应激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结论:心理应激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心理应激使体内炎症因子分泌增高,致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变为不稳定,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12 h内就诊治疗特征分析。方法对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1组(发病后4 h就诊)、观察2组(发病后4~8 h就诊)、观察3组(发病后8~12 h就诊),统计和比较各组溶栓治疗率、溶栓治疗成功率,并比较三组患者整体疗效及出院后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溶栓治疗率、溶栓治疗成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观察2组和观察3组(P0.05),观察2组的溶栓治疗率、溶栓治疗成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观察3组(P0.05)。观察1组出院后6个月的再住院率低于观察2组、观察3组(P0.05),观察2组出院后6个月的再住院率低于观察3组(P0.05)。结论在发病后12 h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就诊的影响因素,为护士有针对性地去发展和实施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应用卡方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就诊延迟的相关因素。结果:根据就诊时机将患者分为及时就诊组和延迟就诊组,及时就诊30例(28.30%),延迟就诊76例(71.70%)。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教育背景、收入水平、医疗状况、胸痛程度、转运方式及发病时身边是否有人等7项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的年龄、医疗状况及转运方式OR值>1,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年轻患者、医保患者及呼叫急救车的患者就诊比较及时,且危险程度比其他患者低。结论:护士应作为改变媒介、让广大公众认识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立即呼叫救护车是最有效的救治方法。通过护士的干预,让更多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减少由于就诊延迟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biopyrrin(Bpn)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0例AMI患者,分别在患者初入院、再灌注治疗后、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检测患者尿Bpn水平,同时检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200例。结果 AMI患者尿Bpn高于健康对照组,再灌注治疗后尿Bpn显著升高,48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尿Bpn与AMI呈正相关,测定尿Bpn有助于预测AMI及AMI再灌注治疗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IgA抗体。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gM,IgA搞体分别为69·2%和28·8%,明显高出对照组人群,两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心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65例AMI患者入院后7~10d内,接受了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并与他们的急性期临床表现指标(梗死面积大小和有无并发症)比较。结果:AMI患者SCL-90评估中的躯体化(1.64±0.51)、强迫(1.89±0.43)、抑郁(1.92±0.49)、焦虑(1.84±0.50)、恐怖(1.63±0.42)、偏执(1.71±0.58)和精神病性(1.63±0.43)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t=2.129~2.306,P均<0.05)。梗死面积大组(24例)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isoenzymeofcreatinekinase,CK-MB)(CK-MB≥150IU/L)和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梗死面积小组(41例)(CK-MB<150IU/L)(t=2.062~2.183,P均<0.05)。AMI有并发症组(43例)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22例,t=2.092~2.252,P均<0.05)。结论:AMI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对前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及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NC)的Cpn抗体(CpnIgG、CpnIgM)水平及DAN,同时观测C反应蛋白(CR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结果AMI组CpnIgG、CpnIgM阳性率及水平高于NC组(P<0.05),CpnDNA检测结果与之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CpnIgG阳性与AMI均有相关关系(OR=3.653,P=0.025;OR=3.174,P=0.033)。AMI组中Cpn(+)组CRP、TC、TG、LDLC高于同组中Cpn(-)组(均P<0.05),且IgG与CRP、TC、LDLC呈正相关(P<0.05),调整与CRP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后,IgG与CRP仍呈正相关;OMI组中Cpn(+)组TG明显高于Cpn(-)组(P<0.05),IgG与TG呈正相关。结论Cpn感染与AM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血脂、CRP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心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65例AMI患者人院后7~10d内,接受了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并与他们的急性期临床表现指标(梗死面积大小和有无并发症)比较。结果:AMI患者SCL-90评估中的躯体化(1.64&;#177;0.51)、强迫(1.89&;#177;0.43)、抑郁(1.92&;#177;0.49)、焦虑(1.84&;#177;0.50)、恐怖(1.63&;#177;0.42)、偏执(1.71&;#177;0.58)和精神病性(1.63&;#177;0.43)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t=2.129~2.306,P均&;lt;0.05)。梗死面积大组(24例)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CK-MB≥150 IU/L)和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梗死面积小组(41例)(CK-MB&;lt;150IU/L)(t=2.062~2.183,P均&;lt;0.05)。AMI有并发症组(43例)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22例,t=2.092~2.252,P均&;lt;0.05)。结论:AMI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对前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时间分析与健康教育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01~2005—06我们内科收治AMI患者35例,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43~88岁,根据既往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确诊。这些患者中,92%有脂类代谢紊乱,83%有高血压病史,4%为第2次发病。  相似文献   

16.
男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探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掌握男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规律,以指导预见护理。方法 按性别对1988~1997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进行圆形分布分析。结果 男性月发病高峰为11月份,女性月发病高峰为1月份。男性时发病高峰为10时06分,女性时发病高峰为20时33分。男女性月发病高峰差异显著(F=21.5944 P〈0.01)。男女性时发病高峰差异有极显著意义(F=310.1394 P〈0.001)。结论 护理人员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心肌梗死患者,分时段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和病例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以凌晨5时至下午4时较多,较少发生在下午5时至次日凌晨4时。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间的规律性,提示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易发生时段加强护理观察,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时间、季节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AMI患者根据昼夜发病时间分为8个时间段(23:01~2:00、2:01~5:00、5:01~8:00、8:01~11:00、11:01~14:00、14:01~17:00、17:01~20:00、20:01~23:00).1年分6个月份段(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11~12月).每周按天计.根据年龄分为2 组:<60岁组,≥60岁组.比较各时间段和各组发病人数及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①2组AMI昼夜发病高峰在5:01~11:00,发病率为27.9%,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均P<0.01).<60岁组发病未呈现明显高峰时段,≥60岁组发病率在8:01~11:00达到最高峰.②1周内发病情况:2组在星期二有一个显著的发病高峰.③1年内患者的发病高峰在当年11月至次年2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均P<0.05).结论 AMI的发生与时间、季节密切相关.掌握AMI发病的时间规律,在心脏事件出现高峰前加强监控,可降低AMI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