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某高校大学生知·信·行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探讨在高校学生中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某高校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的在校二年级大学生462名进行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率有所提高.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的近期效果明显,建议今后应当长期、深入、广泛地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评价高校学生团体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效果,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市某高校大一新生共319名,利用受培训的学生社团成员作为志愿者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活动,并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有294名学生全程参与了干预活动。干预前艾滋病8个基本知识答对率41.01%~98.11%,"输血是否传播知晓率"最高;干预后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由67.19%提高到99.32%(χ~2=109.80,P=0.000),婚前性行为的支持率由53.00%下降到43.88%(χ~2=5.078,P=0.024),艾滋病相关歧视态度各维度得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高校学生社团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降低歧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现况,探索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有效干预模式及效果评价。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15所中学进行基线调查,选择条件居中的4所中学实施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对实施干预前后的944名学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被调查者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知识和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8.76%,74.28%和64.79%,干预后分别上升至81.08%,91.15%和88.34%;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分提高1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抵御艾滋病能力,综合性预防措施对于预防艾滋病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北京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北京市13所高校的2 173名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大学生实施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6.9%的大学生有过性交行为。干预后,大学生对生殖健康、AIDS/STDs知识的得分从(35.2±5.3)分提高到(40.9±5.1)分(P<0.05);男、女学生AI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10.0%和10.8%,ST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9.8%和10.0%,对AIDS/STDs病人的态度也随AIDS/STDs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结论同伴教育适用于大学生,近期效果明显,可以在大学生中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女性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现状和知晓率情况,探索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宣传干预重点和提高知晓率的方法.方法 在广安市城区随机选取38个文化娱乐场所,将其中16 ~40周岁的女性服务人员作为目标人群,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讲座、知识问答、同伴教育、播放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影像资料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6.02%提高到干预后的87.73%,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由干预前的6.58%提高到干预后的33.83%,每次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的1.25%上升至干预后的23.05%.结论 通过干预,目标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明显提高.多形式结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在性病艾滋病预防工作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以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应用参与式研究方法培训志愿者,志愿者用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同伴中进行健康促进活动.结果 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与艾滋病相关的态度方面有明显好转,而行为意向方面也有提高.结论 应用参与式方法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和行为意向.而性行为的改变还需持续的促进活动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苏州市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方法,通过问卷星对苏州市4所高校的本科在校生进行性传播疾病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调查858名大学生,对性病的概念知晓率为47.67%,对艾滋病概念知晓率为80.19%;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50%,对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相关知识知晓率均<50%;性病/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7.76±2.57)分(满分18分),高年级学生(8.40±2.87)分,高于低年级的(7.39±2.31)分;医学生(9.05±2.87)分,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7.43±2.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8、-7.70,P值均<0.05)。在艾滋病态度问题中,44.87%的学生感到艾滋病非常可怕,是绝症;48.95%的学生对艾滋病感到有点恐惧。在回答有过性行为的157人(18.30%)中,自述使用过安全套的占90.45%。结论所调查的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感染症状、防护措施等认知水平较低,当地高校需充分利用课堂及网络开展性病/艾滋病相...  相似文献   

9.
谈立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944-1946
[目的]了解职高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状,评价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职业中学有效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常州市某职业高中在校的855名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基线调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职高生艾滋病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0.30%,艾滋病态度的正确率为78.15%;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提高2.12%~72.54%,对艾滋病正向态度率比干预前提高3.64%~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指数均大于1。[结论]在职业高中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普及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詹素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009-4011
[目的]对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水平和积极参与意识,使他们建立安全行为,主动做好性病艾滋病预防。[方法]2004年2月第一次在我校6个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讲座,2005年3月~2006年6月分别对我校选修性病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了授课,授课前后采用了现场问卷。[结果]通过连续两年半的健康教育干预,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得到了提高:在15项问题中有7项达100%,其余均在98%以上。教育前后所有27道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99.43%的大学生明确了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避免和降低感染性病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从学校和家庭共同干预学生与家长合理营养模式的可行性,以便为纠正学生不良饮食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463名高一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干预组,343名高一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应用各种干预措施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 a的合理营养知、信、行干预,最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家长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早餐、零食、快餐、购买食品依据及对待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行为改变上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校和家庭共同干预的措施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社区群体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对策,为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徐州市8所小学7~11岁肥胖学生40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4所学校的肥胖学生278人为干预组,另4所学校的127名肥胖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学校群体干预方法,对干预学校的学生进行2a的干预和追踪研究,并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干预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关于肥胖和合理营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正确率比对照学校高,肥胖儿童的BMI有下降趋势。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学校群体干预方法,对肥胖儿童有一定预防和控制作用,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吴亚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20-2322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为在职业院校开展有效地艾滋病预防干预及效果评价方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专业2009级新生995人为干预对象,2007级学生880人为参照人群,用自制的统一调查问卷以匿名形式完成基线调查。然后对2009级新生展开为期1个月艾滋病健康教育,分别在教育1月后和半年后对其进行近、中期教育效果的评价。[结果]基线调查资料显示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正答率比较低,健康教育1个月后和半年后两次反馈结果显示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明显改善,2009级健康教育1个月后反馈的综合指数为3.04,6个月后反馈的综合指数为4.07,不同时期的综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2,P﹤0.005)。[结论]综合指数法分析表明本次健康教育收效显著,在职业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改善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了解相关人员对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预防与干预的看法和建议,为探索适用于我国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策略与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的方法,访谈对象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卫生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学校教师、交通部门管理人员共14名.访谈内容包括小学生交通伤害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基于社区的干预模式的看法和建议.结果 访谈中提及频次较高的小学生交通伤害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家长交通安全意识缺乏和违规行为、交通执法不严、小区内非机动车超速乱穿行、道路硬件设施缺乏以及12岁以下小学生骑共享单车.访谈专家一致认为开展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十分必要.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可以通过统筹协调、合理分配区域内丰富的可利用资源,提供覆盖教育干预、环境干预、执法干预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强调社区参与,尤其注重家庭在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干预触角延伸到校外的时段和场所.结论 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能够充分满足小学生交通伤害多层面的干预需求.建议开展干预时,充分考虑社区个性化的干预需求和资源配置,根据干预人群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点选择干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民工技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需求状况,评价对他们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7年,在泰安市抽取泰山区神龙技校学生69名,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干预与评价。[结果]调查69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72.05%,干预后为86.68%(P〈0.01)。干预前知晓率较高的(主要传播途径等)和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认为对HIV感染者的身份应保密的、认为应允许HIV感染者继续工作的、认为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人,干预后多于干预前(P〈0.01或P〈0.05);如果朋友或亲人得了艾滋病会关心帮助的,干预前66人,干预后68人(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提高农民工技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改变有关态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绍兴市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绍兴市1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 3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抑郁、焦虑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2.0%和12.3%,男生抑郁检出率(44.7%)高于女生(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7,P<0.05);女生焦虑检出率(15.0%)高于男生(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4,P<0.01)。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在不同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81,11.185,P<0.01或P<0.05);城市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负担重、噪声影响、睡眠时间少、早餐不规律、朋友数量少等是抑郁、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绍兴市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普遍存在,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个人生活方式等相关。应加强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某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抑郁倾向、表现形式、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病干预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交通大学在校学生共2010人,采用“不同专业大学生精神状态问卷”及“Beck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对大学生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无抑郁情绪学生为1010人,占54.8%;有抑郁情绪者为833人,占45.2%。家庭内关系是否融洽、遗传因素、个人性格因素、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当前自身的健康状况(P值均小于0.05)和抑郁情绪之间关联显著。结论大学生抑郁率较高,尤其是新入学学生及性格内向学生的抑郁率更高,多数为轻度或中度抑郁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中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探讨在中学生重点人群中进行免疫等综合干预措施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一所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对在校学生验血查HBsAg和抗-HBs(乙肝表面抗体)。结果学生HBsAg阳性携带率平均为1.70%,抗-HBs阳性率32.78%;HBsAg(-)学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为71.60%,对全程接种疫苗的62名学生检测抗-HBs其阳转率为91.9%。结论对学生人群进行乙肝免疫等于预措施极为重要,在中小学应实施乙肝疫苗的强化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评价同伴教育对于同性恋反歧视宣传教育的效果。方法分层整群抽取298名南京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同伴教育干预前与干预后分别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10.7%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大部分是艾滋病患者,41.3%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是另类,43.8%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干预后3种认知与态度分别下降为8.4%,30.0%和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对同性恋权益认知方面,48.5%的大学生赞成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非农村大学生较之农村大学生更倾向于同性恋合法化(P<0.05)。结论大学生对同性恋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同伴教育对于同性恋反歧视宣教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重点高中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在上海市重点高中学生中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讨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33所重点高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从每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293人为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同时每校另选2个班级共296人为对照组。在教育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学生艾滋病性病以及性生殖健康知识均分从32.27分上升到39.27分(P<0.01),干预组各方面知识均分均比对照组有大幅提高(P<0.01),干预组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均分也有提高(P<0.05)。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明显提高重点高中学生有关知识水平,同时应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