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选择素是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成员之一,为内皮细胞选择素,仅于活化内皮细胞表面表达,是炎症过程中最初出现的黏附分子,E-选择素介导活化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的作用,还能介导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记忆T细胞、嗜酸及嗜碱粒细胞、血液树突状淋巴细胞、前T细胞、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等的合成;内皮细胞上E-选择素可锚定白细胞,继而介导其活  相似文献   

2.
Lipo-PGE1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对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GEI具有扩张血管、增加侧枝循环的作用;并有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超氧化物产物的产生,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因子的表达,下调ICAM-1在内皮细胞的表达而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而减少中性粒细胞激活,稳定血小板膜,阻止溶酶体酶和cGMP的释放及增加cAMP等作用。我们在风理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Lipo-PGE1,观察了它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对细胞因子IL-6、IL-8及IL-10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淑兰  魏晨玲 《临床荟萃》2006,21(18):1356-1357
E-选择素(E-selectin)是由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多糖(LPS)激活的内皮细胞产生,产生后24小时释放入血,形成可溶性的分子。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诱导82整合素(Mac-1)(CD11b/CD18)活化,对多形核粒细胞有趋化作用,是内皮细胞活化的标志。。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渗出及与肝细胞的黏附均由黏附分子(sE-选择素等)所介导,肝脏内皮的损伤与sE-选择素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层黏连蛋白(LN)是细胞外间质中的一种非胶原性糖蛋白,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间质间的黏附,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损伤(ALI)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酸吸入是ALI的常见病因,可导致中性粒细胞扣押、通透性增加和换气功能的降低。研究者采用鼠ALI模型观察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酸吸入可导致体循环和肺毛细血管中P-选择素引起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减少循环中血小板的数量或阻断P-选择素阻止的ALI发展。骨髓检查显示,ALI与血小板(而不是内皮细胞)和P-选择素有关;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血栓素A2的形成、肺组织损伤及通透性增加有关;血小板的活化可以导致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并使中性粒细胞黏附增加。阻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可以改善换气功能,减弱中性粒细胞向肺组织的趋化和游走,增加存活率。上述重要枯现存腑毒痒导秘的ALI的研奔中袖讲一痔证章.汶将为临床治疗根供新的纬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与中性粒细胞激活密切相关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变化,以期为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细胞内[Ca2+]的变化.结果脑卒中急性发作时,患者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数增高明显,外周血白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在发病24h内升高,同时,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在急性期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内[Ca2+]增加,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与细胞内[Ca2+]具有正相关性,CD62L的表达与[Ca2+]虽无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但随着[Ca2+]的增加,CD62L的表达具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急性脑卒中发生时,白细胞被激活,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上调,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可能会加重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随着中性粒细胞的激活,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62L的表达显著下调,细胞内[Ca2+]增加,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与中性粒细胞激活密切相关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变化,以期为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细胞内[Ca^2+]的变化。结果 脑卒中急性发作时,患者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数增高明显,外周血白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在发病24h内升高,同时,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在急性期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内[Ca^2+]增加,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与细胞内[Ca^2+]具有正相关性,CD62L的表达与[Ca^2+]虽无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但随着[Ca^2+]的增加,CD62L的表达具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急性脑卒中发生时,白细胞被激活,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上调,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可能会加重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随着中性粒细胞的激活,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62L的表达显著下调,细胞内[Ca^2+]增加,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氧预适应对缺氧/复氧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比色法检测黏附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苔盼蓝摄取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常规生化法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经缺氧/复氧处理后,苔盼蓝摄取率,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明显增高,E-选择素、ICAM-1表达明显上调,其表面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增加,缺氧预适应显著抑制缺氧/复氧的上述作用。结论:缺氧预适应通过调节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8.
L-选择素介导中性粒细胞与LPS激活的内皮细胞黏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L-选择素在大鼠中性粒细胞(PMN)与LPS激活的内皮细胞间黏附中的介导作用。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大鼠PMN,测定用L-选择素单抗、L-选择素配体硫苷脂孵育后的大鼠PMN与不同浓度LPS激活的PMEC间黏附率。结果 L-选择性单抗、硫苷脂均能使中性粒细胞与LPS激活的PMEC间黏附率降低。结论 L-选择素介导了PMN与激活的PMEC间黏附。  相似文献   

9.
休克时灌流量减少是微循环障碍的特征性病变,白细胞粘着于细静脉壁和嵌塞毛细血管是休克的微循环灌流量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白细胞粘附的第一步,L-选择素参与了白细胞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快速滚动,实验见休克大鼠L-选择素转录表达下调及白细胞表面L-选择素显著减少,有助于微循环的通畅.细胞激活过程中L-选择素表达迅速变化.L-选择素从刺激的白细胞表面快速脱落,成为可溶性L-选择素(sL-选择素),高浓度sL-选择可抑制L-选择素介导的黏附,生理浓度时可引发20%左右白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在肝、肾缺血再灌注时其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及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酶标法和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法检测有或无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及凋亡细胞。结果:大鼠肝、肾缺血再灌注时P选择素在肝、肾内广泛表达,肝、肾组织出现显著病理改变并发生细胞凋亡;P选择素单抗作用组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未表达,无明显病理变化且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在肝、肾缺血再灌注时,P选择素介导了肝、肾内中性粒细胞积聚和细胞凋亡,并加重肝、肾损伤;抑制P选择素可减少肝、肾内中性粒细胞积聚和细胞凋亡,减轻肝、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SLeX抗原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与选择素、NK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唾液酸化的路易斯抗原(Sialyl Lewis x、Sialyl Lewis a,SLeX、SLea)是一种表达在肿瘤组织细胞表面糖酯和糖蛋白上的含有寡聚糖的一组碳水化合物抗原,是癌细胞表面异常表达的九碳糖。它是细胞黏附分子E-选择素的配体,主要表达在粒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表面,与E-选择素特异性结合以帮助癌细胞穿过内皮细胞的基底膜,与恶性肿瘤的恶化和转移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E-选择素作为一种细胞黏附分子在细胞间选择性识别黏附、调节白细胞归巢及渗出和肿瘤细胞转移等方面的作用已有研究报道,但胚肝发育过程中E选择索的定性定位研究、与胚肝造血功能的关系至今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小鼠肝脏发育过程中E-选择素的表达与肝细胞、肝血窦内皮形态分化及胎肝造血作用的关系.方法:取胚胎11.5(E11.5)至出生后15.5d(P15.5)的小鼠胚胎或胎肝,常规制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胎肝的组织结构变化及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育各期肝组织内E-选择素表达.结果与结论:E11.5肝始祖细胞形成团索样结构,其间有窦样间隙,内有散在的造血干细胞;E12.5 d肝始祖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其后,随着小鼠胎肝的不断发育,肝细胞数量及体积增大,核质比减小,至出生时形成肝小叶结构:窦样间隙由少到多,由宽变窄,窦壁内皮细胞从少量、不连续逐步增殖形成完整的内皮;造血细胞于E12.5开始造血,E13.5~E15.5达高峰,之后造血功能均逐步减弱.E-选择索表达于E11.5~E15.5胎肝的内皮细胞,定位于内皮细胞的胞膜,随内皮细胞发育及肝细胞分化成熟,E选择素表达渐消失.提示E12.5~E15.5为小鼠胎肝各细胞发育分化的关键时期,E-选择素表达于此阶段的血窦内皮,与肝脏造血及肝细胞分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具有调脂作用的阿托伐他汀钙在不同浓度下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2-05/2003-1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将健康婴儿脐带进行无菌处理,用D-Hank’s液冲洗脐静脉,1g/L胶原酶消化、离心,置于37℃、体积分数0.05CO2培养箱中培养,选择第2,3代细胞作为实验用。②用肿瘤坏死因子40μg/L、不同浓度(0.005~1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钙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h后,提取细胞的总RNA,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mRNA水平进行分析。③用曲线图表示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钙影响下的变化趋势。结果:①在mRNA水平,阿托伐他汀钙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所表达的E-选择素与细胞黏附分子1均具有浓度依赖性。②阿托伐他汀钙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mRNA呈促进作用,即阿托伐他汀钙在0~10μmol/L的浓度区间内,随着其浓度由0,0.005,0.01μmol/L渐升至10μmol/L,E-选择素mRNA的表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③阿托伐他汀钙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呈双向性,具有浓度差异性。即随着阿托伐他汀钙浓度由0,0.005,0.01μmol/L升至0.05μmol/L,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在高浓度(0.05~10μmol/L)区间,随着阿托伐他汀钙浓度0.05,0.1μmol/L渐升至10μmol/L,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的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在基因水平,阿托伐他汀钙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有着确切的调节作用,且存在着浓度依赖性,并在不同的浓度区间,对不同的黏附分子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可引起E-选择素表达增加。在人体脑血管中,E-选择素主要是介导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粘附。在人体脑卒中后,46%的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sE)浓度在24~36h内升高,但大多数患者的sE在后续几天内降低到初始浓度。在多种动物局部大脑缺血模型中,使用抗E-选择素IgG抗体治疗后,动物存活率增加。由于对人体进行抗ICAM-1等其他粘附分子治疗的失败,以及E-选择素在脑卒中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因而人们越来越重视对E-选择素作用的拮抗,且强调使用人源性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CpG ODN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观察其TLR9 mRNA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表达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时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10μM CpG ODN(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处理正常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别于0 h、6 h、12 h、24 h、48 h、72 h时间点,以RT-qPCR法检测TLR9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CAM-1、E-选择素表达情况。结果:TLR9 mRNA表达在实验组6 h、12 h、48 h、72 h时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在6h、48h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组;实验组ICAM-1和E-选择素表达水平除0h时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ICAM-1在24h组时最高,E-选择素12h表达水平最高。结论:Cp G ODN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TLR9,可呈双峰样高水平表达,且ICAM-1和E-选择素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陈文彬 《新医学》2001,32(3):138-139
1 引 言 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首先引起炎症效应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被激活,并释放许多前炎症反应细胞因子PIC,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磷脂酶A2、白细胞介素IL及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这些PIC又激活了中性粒细胞(PMN),使其聚集于肺循环中,并附着在肺毛细血管内皮表面,促使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并与PMN相互作用,通过产生和释放各种介质,如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包括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类 物质,与蛋…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对急性肺损伤(AL1)大鼠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和阿司匹林(ASA)对AL1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制备AL1大鼠模型。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L1组、LMWH组和ASA组,每组15只。观察NF-κB、ICAM-1和P-选择素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LI组肺组织NF-κB活性显著增强;ICAM-1、P一-选择素明显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膜(P均〈0.05);LMWH组和AsA组NF-κB、ICAM-1、P-选择素活性降低,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明显减轻,ASA组治疗效果优于LMWH组(P均〈0.05)。结论NF-κB活化在AL1发病机制中起作用,NF-κB参与活化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并且调控ICAM-1、P-选择素基因的表达进而造成肺组织损伤。LMWH通过改善微循环,间接抑制NF-κB活化,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进而减轻肺损伤。ASA通过抗氧化特性直接抑制NF-κB活化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可溶性E-选择素分子是由内皮细胞分泌或膜表面E-选择素分子脱落形成^[1]。E-选择素由内皮细胞表达,以受体配体的方式发挥作用,参与体内炎症细胞的滚动、游走过程。受炎症、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增多等多种刺激时,E-选择素分子开始脱落可致使血浆中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提高。因此血浆中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具有调脂作用的阿托伐他汀钙在不同浓度下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方法:①实验于2002-05/2003-1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将健康婴儿脐带进行无菌处理,用D-Hank’s液冲洗脐静脉,1g/L胶原酶消化、离心,置于37℃、体积分数0.05 CO2培养箱中培养,选择第2,3代细胞作为实验用。②用肿瘤坏死因子40μg/L、不同浓度(0.005~1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钙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h后,提取细胞的总RNA,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mRNA水平进行分析。③用曲线图表示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钙影响下的变化趋势。 结果:①在mRNA水平,阿托伐他汀钙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所表达的E-选择素与细胞黏附分子1均具有浓度依赖性。②阿托伐他汀钙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mRNA呈促进作用,即阿托伐他汀钙在0~10μmol/L的浓度区间内,随着其浓度由0,0.005,0.01μmol/L渐升至10μmol/L,E-选择素mRNA的表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③阿托伐他汀钙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呈双向性,具有浓度差异性。即随着阿托伐他汀钙浓度由0,0.005,0.01μmol/L升至0.05μmol/L,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在高浓度(0.05-10μmol/L)区间,随着阿托伐他汀钙浓度0.05,0.1μmol/L渐升至10μmol/L,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的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结论:在基因水平,阿托伐他汀钙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有着确切的调节作用,且存在着浓度依赖性,并在不同的浓度区间,对不同的黏附分子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中细胞黏附分子和白细胞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是目前外科学和危重病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由脓毒症诱发的脓毒性休克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血管功能不良、器官衰竭 ,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在组织学上 ,脓毒症病灶以显著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白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使白细胞向脓毒症病灶移动 ,而细胞黏附分子 (CAM)在这两种细胞间的协同表达调控这一作用。CAM被促炎介质广泛上调后 ,促使中性粒细胞向非感染组织移行或浸润于感染部位 ,中性粒细胞释放细胞毒性产物并导致组织损伤 ,从而引发器官功能不全。因此 ,抑制CAM的治疗对改善脓毒性休克有益。1 黏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