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活在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地区儿童听力减退原因。方法收集2002年~2005年我院门诊及住院3~15岁儿童听力减退资料,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儿童听力减退的原因。结果高原地区儿童听力减退的主要原因是中耳炎,耳毒性药物引起的儿童听力减退不容忽视。结论对于儿童听力减退患者,应及时有效地治疗,耳毒性药物引起的听力减退应引起当地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听力减退是老年生理功能衰退所致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听力减退几乎是每个老年人必有的潜在变化,但个体的身体状况,对听力减退出现早晚和轻重程度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对60岁以上老年耳聋与其本身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谢聪  赵辉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2):185-185
脑血管疾病患者约25%伴有言语障碍,严重影响了与他人的交流,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我们对31例脑卒中伴言语障碍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语言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纯词聋这种特殊病例进行观察研究及其治疗方法的讨论。方法通过对纯词聋患者的言语障碍诊断和治疗观察纯词聋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疗效。结果和结论纯词聋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言语障碍类型,治疗时不能单纯运用言语治疗的方法,应结合认知——心理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521例言语障碍患者的病因分析发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发病率存在差异(P<0.05).同时还发现造成言语障碍的病因以聋哑为主(32例.62.6%).其次为脑功能障碍(112例.21.50%)。  相似文献   

6.
单文军  孔亮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84-184
目的:通过整理和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梗死与言语障碍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都经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后,采用临床失语症和心理学检查方法作为检测患者是否失语及失语程度的标准。结果:脑梗死所致言语障碍与梗死部位大小、数目有关,同时绝大多数患者为左侧大脑半球受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书写障碍.多数患者有自然恢复的趋势且恢复缓慢。结论:半球优势相对不同,相对分工,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补充,互相代偿,因此,脑梗死所致言语障碍的恢复需加强心理治疗、言语功能训练并配合理疗。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且中风病者有30%~40%有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中风病人的生存质量。祖国医学对中风言语障碍描述散见于各家著述中,有“瘖痱”、“风懿”、“风暗”、“舌强难言”、“舌蹇语涩”、“不语”等记载,中风言语障碍的针刺治疗古今文献亦有记述,其疗效亦得到了临床的验证,兹就十五年来针刺治疗中风言语障碍的文献作一概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同时,本文提出了针刺治疗此病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药物特别是氨基甙类抗生素所致的听力减退,已引起人们注意,但红霉素致听力减退,尚属少见。我们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冯××,男,34岁,病历号288。因畏寒发热伴左侧大腿酸痛半个月于1986年4月12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89年1月至6月对35例门诊听力减退儿童进行听力学检查,并对鼓室曲线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一、方法本组听力减退儿童35例(68耳),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1(8/(12))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先测试听力减退的程度。5例年龄较大.能配合检查者用Madsen OB22型纯音测听仪检测,30例年龄小,不能配合主观测听者用MadsenERA2250型脑干电反应测听仪检测.然后全部病人用Rion RS30型声阻抗测听仪检测鼓室压力、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面肌痉挛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原发性面肌痉挛88例,所有患者均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展开为期1年随访,治疗优良率为20.00%;面瘫发生率为10.23%,术侧听力减退发生率为13.64%。随着听力受损不断加剧,患者发生永久性听力减退的可能性越大;耳脑胶的应用对面肌症状消失有影响,同时可导致患者发生听力减退的几率增加。结论在面肌痉挛临床治疗中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显著疗效,但可能发生听力障碍这一永久性并发症,在治疗中应慎用医用耳脑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在听力减退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江苏省进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耳疾与听力减退流行病学调查中不能配合纯音测听的人群进行耳声发射检查,包括婴幼儿、部分儿童和特殊成人,共259例。结果 259例中21例耳声发射未通过,未通过率8.1%。21例中耵聍阻塞8例,中耳炎5例,耳道狭窄2例,智力障碍合并耳廓畸形和耵聍阻塞1例,原因不明5例。结论耳声发射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无创、客观等优点,可推广运用到听力减退流行病学调查,尤其是作为学龄及学龄前儿童的听力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多甙片致听力减退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服雷公藤多忒片导致急性检细胞减少症已有报道,引起听力减退还未见报道。现将服用雷公藤多成片致听力减退的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4岁,因患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于1995年9月8日入院。入院当日给予达美康、降糖灵、卡托普利、心血闪等药治疗及雷公藤多忒片(福建省三明制药厂,批号940501)口服,10mg,t饲。服药后第6天出现听力减退,逐日加重,致听不清医生的问诊,无耳呜及眩晕。疑用药所致,因达美康等药系该患者长期服用之药物,从未出现听力减退。雷公藤多成片系第一次应用,遂先予停用。第3天后听力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3.
王幼勤 《贵州医药》2004,28(11):1045-1046
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有1770万听觉及语言残疾患者(占总人口的2.04%),且听觉残疾为各类残疾人之首位。听力损失严重影响人们交往和社会发展,因此预防聋和听力减退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项目。在我省参加WHO预防聋和听力减退项目之际,有必要了解我省耳聋流行病学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穴位注射结合言语训练治疗儿童脑瘫伴言语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3例言语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2组在采用相同运动和言语训练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6穴位注射,治疗组使用mNGF 18 μg(≥9000AU,1支),隔日1次,每次4~6个穴位,14次为1个疗程,停药7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言语功能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mNGF穴位注射结合言语训练能更好地提高儿童脑瘫伴言语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避免首发症状为突发性听力减退的听神经瘤的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6年收治12例首发症状为突发性听力减退的听神经瘤病例,均有误诊为突发性耳聋史。结果听力学检测纯音测听、听眭脑干反应、耳声发射对诊断有意义。影像学检查能确诊。结论突发性耳聋应常规排除听神经瘤,听力学检查综合分析可疑听神经瘤者,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突发性耳聋治疗无效,也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常常存在着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饮食障碍等症状,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运用护理程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沈洪  袁素仙等 《云南医药》2002,23(6):444-446
目的 了解腭裂患者的中耳功能,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情况以及腭裂修复术后中耳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医院待手术的腭裂患者316例(632耳)进行病史询问,常规检查,纯音测听,鼓室功能检测等分析,术后追踪观察半年,结果 (1)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为53.96%,(2)中耳功能障碍普遍,轻度听力减退占48.10%;中度听力减退占25.20%;鼓室图B型曲线占44.30%;C型曲线占20.40%,反映正常鼓室功能的A型曲线仅占25.50%。(3)手术修复后半年追踪观测中耳功能改善。听力提高。结论 腭裂患者中耳病变高发与其咽鼓管功能受损有关,听力减退普遍存在是腭裂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选择适当手术,早期修复腭裂是保护,改善中耳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肾炎被认为系伴X 性遗传的慢性肾脏病,亦有认为其亚型属常染色休显性遗传。本院近年来发现一家系有8名患者,兹报告如下:例1(Ⅲ_5)先证者冯×,男,36岁。住院号83915。1983年12月22日因贫血轻度浮肿二年,听力减退加重半年入院。患者十岁左右起听力减退,二年来贫血、乏力,半月来夜尿多,视力模糊,听力减退加重。入院时BP200/110,,高频率耳聋,外眼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红细胞245万,血小板7.6万,血尿素氮56mg/dl,血肌酐3.3mg/dl,CO_2-CP44.8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结合”疗法治疗脑卒中言语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三结合”疗法,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脂水平有较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三结合”疗法治疗脑卒中言语障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林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16-1317
目的 探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32例有不同程度肢体瘫痪或言语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及实施系统化护理.结果 静脉溶栓后,患者肌力有明显提高,言语障碍在溶栓后也明显改善.其中基本治愈10例,显效17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有2例出现出血性并发症,皮下淤斑1例,1例于溶栓后6h出现少量继发性颅内出血.结论 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