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限度和难度,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材料与方法:对10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球溃疡97例,球后溃疡9例,发现龛影51例,其中俯卧右前斜位发现龛影35例,仰卧左后斜位发现14例,仰卧右后斜发现2例。球部变形82例,激惹征象66例,幽门痉挛8例。结论:掌握十二指肠解剖特点,采取适当体位及加压,可提高十二指肠溃疡的检出率,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十二指肠溃疡确立诊断、随访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低毫安X线诊断机(200—500mA)做胃肠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的能力和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1984—2005年资料齐全接受胃肠X线检查患者共计638例,其中常规钡餐检查214例,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424例,其中两种方法都进行了检查的214例,检查的范围从食管入口至十二指肠蔡氏韧带,将两种检查方法的造影摄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钡餐检查的214例中,阳性率为33.64%,低张气钡双重造影424例中,阳性率为72.64%。先做常规钡餐检查,隔10~20天再做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的214例中,阳性率为64.49%,阳性率提高30.85%。本组患者638例,阳性380例,总阳性率为59.56%。结论目前钡餐对胃肠道的检查仍然是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应用低毫安X线机熟练开展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检出阳性率和诊断疾病准确率均较高,是其他检查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很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各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良、恶性胃溃疡的X线表现。结果230例良、恶性溃疡,其中良性溃疡149例(64.8%),恶性溃疡81例(35.2%)。结论胃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十二指肠憩室的X线表现及特点,提高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能力。方法收集我科2006-01—2011-06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50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X线表现及特点,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憩室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内后壁,尤其是壶腹周围。检出憩室58个,其中单发42例,占84%。多数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容易误诊。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和十二指肠镜是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胃镜确诊的4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组)和51例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对照组)的上腹部平扫及增强CT,比较组间十二指肠球部肠壁厚度、肠壁强化程度[动脉期及门静脉期CT值与平扫CT值的差值(ΔCT动脉期和ΔCT门静脉期)]、强化方式、黏膜面CT表现及周围脂肪间隙改变,绘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诊断溃疡的ROC曲线,计算其AUC,评价其诊断效能;计算溃疡组CT漏诊率。结果 溃疡组十二指肠球部肠壁厚度[(7.52±2.30)mm]大于对照组[(2.89±0.75)mm,t=12.76,P<0.01],2组肠壁ΔCT动脉期及ΔCT脉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0.80,P均>0.05)。溃疡组十二指肠球部肠壁分层样强化、黏膜面不规则及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56.12、65.94、45.71,P均<0.01)。根据十二指肠球部肠壁厚度、强化方式、粘膜面CT表现及周围脂肪间隙改变诊断溃疡的AUC分别为0.99、0.90、0.93及0.84。溃疡组CT漏诊36例,漏诊率81.82%(36/44)。结论 肠壁增厚、分层样强化、黏膜面不规则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典型CT表现,准确识别有利于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龙门县消化性溃疡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消化性溃疡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7年间胃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在3500例胃镜检查查中检出消化性溃疡1134例,检出率为32.4%。(2)本组消化性溃疡中,男841例(74.2%),女293例(25.8%),男女之比为2.9:1:(3)消化性溃疡中在冬春季发病分别占31.8%和41.0%。(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发生在前壁占55.9%,胃溃疡发生在胃窦部66.7%。结论:本地区消化性溃疡检出率高,男性溃疡病明显高于女性,溃疡病好发于寒冷及气温变化大的季节。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X线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分析十二指肠癌病人的X线表现,并结合超声,内镜进行分析,方法:5例中4例进行X线检查,1例低张造影,其中X线与B超确诊1例,X线与内镜确诊1例,CT诊断幽门醒阻1例,结果:X线检查4例,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可见不规则狭窄,僵硬,1例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显示环地狭窄,X线用手术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结论:X线检查出超声,CT,内镜检查更有效的显示十二指肠癌的异常表现,X线检查能做到对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早期食管癌的X线诊断:附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堂 《临床医学》1997,17(7):38-39
根据36例早期食管癌(以下简称EEC)的X线表现,以X线气钡双重造影,低张力气钡双重造影检出率最高,为83%。电视下多轴位,立卧位,重点观察食管粘膜皱襞形态、食管舒张度、柔软度及管壁光滑度,以期提高EEC的X线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双重对比造影X线征象。材料与方法:对采用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剂检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着重分析X线表现探讨其X线特点。结果:多发结节型6例(40%);充盈缺损型3例(20%);溃疡型5例(33%);胃黏膜皱襞异常肥大9例(60%);多种形态病灶并存11例(73%);病变范围超过5cm者12例(80%);多发者13例(90%);胃壁增厚僵硬13例(90%);胃蠕动减弱但存在者15例(100%);胃腔明显缩小且狭窄者1例。结论:病变多形性、多灶性、浸润范围广,胃壁增厚但保持一定的柔软性和蠕动型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重要X线征象,且X线表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常不成比例。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运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诊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穿孔32例、胃穿孔28例,分别对患者行X线检查与螺旋CT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组诊断率95.00%(30...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结肠炎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气钡双重造影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由于缺血性结肠炎-过型多见,因此我们对10例患者在短期内作了多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观察其变化。结果:X线主要表现为:①指压痕;②管腔狭窄;③多发龛影;④囊袋状改变。结论:钡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数日到数周内动态观察可发现明显的变化,有助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灭滴灵三联疗法,并与33例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行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灭滴灵三联疗法分别治疗4周和2周对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停药2个月后复查,胃溃疡HP根治率分别为86.1%(31/36)及68.9%(20/33),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8.9%(32/36)及3.6%(21/3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根治率分别为86.1%(26/30)及63.3%(19/30),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27/30)及20/30(66.7%)(P〈0.05),治疗不良反应少。结论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能有效根除老年人消化性溃疡HP感染,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杨力  李初俊 《临床医学》2007,27(5):36-37
目的了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胃癌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无选择地收集国内文献近年来公开报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胃癌163例,加上本院5例共168例,所有病例均经内镜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胃癌占同期镜检人数的0.11%(102/92982),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0.65%(139/21243),占胃癌的2.9%(86/2951),占复合性溃疡的3.0%(23/779),男女之比为3.0∶1,中位年龄49-63岁,平均56.4岁,病程2个月-40年不等,常见症状有腹痛、呕血及黑便、纳差、消瘦等。病灶近一半位于胃窦及角切部,Borrmann分型以Ⅱ型及Ⅲ型为主(占79.3%),病理以管状腺癌多见(占61.7%),其次为低分化腺癌(占19.2%)及印戒细胞癌(10.0%)。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胃癌临床无特异性症状,故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后,切不可忽视对胃部的全面观察,并应常规活检,发现胃部癌肿后,仍应尽可能进入十二指肠,以发现是否有共存病变,为选择手术方式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胃超声造影、胃镜、X线钡餐三种方法对诊断上消化道溃疡的价值。方法参照病理检查结果,对胃超声造影、X线钡餐及胃镜对消化性溃疡定性及定位进行比较。结果94例患者胃镜共检出166个溃疡,超声检出103个,X线钡餐检出97个,166个溃疡均经病理证实,胃镜符合率100%;超声诊断符合率62%;X线钡餐符合率58.4%。结论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溃疡的金标准,而X线钡餐及超声对上消化道溃疡有较大诊断价值,但无法替代胃镜。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超声表现及其定位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声像图表现及超声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证实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果手术证实超声定位的31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部位全部符合。直接声像表现为局部胃窦或十二指肠球部壁全层中断,胃肠腔内外回声贯通,可见"漏斗征"、"通道征"声像图。间接声像表现有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积液,穿孔断端向内塌陷,肝下间隙大网膜增厚包裹等。结论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弥补了X线检查无法定位的缺陷,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在结肠息肉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1月采用低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264例患者,并与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进行诊断符合率和诊断漏诊率比对。结果本组采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264例患者,检查结肠息肉X线征象阳性135例,阳性率51.13%;单发结肠息肉95例,多发40例,息肉直径大小5—35mm。〈2cm结肠息肉41例,〉2cm结肠息肉94例。乙状结肠71例,降结肠39例,横结肠2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阳性132例,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阳性135例,诊断符合率97.77%;纤维结肠镜检查阴性121例,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阳性129例,诊断漏诊率5.94%。结论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痛苦小,能全而了解整个结肠和阑尾的情况,对结肠的解剖和各段结肠的位置显示较真实,同时也能观察到结肠外病变对肠壁的影响。与纤维结肠镜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97.77%,诊断漏诊率5.94%。可以做为对结肠息肉诊断首选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17.
超声显像诊断消化性溃疡4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服用胃肠造影剂,再用超声显像观察胃、十二指肠的形态、胃肠壁结构的变化。结果超声诊断胃溃疡的符合率87.5%(21/24),不符合率12.5%(3/24),其中2例胃恶性溃疡超声未明确良恶性的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符合率83.3%(15/18),不符合率16.7%(3/18)。结论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有实用价值,尤其对浆膜层及其周围组织可同时进行诊断,与内镜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超声特点、检查及诊断方法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9000余例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病人,57例超声诊断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声图像特征、检查方法、注意事项。结果:57例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病人,48例经胃镜证实,9例不宜做内镜检查的经X线钡餐造影及治疗后随访检查确诊.超声图像主要特征表现为:胃内潴留物、肠腔狭窄、肠壁增厚水肿、不全梗阻、与周围组织粘连及动力学的改变。结论:超声能准确的反映溃疡的大小、病变的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伴有梗阻情况下更能体现超声检查的优势,应该作为临床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杨存社 《临床》1995,2(1):28-29
本文对具有典型空腹痛或夜间痛,进食后或口服制酸剂后缓解,临床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1020例,行内镜和/或病理检查以确定病因,结果287例(28.1%)确诊为DU(DU组),733例(71.9%)为Moynihan综合征(非DU组),其病因中包括上消化道进展期恶性肺瘤73例(9.96%),两组临床特征相比较,后者女性相对多见(P<0.01),年龄偏大(P<0.05),疼痛发作特征,程度,病程相似(P>0.05),出血者少,结果表明,依据临床特征诊断DU不可靠,须尽早行胃镜检查确诊,防止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漏,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低张法肠系声学造影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第一组对82例经胃镜、X线钡剂造影确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降部憩室行饮水法与改良低张法肠系系声学造影对比。第二组对临床可疑的37例小肠疾病患者行甘露醇法与改良低张法肠系声学造影对比,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第一组病灶显示率从45.1%(37/82)提高到90.2%(74/82)。第二组病灶检出从13例增加到17例,提高了30.8%(4/13)。改良低张法肠系声学造影比传统造影法能更加明显地消除肠道气体,更充分驰张肠腔,提高病灶显示率。结论: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