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hen GL  Lü H  Bi HY  Zhang W  Yao S  Tu P  Yu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912-1915
目的 探讨皮肌炎患者骨骼肌内微血管的免疫病理改变规律。方法 对12例皮肌炎患者进行肌肉活检。选择10例非皮肌炎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常规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和针对血管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一抗体包括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抗血栓调节蛋白(TM)抗体和抗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抗体。结果 所有患者出现束周分布的肌纤维变性和肌束衣内小血管周围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显示肌纤维间毛细血管深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毛细血管的vWF、TM和eNOS在束周区域分布显著减少,肌束衣处的微小动脉和静脉的TM和eNOS也减少。结论 皮肌炎的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除毛细血管外,可以出现在其他微血管。TM以及eNOS在血管内皮细胞减少提示血管的抗凝和舒张功能下降。皮肌炎是一种弥漫性炎性血管内皮细胞病。  相似文献   

2.
<正>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累积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常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是MPA重要的诊断依据。MPA还可同时存在其他自身抗体,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抗GBM)抗体,抗磷脂抗体等。ANCA和抗GBM抗体双阳  相似文献   

3.
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主要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和显微镜下多动脉炎(mycroscopic polyangilitis,MPA)。因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密切相关,故又称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本病多见于老年病人,高峰发病年龄为55~70岁。MP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常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临床上以血尿和咯血为主要症状。80%的病人化验P—ANCA阳性。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小血管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旻  赵明辉 《中国医刊》2007,42(1):7-10
系统性血管炎是指以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例如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发性是指目前病因不明者。根据受累血管的大小将系统性血管炎分为3类,即大血管炎、中等血管炎和小血管炎,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部分疾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密切相关,后者是其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工具,因而称之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它包括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5.
抗内皮细胞抗体与血管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存在许多分子或某些分子在细胞受刺激后表达,其中包括有与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结合的抗原。AECA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因此,AECA被认为是一常见的血清学特征指标和血管受损、血管炎的标志与血管炎病变活动如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小球肾炎、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磷脂抗体(APLA)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PLA)和狼疮抗凝物质(LAC)。静脉或(和)动脉血栓形成、反复自然流产及血小板减少为APLA综合征的三大主征。该综合征需与SLE血管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DIC、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相关的血栓症等相鉴别,危重型进展 急剧,多脏器广泛性微血管血栓栓塞性病变和功能衰竭,预后不良。治疗上除肝、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外,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的选择联合应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血管炎患者血浆可溶性CD146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检测可溶性黏附分子CD146(sCD146)在不同血管炎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分析其与血管炎病情活动的关系及发病机制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夹心ELISA法检测29例系统性血管炎(8例白塞病,10例韦格纳肉芽肿,8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3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sCD146水平,分析其与病程、年龄、血清肌酐(Scr)、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指数(BVAS)的相关性。观察其中15例患者活动期及好转期sCD146的动态变化。 结果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组血浆中sCD146的水平为(403.2±144.1)ng/mL,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 (p<0.01),其水平与年龄和Scr相关,与炎症指标和BVAS无关;其他各组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活动期及好转期sCD146的水平分别为(336.1±124.2) ng/mL和(414.3±147.4) ng/mL,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3)。结论 MPA患者sCD146的水平明显升高 (p<0.01),与年龄和Scr相关,也许反映了广泛而严重的微、小血管内皮细胞(EC)损伤。  相似文献   

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一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并累及中、小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突出特点是病人血清ANCA多识别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其中多数为显微镜下型多动脉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即使临床诊断为Wegener肉芽肿(WG)的病人,其ANCA识别MPO者也达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9.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WG)、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显微镜下多动脉炎(MPA)。该病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肾脏受累多进展迅速,造成不可逆的终末期肾衰竭,肺受累可引起大咯血而危及生命[1]。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的大小、类型及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0.
邵俊华  薛静 《浙江医学》2014,(4):321-323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是一类抗中性粒细胞胞质的自身抗体,其靶抗原主要为丝氨酸蛋白酶3(PR3)或髓过氧化物酶(MPO),与ANCA密切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称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根据2012年欧洲风湿病年会(EULAR)颁布的最新分类方法[1]可分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本文回顾了25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尽早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氏肉芽肿病(WG)、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该病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肾脏受累多进展迅速,造成不可逆的终末期肾衰竭,肺受累可引起大咯血而危及生命。但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充分的护理多可控制病情进展,甚至可使病情逆转。  相似文献   

12.
1原发性小血管炎1.1概念按1994年ChapelHill国际会议标准.是指发生在小动脉、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的纤维蛋白样坏死性小血管炎。随着累及器官不同,临床呈现多种多样的血管炎综合征,常伴重叠现象。代表疾病为显微镜多动脉炎(MPA)、Wegener肉芽肿(WG)、非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小球肾炎(NCGN)及变态反应性肉芽肿(Chung-Strauss)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80%~90%累及肾脏.组织学出现小血管炎及伴有新月体形成的纤维蛋白样坏死性肾炎,疾病活动期血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69例MPA患者资料。结果①男30例,女39例,平均65岁。②临床表现:78.2%发热,46.3%体重下降;肾脏主要表现为中小量蛋白尿(76.8%)、血尿,部分呈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3.2%),肾脏病理特点为新月体形成、坏死性血管炎;肺部表现以肺间质纤维化(55.1%)和肺泡出血(8.7%)为主;其他包括周围神经病变(23.2%)、皮疹(17.4%)、消化道出血(13.0%)等。③65例(94.2%)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63例为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④全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4冲击),超过90%接受环磷酰胺治疗,9例血液透析,3例血浆置换。⑤经治疗,63例好转出院,6例因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 MPA多发于老年患者,肾脏受累突出,病理特点多见于新月体形成和坏死性血管炎,肺部、周围神经、皮肤病变等,以MPO-ANCA阳性为主,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及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荣艳 《疑难病杂志》2007,6(7):438-440
1概述系统性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多根据受累血管大小分类。原发性小血管炎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韦格纳肉芽肿(WG)及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均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相似文献   

1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又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是西方国家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就是体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因此又称之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相关的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和原  相似文献   

16.
兰红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29-30,33
目前,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仍是临床难题,本文对与NPSLE相关的自身抗体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NPSLE的发病机制和诊断的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导致颅内小血管病变,因此NPSLE可能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在NPSLE中,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可能改变了胶质细胞膜电流而致病。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在NPSLE患者中可能通过血脑屏障,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神经元凋亡而致病。抗磷酸丙糖异构酶抗体可与神经元相关蛋白结合引起神经元凋亡,并通过激活补体和巨噬细胞引起神经元和轴突变性,可能导致NPSLE发病。抗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可能是NPSLE的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内皮细胞抗体(AECA)是一组可以和血管内皮细胞反应的抗体,常在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检出。研究发现AECA与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结合,通过免疫炎症反应,介导血管炎性损害,参与结缔组织病发病过程。本文就AECA检测方法、与结缔组织病和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 cytopasmic antibody,MPO-ANCA)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asmic antibody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是我国AAV患者血清中的最主要自身抗体。临床研究报道,MPO-ANCA阳性母亲可通过胎盘传递自身抗体,导致新生儿出现MPO-ANCA相关性血管炎(MPO-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MPO-AAV)的临床表现(肾小球肾炎和肺出血)[1];AAV患者MPO-ANCA滴度与肾小球新月体形成数目及疾病的活动性相关[2-3]。Mark等[4]使用人MPO抗原主动免疫实验鼠,Xiao等[5]使用纯化的MPO-ANCA被动免疫实验鼠,均成功获得MPO-AAV的动物模型,目前研究[6-8]显示,MPO-ANCA为MPO-AAV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其可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粘附和脱颗粒等炎症反应,导致 AAV 的临床损害。这一观点被已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9.
微镜下多血管炎是一种系统性的小血管炎症,常伴有特征性的皮肤和肌肉骨骼症状。微镜下多血管炎是抗中性粒细胞浆自身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中的一种,与抗髓过氧化物酶(M PO)-ANCA高度相关。M PO-ANCA的滴度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且有致病作用。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早期的皮肤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门脉高压患者血浆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相互作用。方法:免疫共沉淀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个有力工具。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浆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UVEC)后,在0、15、30、60和120min时收集细胞,利用该技术检测对Hsp90和eNOS相互作用的影响。细胞裂解液分别用抗eNOS抗体和抗Hsp90抗体沉淀蛋白复合体.经SDS~PAGE电泳和转膜后,再分别用抗Hsp90抗体和抗eNOS抗体进行免疫识别。结果:本实验分别检测出了eNOS和Hsp90的表达,说明Hsp90和eNOS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Hsp90和eNOS对刺激产生的反应有时相性,一般在刺激30min后Hsp90的量有明显增加,进一步说明Hsp90对eNOS调节NO的产生起关键的作用。结论:门脉高压患者血浆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Hsp90与eNOS结合,增强eNOS的生物活性,使NO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