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本院一共收治51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患者均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均给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手术病理学诊断,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出的宫颈癌转移淋巴结数量与手术病理学比较无差异(P>0.05)。宫颈癌的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ADC值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出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有利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辅助临床有效鉴别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纳入的68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观察主体,均接受常规MRI扫描、DWI观察,在工作站中进行图像分析,测量、比较肝转移瘤、肝细胞癌、肝囊肿、肝血管瘤的ADC值。结果:肝囊肿ADC值高于肝转移瘤、肝细胞癌、肝血管瘤(P<0.05),而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的ADC值无差异(P>0.05)。结论:DWI观察并测量获得的ADC值,可较好的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大力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静态超声弹性成像对判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诊治98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共107个肿大浅表淋巴结.107个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均经病理学证实其良恶性.采用灰阶超声进行病灶检查,记录淋巴结的长、短径,并计算其比值.对病灶行超声弹性成像,将感兴趣区域(ROI)内病灶区与周围组织硬度相比较,并对弹性图进行分型.结果:恶性淋巴结弹性分级≥Ⅲ级者占77.33%(58/75),良性淋巴结弹性分级≤Ⅱ级者占68.75%(22/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淋巴结长短径比<2者占90.67%(68/75),良性淋巴结长短径比>2者占53.13%(17/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弹性分级与长短径比两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图分级对判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有诊断价值,但是作为诊断方法,较淋巴结长短径比值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长、短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结的ADC值及长、短径对鉴别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确定转移性淋巴结82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24个: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P=0.001)、短径/长径(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分别为(0.86±0.20)×10-3 mm2/s和(1.05士0.30)×10-3 mm2/s(P<0.001),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10 mm组内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P<0.01);淋巴结短径、短径/长径的AUC分别为0.623、0.599,所有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的AUC分别为0.740、0.792及0.731,故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用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68.2%.结论 3.0T MRDWIBS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利用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径线.  相似文献   

5.
杨丽  时高峰  刘辉  翟英敏  周涛 《临床荟萃》2011,26(12):1082-108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 dimaging,DWI)反映的是水分子的微观运动情况,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病变状况。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的应用得到了开展,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身DWI(WB-DWI)在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之间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筛选出经临床确诊的淋巴瘤患者25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20例,同时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WB-DWI及T2抑脂轴面扫描,记录所有异常淋巴结及正常对照组淋巴结的ADC值,将淋巴瘤组与正常组间、淋巴结转移瘤组与正常组间、淋巴瘤组与转移瘤组间ADC值进行两两比较,探讨ADC值在恶性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试图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间的最佳鉴别诊断阈值(OT)。结果淋巴瘤组ADC值为(0.70±0.13)mm2/1000 s,淋巴结转移组ADC值为(0.94±0.14)mm2/1000 s,正常对照组ADC值为(1.23±0.24)mm2/1000 s,经独立样本t检验,淋巴瘤组与淋巴结转移组间ADC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16.395,P0.05),淋巴瘤组与正常对照组间ADC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14.876,P0.05),淋巴结转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ADC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7.851,P0.05)。通过ROC曲线,得出在ADC值0.79时,AZ值=0.910,其对应灵敏度90.3%,特异度80.6%,此时准确指数最高,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全身DWI在全身恶性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ADC值的定量分析能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MR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分析不同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乳腺病变患者行APTWI及DWI,测量并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ADCmin)及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3.5 ppm)]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良恶性病变中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共70个病灶纳入研究,包括32个良性(良性组)和38个恶性病灶(恶性组)。良性组ADCmean、ADCmin及MTRasym(3.5 ppm)值均高于恶性组(t=-5.63、-5.94、-0.24,P均<0.05);ADCmin、ADCmean及MTRasym(3.5 ppm)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50、0.827及0.729(P均<0.01);ADCmin的AUC大于MTRasym(3.5 ppm)值(Z...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技术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41例,共50个淋巴结。其中非特异性炎症性淋巴结23个,结核性淋巴结2个,淋巴瘤5个,转移性淋巴结20个。所有淋巴结均经活检病理或抗炎治疗后随访证实。所有淋巴结于术前或治疗前均行常规超声、VTI及VTQ检查。绘制常规超声、VTI技术、VTQ技术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操作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常规超声、VTI技术、VTQ技术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最佳界值,计算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最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联合应用常规超声、VTI、VTQ技术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ROC曲线显示,以淋巴结二维灰阶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评分=9分为最佳界值,常规超声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84.0%、80.0%、82.6%、77.8%;以VTI分级=3级为最佳界值,VTI技术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64.0%、76.0%、71.0%、84.2%;以SWV值=2.755 m/s为最佳界值,VTQ技术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2.0%、86.0%、90.9%、82.1%。定义常规超声+VTI+VTQ串联法为常规超声、VTI技术、VTQ技术同时诊断为恶性浅表淋巴结才能确诊为恶性,否则为良性;定义常规超声+VTI+VTQ并联法为常规超声、VTI技术、VTQ技术中的一种方法诊断为恶性浅表淋巴结即确诊为恶性,否则为良性;常规超声+VTI+VTQ串联法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特异度与VTQ技术一致,达到92.0%,而敏感度、准确性较单纯应用常规超声、VTI技术、VTQ技术均明显下降,分别为64.0%、78.0%;常规超声+VTI+VTQ并联法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较单纯应用常规超声、VTI技术、VTQ技术明显提高,达到100%,但特异度、准确性则均较单纯应用常规超声、VTI技术、VTQ技术有所下降,分别为64.0%、82.0%。结论常规超声、VTI技术及VTQ技术对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应用常规超声、VTI技术及VTQ技术能有效提高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9月。收集采用DWI进行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性试验。结果采用Meta-Desic 1.4软件、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研究病灶共657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其合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95%CI (0.74,0.95),P=0.0001],0.88[95%CI (0.83,0.92),P=0.06]。ROC曲线的AUC为0.93。结论:ADC值测量有助于卵巢病变的良恶性鉴别,DWI能够对卵巢良恶性病变进行辨别。  相似文献   

11.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鼻咽癌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3.0T MR颈部扩散加权成像(DWI)区分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及适宜的b值.方法 采用GE 3.0T MR及颈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对50例鼻咽癌患者及20名志愿者行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DWI,分别使用4组b值(600、800、1000、1200 s/mm~2)扫描,将鼻咽癌组中判断为转移的淋巴结与志愿者组的淋巴结ADC值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b=600、800、1000、1200 s/mm~2时,鼻咽癌转移淋巴结ADC值(×10~(-3) mm~2/s)分别为0.808±0.112、0.769±0.098、0.732±0.095、0.696±0.083;正常对照组良性淋巴结ADC值(×10~(-3) mm~2/s)分别为0.993±0.172、0.967±0.165、0.903±0.157、0.855±0.122.转移淋巴结ADC值明显低于相应良性淋巴结(P<0.05).当b=800 s/mm2,ROC曲线上ADC诊断阈值取0.873×10~(-3) mm~2/s时,鉴别诊断鼻咽癌转移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敏感度为88.41%,特异度为69.43%,准确率为75.22%,既能兼顾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数值.结论 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的MR成像技术,DWI有助于区分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用于鉴别浅表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连续观察117例246个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血流灌注类型、血管数目、分布及其血流分级。结果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淋巴结炎表现为中心型灌注血流;淋巴结结核与转移淋巴结相似,多为周边型灌注;被淋巴瘤侵入的淋巴结呈高灌注,在中心及周边均可有彩色血流显示。良性肿大淋巴结所显示的血管外形多粗细均匀、平直,分支少,走行规则、对称,血流分级0~Ⅱ级;而恶性肿大淋巴结所显示的血管外形多粗细不均、杂乱,分支多,走行移位、扭曲,血流分级Ⅱ~Ⅲ级。结论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更适合观察浅表肿大淋巴结内部血流。结合血流灌注类型、分布形态及其血流分级,更能准确完整地显示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血流特征,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但存在部分交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对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2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二维灰阶超声联合CDFI、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MI及CEUS鉴别诊断良性淋巴结、淋巴瘤及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准确率。并以CEUS为金标准,分析淋巴结内微血管分布类型。结果 62例患者共76枚浅表肿大淋巴结,其中良性淋巴结21枚,淋巴瘤32枚,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23枚。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MI与CEUS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二维灰阶超声联合CDFI(χ2=7.91、14.04,P=0.021、0.005),而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MI与CEU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CDFI及SMI与CEUS对淋巴结内微血管分布类型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0.672、0.793)。结论 SMI与CEUS对判断淋巴结内微血管分布类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浅表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兔腘窝淋巴结动物模型,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三种不同的半自动方法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布的临床价值.方法 21只兔被随机分为炎症和肿瘤转移两组,在动物模型建立以后,行磁共振扫描,采用多b值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后取出淋巴结行病理检查.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中,准确评价淋巴结的情况对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像学判断良、恶性淋巴结常以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有无中心坏死以及有无包膜外侵袭等来作为参考标准,但这些指标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均较低,转移性淋巴结直径可以很小,而且并不是所有直径较大的淋巴结都是恶性。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弥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DC值在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良恶性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患有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患者进行MR常规T1加权,T2加权,压脂T2加权检查,以及3D Fast SPGR动态增强成像.MR扩散加权成像采用SS-EPI序列,b值分别取0、700 s/mm2,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强化明显的区域作为扩散加权成像图上的感兴趣区,测定肿瘤的ADC值.结果 在33例肿瘤中,良性肿瘤为17例,平均ADC值为(1.54±0.35)×10-3mm2/s,恶性肿瘤共有16例,平均ADC值为(1.45±0.45)×10-3mm2/s,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3例病例中,共有6例软骨类肿瘤,平均ADC值(1.945±0.51)X10-3mm2/s;非软骨类肿瘤共有27例,平均ADC值(1.41±0.29)×10-3mm2/s,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除1例软骨类肿瘤外,所有软骨类肿瘤的ADC值均大于2.0×10-3mm2/s.结论 以MR动态增强图像来选取DWI图像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而测得的ADC值不能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良恶性;但是高ADC值(>2.0×10-3mm2/s)对诊断软骨类肿瘤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30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6例为恶性肿瘤,14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 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 s。分析30例病例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为(0.849±0.197)×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为(1.598±0.218)×10-3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对于鉴别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相对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4例经手术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的MRI资料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4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成功完成DWI扫描,DWI诊断转移淋巴结163枚;术中共清扫淋巴结336枚,转移淋巴结137枚,DWI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65).DW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7%、81.41%、85.71%、77.30%和93.64%.DW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序列;弥散成像灰阶反转图像显示淋巴结转移更加直观.结论 磁共振DW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测量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前后ADC值,观察扩散加权成像对放疗疗效的评价能力。方法 选取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中第7、14天及放疗结束后第4周行常规MR及扩散成像检查。根据治疗前后淋巴结的体积变化,将其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测量各时间点ADC值。比较组内各时间点及组间相同时间点ADC值的变化。结果 放疗第7及14天,有效组淋巴结ADC值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第7及14天,有效组淋巴结ADC值较放疗前升高,放疗第14天淋巴结ADC值较第7天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评价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