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乳剂作为一种能通过静脉输注的营养要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最早是由瑞典科学家Wretilind在1961年成功使用大豆油、卵磷脂和甘油等物质首次制成脂肪乳剂,至今已安全使用40余年,相当数量的临床研究显示脂肪乳剂有很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国内,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和生产脂肪乳剂,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r脂肪乳剂经过近10a的临床应用,其性能已得到广泛证实。脂肪乳剂也由长链剂型(LCT)发展到现在的中长链剂型(MCT/LCT),由于其代谢过程不同,理论上MCT/LCT比LCT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结构脂肪乳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61例短期内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分为结构脂肪乳(STG)组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浆蛋白、脂质代谢、血糖变化等。结果①胃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5d后,STG组获得正氮平衡,其结果与MCT/LC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TG组前白蛋白的增高可更好地促进蛋白合成。②STG组患者予肠外营养支持5d后与输注前比较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CT/LCT组血脂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对血糖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应用结构脂肪乳进行肠外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在改善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方面优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且对血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陈辉珍  蔡玲  章昕 《中国药房》2013,(24):2238-2240
目的:比较结构脂肪乳(STG)与中/长链脂肪乳(MCT/LCT)对危重症患者肝功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300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以及微量元素、胰岛素、维生素、电解质等,研究组同时给予20%STG注射液250ml;对照组同时给予20% MCT/LCT注射液250ml。两组输注时间控制在16~18h/d,输注疗程均为10d。检测两组患者输注脂肪乳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注脂肪乳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大,均在正常范围内;研究组患者输注STG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未出现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患者输注MCT/LCT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有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脂肪乳剂在危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但对于本身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应用MCT/LCT后易导致血脂进一步升高,故这部分患者选择STG更合适。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肠外营养时甘油三酯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中、长链脂肪乳剂对肝硬化患者甘油三酯代谢的影响。方法 :1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给予肠外营养 (简称 PN ) ,长链脂肪乳剂组 (简称 L CT组 ,n=8)。中 /长链混合脂肪乳剂组 (简称 ML CT组 ,n=8)。两组PN所含非蛋白热量及氮量均相等。对照组选取肝功能正常、无糖尿病、无高血脂的非肝硬化患者 16例 ,随机分为两组。结果 :在输注等量的两种脂肪乳剂后 ,ML CT组甘油三酯含量即高于 L CT组 (P<0 .0 1) ,随后明显下降。无论对照组或实验组 ,ML CT组甘油三酯 (TG)的 T1 /2 明显优于 L CT组 (P<0 .0 1)。结论 :ML CT乳剂体内清除迅速 ,且不受肝硬化的影响 ,可能是应用于肝硬化较为理想的脂肪能源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是速效、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的特点[1],故其成为麻醉诱导、维持的首选药,广泛地用于临床麻醉的各个领域.而中长链丙泊酚乳剂是一种以中链甘油三酯替代传统丙泊酚脂肪乳剂中的部分长链甘油三酯制成的新型丙泊酚乳剂,由于其具有注射痛轻微、对血脂影响较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丙泊酚麻醉仅有的绝对禁忌证是罕见的过敏反应,尽管Laxenaire等[2]曾经描述过3例过敏反应;但其总的发生率仍低于较其他静脉麻醉药.笔者近日在临床工作中碰到1例罕见的中长链丙泊酚过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要目的了解“全合一”肠外营养中两种脂肪乳剂对早产儿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8例早产儿给予含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的肠外营养液作为治疗组;14例早产儿给予含长链脂肪乳(LCT)的肠外营养液作为对照组。脂肪乳均以0.5g/(kg.d)开始,每日递增0.5~3.5g/(kg.d)。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测血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血脂水平。结果治疗7天后两组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7天后对照组血脂水平升高程度较治疗组明显。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两种脂肪乳荆均可安全地用于早产儿“全合一”肠外营养液中;就对血脂水平的影响而言,MCT/LCT明显较LCT影响小,更适合早产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脂肪乳剂对危重早产儿脂质过氧化及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有围生期窒息等疾病的危重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除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外,出生48 h后分别给予含α-维生素E的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E组,添加α-维生素E的20%Lipofundin)和长链脂肪乳剂(LCT组,20%Intralipid),连续7 d。另选出生时无窒息、无感染及不需氧疗的早产儿15例作对照组。在试验前和结束时分别检测血浆中MDA、α-tocopherol、维生素C及无机硒浓度。结果:MCT/LCT-E组、LCT组患儿治疗前血浆中α-tocopherol、维生素C及无机硒浓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中MDA浓度高于对照组。应用脂肪乳剂治疗1周后,LCT组患儿的血浆MDA浓度明显高于MCT/LCT-E组,而LCT组患儿的血浆α-tocopherol及无机硒浓度明显低于MCT/LCT-E组。结论:添加α-维生素E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可降低脂肪乳剂输注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有效地维持或改善患有围生期窒息等疾病的危重早产儿患儿的抗氧化状态。对于患有围生期窒息等疾病的危重早产儿,应用添加α-维生素E的中/长链脂肪乳剂显著优于长链脂肪乳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长链甘油三酯(MCT/LCT)营养支持治疗儿科危重疾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需要肠外营养的50例ICU患儿分为2组,每组25例。根据营养配方选用的脂肪乳不同,分为对照组(长链甘油三酯,LCT)和MCT/LCT组,比较2周后两组的疗效和对细胞免疫、细胞外环境的影响。结果两组的营养治疗均有效、安全,但MCT/LCT组在淋巴细胞CD4/CD8和对细胞外环境的影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儿科ICU中危重患儿,中/长链甘油三酯更容易耐受,不会严重干扰细胞免疫和细胞外环境稳态。  相似文献   

9.
汤丽萍  周锦扬 《中国医药科学》2014,(15):198-200,216
目的探讨结构脂肪乳及中/长链脂肪乳对危重症患者肝功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法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MCT/LCT组与STG组,两组均为49例,两组所患疾病、APACHE II评分、年龄及性别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进入ICU后,立即对身体状况及病情进行评估,确定不存在肠外营养支持方面的禁忌证后采用MCT/LCT及STG进行治疗。在第1~2天静脉输注葡萄糖,第3天后开始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d。结果采用两种不同的脂肪乳进行治疗后,两组的AST、TG及TCH、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LCT组的AST、TG、TCH及LDL-C值大于STG组。在HDL-C、DBIL、TBIL、ALP、及ALT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在为危重症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时,STG对血脂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较小,应推广使用STG。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5,(11):803-805
目的:研究结构脂肪乳剂(C6-24力文)对胃肠肿瘤患者静息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结构脂肪乳剂(STG)组和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组,每组41例。患者在术后第2天至第6天分别采用STG和MCT/LCT构成的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PN)支持,共5 d。结果:接受手术后第6天,STG组胃肠肿瘤患者累计氮平衡值与MCT/LCT组胃肠肿瘤患者相比较低(P<0.05);STG组胃肠肿瘤患者在术后的第1天至第4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MCT/LCT组患者相比较低(P<0.05)。STG组胃肠肿瘤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浓度低于MCT/LC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G组胃肠肿瘤患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MCT/LC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G组胃肠肿瘤患者采用PN支持治疗所造成的机体代谢紊乱更小,胃肠肿瘤患者在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维护能量代谢稳定方面,STG比MCT/LCT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全合一营养液中脂肪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生产厂家的中/长链脂肪乳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将不同厂家的脂肪乳按照相同的处方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液,分别在4℃,25℃和40℃静置0,1,2和3天后取样,观察外观性状,并测定pH值、渗透压、较大乳粒个数,考察营养液的稳定性。结果观察期内研究组和对照组在4℃,25℃和40℃条件下pH值、渗透压均在临床使用范围内,而粒径4.8~9.6μm的乳粒个数有所不同。结论经对临床应用有较大影响的大粒径脂肪颗粒于25℃、放置1天的条件下考察,表明2个厂家生产的脂肪乳注射液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前进入医院临床应用的静脉脂肪乳剂规格大致有10%和20%两种,其中最常用的有华瑞公司生产的脂肪乳剂英脱利匹特(Intralipid)和侨光制药厂生产的脂肪乳注射液(Inj Infutmuli),经过临床大量使用证明,这两种制剂质量都比较稳定,疗效可靠。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发现少数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院住院患者应用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情况,对不合理用药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为该药的科学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2年使用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出院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回顾分析.结果:2012年住院患者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应用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表现在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监测等方面.结论: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临床应用需进一步加强管理,药学干预也需不断持续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脂肪乳剂是肠外营养液中非蛋白能源之一,不仅能提供热能和必需脂肪酸,还能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疾病康复。不同脂肪乳剂不同的代谢特点决定了其在临床的不同应用。本文对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制和生产TC-1静脉脂肪乳剂,以期为临床提供解救高血压危象的新型药物制剂。方法 处方配比为TC-1 0.5 mg·mL-1、精制蛋黄卵磷脂1.2%、甘油2.2%。注射用大豆油20%;通过初乳制备、高压匀化、灌装封口、热压灭菌等工序制得TC-1静脉脂肪乳注射液,并在(5±2)℃条件下考察制剂6个月内的稳定性。结果 3批小批量试验的检验结果,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平均粒径〈0.3 μm、粒度分布均匀、无〉1 μm粒子,稳定性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及日本药局方的要求。结论 确定了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机-MiniDeBEE制备含药静脉脂肪乳的关键设备条件、工艺参数,解决了工程配套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有利于脂肪乳剂的生产。TC-1静脉脂肪乳注射液的成功研制,为含药静脉脂肪乳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作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已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那些无法经日摄食的病人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而获得维持正常营养状态所需的必要营养物质,如脂肪、葡萄糖、氨基酸等。近年来,有关肠外营养成份改进的焦点之一,是在脂肪乳剂的结构改进。1长链甘油三酯(LCTs)在肠处营养及肠内营养液中,通常使用的脂肪乳剂的主要成份是长链甘油三酯(LCTs)。这种长链脂肪乳剂最初是从豆油或红花油中得到的,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LCTs具有双重作用:一是补充必需脂肪酸(EFA)中的亚油酸;二是提供不依赖于碳水化…  相似文献   

17.
安丽  高鸿  欧炜  杨扬 《贵州医药》2014,(5):394-396
目的:观察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LCT )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MCT/LCT )短时间恒速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为18~50岁,术前 ASA分级Ⅰ~Ⅱ级的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分别行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 kg-1· h-1维持麻醉(L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 kg-1· h-1维持麻醉(M组)。在气管插管后(T1)、维持输注丙泊酚麻醉2 h后(T 2),各取静脉血检测乙酰乙酸、β-羟丁酸值,计算血酮体比率(乙酰乙酸/β-羟丁酸)。结果 T1、T2时点两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血酮体比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坚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97-298
脂肪乳剂是以大豆油为原料精炼的天然产物.含有中性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经静脉输入可提供能源,还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必需脂肪酸。但是近年来静脉输注脂肪乳剂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2005年1月-2006年11月,我科对400例静脉滴注脂肪乳剂患者分别使用输液泵和不使用输液泵。对其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肠外营养时的脂肪酸代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中、长链脂肪乳剂对肝硬化患者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1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给予肠外营养(PN) ,长链脂肪乳剂组(L CT组) 8例,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组(ML CT组) 8例。两组所含非蛋白热量及氮量均相等。L CT组能源由脂肪乳剂—2 0 %英脱利匹特提供;ML CT组脂肪乳剂由2 0 %力能提供。糖脂提供能源比为2∶1,连续PN3d。对照组选取肝功能正常,无糖尿病、高血脂的非肝硬化患者16例。结果:无论对照组或实验组,ML CT组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的t1 /2 明显优于L CT组(P<0 .0 5 ) ;辛酸和癸酸在输注后稍有增高,其余各时相点均低于最小检测值;ML CT组血中β-羟丁酸浓度(以下简称β- HBA)在输注后较L CT组有升高(P<0 .0 5 ) ,且其下降速度快,90 m in已接近基础值水平;而L CT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ML CT乳剂体内清除迅速,且不受肝硬化的影响,可能是应用于肝硬化较为理想的脂肪能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该院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为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年8—12月份该院所有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的病历,采集相关信息,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专项点评。结果调查的331例患者中,外科所占比例最大,57.70%;其次为结核科17.82%、呼吸科10.57%、肿瘤科9.67%、急诊科3.63%、内科0.60%。不合理病例比例为34.44%。无适应证用药17.52%,遴选药品不适宜5.74%,用法用量不正确0.00,有配伍禁忌的为3.63%,未监测脂肪廓清能力13.60%。结论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医院需进一步强化药物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