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特定“输”穴。祖国医学把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5个重要经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腧”。五腧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古人把经气运行过...  相似文献   

2.
人体五脏各有其所属的经脉,每脏的经脉,各有五个腧穴,即井、荥、腧、经、合。六腑所属的经脉,每经也各有六个腧穴,即井、荥、腧、原、经、合。五脏各五腧;五五共有二十五个腧穴,为了配合十二经之数,加上心包络一脏,共计六脏,共有三十个腧穴。六腑各有六腧,六六共有三十六个腧穴。所谓腧者,含义有二。一是广义的,泛称为腧。因它们的共同作用是能够将脾胃产生精微物质以及吸入的天气输送到人体各部,以供组织的营养,并将各部组织排出的废物运至体内有关器官,而排出体外。一是狭义的专指脏腑的主穴而言,即五腧中的“腧”穴。由于它居于五腧之中点,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在五腧之中单指它为腧穴。  相似文献   

3.
针灸问答     
1,什么叫腧穴?人体腧穴有多少? 腧穴又称穴道,孔穴,砭灸处,刺激点,现代则称穴位。“腧”含有输转运送之意; “穴”含有孔洞上窖之意。由于人身孔穴,皆气所居,是“脉气所发”之处,故《内经》又称“气穴”。穴位也就是针刺艾灸施术的部位。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是“以痛为腧”治病,到了《内经》时代,总结了穴位治病规律,才有穴名出现。通过同类归经的方法,将作用相类似的穴,归纳在十四经脉路线上,后来称这类腧穴为“经穴”。直到今天,临床应  相似文献   

4.
一、“并、荥、腧、原、经、合”的意义关于“井、荥、腧、原、经、合”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脈十二,络脈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灵枢本输篇还有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这是由于人有五藏(藏与脏同),即肺、心、肝、脾、肾;每藏各有它所属的经脈,每藏的经脈各有  相似文献   

5.
五腧穴的名称,散见《内经》,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述:“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本输》:“五腧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腧”。这些腧穴临床应用广泛,如能配伍,施术恰当,则收效迅速,疗效可观。本文仅就五腧穴的主病规律及其临床运用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玉兰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62-863
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的五个特定穴,是被古今医家所重视的常用要穴。五腧穴又配属五行,即《难经.六十四难》中"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指出了五腧穴的五行属性。《难经.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提出了五腧穴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结合经络、五脏、六腑的五行属性进行选穴,  相似文献   

7.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与五输穴向心性循行方向相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瑞  唐玉秀 《中国针灸》1998,18(4):235-238
在经络腧穴理论中,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灵枢·脉度》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十二正经的循行次疗是依《灵枢·逆顺肥瘦》的:“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足经脉依表里经及同名经的顺序依次相传,从而构成气血运行的“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环路。五输穴则是分布于十二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重要部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相似文献   

8.
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  相似文献   

9.
五输穴经过前人长期实践 ,不断探索 ,逐渐在腧穴学中自成为体系 ,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有十二经“要穴”之称。1 五输穴的分布次序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穴 ,简称“五输”穴。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 ,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 ,比作自然界的流水 ,以说明经气的从小到大 ,从浅到深 ,从远到近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如经气所出 ,象水的源头 ,称为“井” ,其脉气浅小 ,穴位多位于四肢爪甲之侧 ;经气所溜 ,象刚出的泉水微流 ,称为“荥” ,其脉气稍大 ,穴位在指 …  相似文献   

10.
有关子午流注纳穴法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午流注是传统针灸医学中一种配穴方法,它重视时间的条件,是根据人体经脉气血运行的盛衰规律,由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以及各经的五腧穴联合组成的一种逐日按时开穴针法。子午流注每天按五腧五行相生的规律顺  相似文献   

11.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肘膝以下的一组特定腧穴,分别为井、荥、俞、经、合穴。它是前人经过长期医疗实践,不断探索,逐渐在腧穴学中自成为体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有十二经“要穴”之称。  相似文献   

12.
五行中任何一行又可分出五行的方式,称作五行互藏。五腧穴与中药的五行互藏关系,是针药结合的理论基础。利用五腧穴与中药相同的五行属性,使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了五腧穴的治疗范畴,使五腧相互组合有法可依,以期在临床治疗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谈五输穴     
特定穴为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一部分腧穴,而五输穴则是特定穴中一大类型,在腧穴学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从事教学和针灸临床过程中,深感到这部分内容重点腧穴多,临床应用广,治疗效果好,实属腧穴理论重点之一。但由于其数量多,应用较灵活,往往使初学者难以掌握,又使其成了难点,为此,笔者愿和同道一起,共同来学习和探研五输穴。一、五输穴的意义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的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又名本输穴。其名称之来源,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谓“所出为井,所溜为荥,  相似文献   

14.
<正>五腧穴是十二经自四肢末端至肘膝以下排列的五个穴位,依次名为井、荥、输、经、合,是一组重要的特定要穴。五腧穴与五行的配合,阴经、阳经各不同,这在理论上有一定意义,在临床取穴上有一定价值,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5.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归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首创腧穴十四经分类法并沿用至今,其腧穴归经方法,四肢部分至穴遵循《甲乙经》归经模式,另外还有按《甲乙经》、《素问》王冰注言腧穴“脉气所发”进行归经,按《甲乙经》、《素问》王冰注言腧穴“经脉变会”进行归经,以及根据腧穴部位进行归经。探讨该书腧穴归经的方法厦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以为腧定归经、经穴增加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子午流注的意义与配合子午流注,是祖国针灸医学治疗规律体系之一,其源自内经,把人身十二经重要各穴,配合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上,由手不过肘,足不过膝,选择出六十六穴,掌握五腧、五行、五运六气的错综变化,推数以观象,观象以记数,考查时气变化对于人体的影响,更掌握阴阳对立,矛盾统一的规律,以按时取穴,辨证施治。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甲,地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临证常选取督脉上背部的5个腧穴(身柱到至阳),用三棱针点刺并配合拔罐的方法治疗“五脏之热证”,常获意外之效果。现介绍如下。1理论依据在《内经》中就有从背腧取穴而治疗脏腑疾病的记载。其中选取背部腧穴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共有2种:①选取督脉上背部的5个腧穴。《素问·刺热论》云:“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即第三胸椎到第七胸椎脊突下间的5个腧穴——身柱、神舍(笔者取名)、神道、灵台、至阳作为治疗用穴,来分别治疗“五脏之热”证,笔者命名为“督五腧”。②《灵枢·背腧》中记载的“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背夹脊相去三寸所,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此种选穴治疗相应脏腑疾病方法临床报道较多,笔者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8.
合穴,通常是指《灵枢经·本输》篇井、荥、输、经、合中的合穴,五脏六腑十二经、每一条经各有一个,共十二个合穴。“下合穴”属于合穴的范畴,也是腧穴学中的特定穴之一。最早见于《灵枢经》,在《针灸甲乙经》内亦有叙述,后世针灸书藉多略而不提,或散见于其它章节中,有关杂志亦未见有专题论及。笔者不揣浅陋,在学习《灵枢》、《甲乙》之余,结合临床体会,对下合穴的名称、部位、取法、主病等作一探讨。下合穴的名称关于下合穴的名称、诸书提法都不一致,有称手三阴下合腧者,有称手足三经下合穴者;也有称六腑下合或六腑之合者;还有称腑病合腧者。至于叫什么名称,并不是很重要的而是由此产生了下合穴究竟是三  相似文献   

19.
“对穴”是针灸临床中的一种腧穴配伍形式。它具有取穴少 ,每次只取两个相关穴位 ,且穴少而效专 ,深受针灸临床医师的重视。临床上除八脉交会穴相互配合成“对穴”疗疾外 ,还有一些配伍严谨 ,疗效显著的“对穴”。本人在工作中 ,经常用“对穴”治疗一些常见病 ,多发病 ,依法施治 ,收效迅速。现就几个常用“对穴”的临床应用 ,举案说明之。1 后溪—昆仑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为本经输穴 ,五行属木 ,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于督脉 ,有通经活络 ,安神定志 ,宣通阳气之功。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为本经经穴 ,五行属火 ,有通经络、行气血…  相似文献   

20.
浅谈理疗中经穴的点线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疗学科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人体某些特定部位(腧穴)获得一定的良性刺激,并通过经络的作用,机体从而产生自我修复调整的作用,而经穴的功能主治是治疗疾病的前提作用,经穴的分布又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笔者现就理疗中经穴的点线面三方面略谈如下。 所谓理疗经穴中的点,主要是指腧穴,“腧穴是经络空气通达于体表的特定部位。而腧穴中“以痛为腧”的阿是穴又占有绝大的位置,所以阿里穴是理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