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1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NM分期为T2aN0M07例、T3aN0M03例、T3bN0M01例,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五点穿刺法置入腹腔镜,手术方式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结果本组11例均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5~8h,平均7h;出血150~450ml,平均35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d,2例出现漏尿,均在14d内消失。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病例控尿情况均较理想,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输尿管扩张、肾积水,2例代膀胱残余尿>100ml,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是膀胱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有开放性手术和经腹腔镜手术两种,与开放性手术比较,经腹腔镜手术虽具有诸多优势,但仍有必要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更为合理的手术步骤、技巧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该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8例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经验及术后效果。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61~76岁,平均68.5岁。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延长脐下切口取出标本,于体外选择40cm回肠,对系膜缘切开后W形折叠形成新膀胱,双输尿管乳头状再植于新膀胱,腹腔镜下将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行端端吻合。结果手术耗时4~7h,平均5.3h;出血量100~1100mL,平均250mL。术后平均肠道恢复时间3.9d。术后随访7~27个月(平均16.2个月),患者排尿良好,行B超、IVU及新膀胱造影检查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新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正>手术名称: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直肠代膀胱术术者:金讯波王慕文术前精要:1体位:30°头低足高位,下肢稍分开。2特殊器械使用:切割吻合器(Endo-GIA),电凝钩,超声刀。术中精要:1建立气腹:于脐下缘作1cm切口,气腹针穿刺建立气腹,气腹压力设为15mm Hg,自切口置入直径为10mm的套管和腹腔镜摄像头,分别于两侧髂前上棘内上方2~3cm处和右脐下腹直肌旁  相似文献   

4.
平滑肌松驰剂樱栗硷(Papaverine)和肾上腺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phentolamine)均能扩张血管,已用来治疗阳萎,但还没人研究过它们对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阳萎病人的作用。作者在过去二年对8名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出现阳萎的病人进行了治疗效果的观察。每毫升注射液内含papaverine 25mg、Phentolamine 0.83mg(30:1),自行阴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Studer回肠新膀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Studer回肠新膀胱术的方法.方法 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51~69岁,平均57岁.浸润性膀胱癌7例,腺癌1例.临床分期:T27例,T21例.经腹取5个穿刺点,腹腔镜下清扫双侧闭孔、髂内及髂外淋巴结;游离膀胱腹侧,剪开双侧盆筋膜,缝扎阴茎背静脉复合体;游离输精管和精囊,剪开狄氏筋膜,分离前列腺与直肠间隙;分离前列腺尖部尿道,切断尿道,将切下的膀胱和前列腺装入标本袋.下腹正中切口6~8 cm,取出标本,于该切口外距回盲部20 cm处截取45 cm回肠.取远端40 cm段对折,纵行切开对系膜缘肠壁,交叉折叠缝制新膀胱,将双侧输尿管吻合于新膀胱近端未剖开的5 cm肠管上.新膀胱颈部与保留尿道断端间断缝合.结果 8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 6~8 h,平均7.2 h;出血量200~800 ml,平均420 ml;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术后病理分期pT2 6例、pT31例、pT2N2M01例,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发生右侧输尿管套叠1例,经输尿管镜下还纳松解.8例随访3~12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切11小、出血少,技术可行,Stueder原位膀胱技术简单、输入袢长、术后功能好.  相似文献   

6.
7.
1982年,KocK首先报告了可控回肠膀胱术的经验。1984年,Skinner对该术作了改进。1986年,王晓雄等在国内首先报告了4例。我院于1987年10月将该术应用于临床,并在实践中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改进后手术3例。术后可控性能良好,置管容易。现介绍如下。一、手术方法改进(附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肿瘤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480、450和420min,出血量分别为400、750和330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6、62和78h,引流管于术后8~15天拔除。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7、13和15d,术后4周拔除单J管。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无尿瘘、肠瘘或肠梗阻等发生。随访3~6个月,肾功能正常,无肾积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等。结论: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安全可行,但手术难度大,需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后方可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访探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61例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随访1~24个月,每月定期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详细记录术后自主排尿情况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42例患者于拔除尿管后28~35d自控通畅排尿,每次尿量约180~410mL,每次间隔60~180min;13例患者出院后仍有不同程度日间尿失禁现象,6例有夜间尿失禁现象;3例术前性功能正常男性患者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彩超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发现4例单侧肾积水,2例双肾积水。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肿瘤控制好,患者术后可具有较好的控尿功能和较低的尿失禁发生率,部分有效保存性功能,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施行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同肠新膀胱术171例进行随访,其中开放手术组63例,腹腔镜手术组108例,对两种术式的嗣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新膀胱功能、肿瘤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稍长(330 min比310 min,P>0.05),平均出血量明显较少(320 mi比1100 ml,P<0.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短(2.4 d比4.5 d,P<0.001),术后并发症发牛率较低(18.5%比30.0%,P<0.05).术后12个月日间/夜问尿控率相当(90.7%/82.6%比88.3%/81.6%,P>0.05).术后2年两组同一分期、分级无瘤生存率相当(P>0.05).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比开放性手术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控尿效果及初期肿瘤根治效果相当,长期肿瘤根治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由单一术者应用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31例,其中男26例,女5例,年龄:47~78岁,平均63.7岁。传统四孔法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女性包括子宫、双侧附件及部分阴道前壁)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延长右侧12mmTrocar切口取出标本(女性自阴道取标本)及拟截取的肠管进行肠道操作,缩窄此切口行回肠膀胱腹壁造口。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240~420 min,平均307.7min;出血量:100~500ml,平均243.5ml;术中输血2例;所有标本切缘病理检查均为阴性。术后2~4d下地活动,术后排气时间4~7d。无尿瘘及肠瘘等严重并发症。2例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拔除单J管后出现尿路感染,双肾积水,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是在传统四孔法的基础上一次良好的改进,减少了切口,更加美观,术后恢复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63(51~74)岁。5个套管针法先行腹腔镜手术:游离输尿管后分侧清扫盆腔淋巴结;男性患者切除膀胱及前列腺,标本通过腹壁小切口取出;女性患者切除膀胱、子宫及双附件,标本经阴道取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下腹正中4~8cm切口,将回肠拉出切口外,游离40~50cm回肠,剖开后W形折叠缝合形成贮尿囊;插入法植入双侧输尿管。16例患者在直视下进行新膀胱尿道吻合。6例缝合腹壁切口后重新开启气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结果: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4.5~9h,平均6.3h;出血量400-1200ml,平均529ml。术后1~3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新膀胱平均最大容量约398ml。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治愈浸润性膀胱癌可行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64岁。主因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9年,下腹痛2周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5年,糖尿病病史9年,阑尾切除术后10年。9年前患者因膀胱肿瘤于我院行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腺癌(非脐尿管型),出院后患者未定期随访复查。现患者因下腹痛2周再次入院。术前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为78.4%。尿常规:尿潜血2+,尿蛋白2+,尿白细胞3+。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泌尿系CT示(图1):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腔内  相似文献   

14.
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直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130例,回肠膀胱16例临床资料。结果:143例膀胱肿瘤病例,浸润性肿瘤132例。手术均顺利,术后3个月未发现上尿路梗阻积水,电解质、肾功正常范围。发生近期并发症12例,远期并发症11例。87例随访1~10年,5年生存率63%。结论:膀胱全切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之一,直肠代膀胱和回肠膀胱都是尿流改道的较好选择,长期随访其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预后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膀胱癌异质性研究的不断深入,TNM分期系统对预后的评价作用受到人们重视.对于当前预后评价系统,病理组织学、数据分类图、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一、病理学预测因子分期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术后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以及总体生存率(OS)非常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回肠正位新膀胱术后尿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回肠正位新膀胱术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尿漏,占8.8%。其中,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5例,经局部引流等综合治疗后痊愈;输尿管代膀胱吻合口完全离断、输尿管腹腔漏2例,于术后即刻行输尿管与对侧输尿管端侧吻合痊愈;输尿管回肠漏1例,于术后1个月行输尿管代膀胱再次吻合后痊愈;代膀胱乙状结肠漏1例,术后2个月行结肠造漏、尿液充分引流治愈。结论回肠正位新膀胱术后尿漏的发生与吻合口近远端的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大、吻合器使用不当及合并有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关。膀胱尿道吻合口漏经牵引、引流、支持治疗可治愈,而出现腹腔内的漏尿,肠道内的漏尿需及时选用相应手术方法干预。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一期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治疗尿路上皮多器官肿瘤国内外文献检索尚未见报道.2007年10月我院为1例左肾盂癌并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一期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贮尿容积大,原位自主排尿,白天控尿效果较好,但常有夜间尿失禁、输尿管返流等并发症。为提高手术疗效,2007年6月至2011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对1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改良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例膀胱肿瘤的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予以对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患者病情稳定,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充分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以及恢复期代膀胱功能的训练,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男性膀胱全切除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为了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对男性膀胱全切除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在顺行分离膀胱顶部、侧壁上半部、底部,切断输尿管后改逆行性分离;术者食指紧贴前列腺一侧包膜将前列腺与直肠分开后,食指在两侧精囊中间向上向外边钩边分至含有膀胱动脉的膀胱颈部侧韧带使精囊尾的纤维束处于食指的掌握之中,切断并结扎,对侧同法进行;前列腺耻骨韧带分开后紧靠前列腺尖部切断尿道,完整取出膀胱、前列腺和精囊,完善止血。24例膀胱全切手术时间30~150分,平均75分钟。大多数膀胱全切能在1小时内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