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检查时的造影增强技术,是一项已被公认的标准CT检查技术,螺旋CT及高压注射器的应用,使CT增强方法和影像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1].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9月对7230例患者做螺旋CT增强扫描,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现将使用操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迭代重建技术在临床低剂量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体层成像(CT)图像拥有优质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其可靠的诊断价值在临床获得了 广泛认可,随着临床CT检查次数的不断增加,CT扫描的辐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根据国际共识,CT检查应遵循放射防护的“合理使用低剂量(ALARA-principle)”的基本原则,强渊在保证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使辐射剂量保持在合理的尽可能低的水平[1].腹部CT检查一般要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与其他检查部位相比,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会成倍增加,所以腹部CT检查有必要采用低剂量扫描方式[2].近几年,为了改善CT图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技术逐渐应于于CT 图像的重建,本文就其相关原理及其在临床腹部CT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检测肠系膜淋巴结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CT不仅可以显示增大的淋巴结,同时也可检测正常的淋巴结.关于可检测的正常纵隔淋巴结的大小已有诸多报道[1-3],也有关于上腹部及话腹膜正常淋巴结大小的报道[4].这些报道大都采用单排螺旋CT检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对肠系膜淋巴结的常规检查成为可能.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98例没有恶性或腹部脏器疾病的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测其肠系膜淋巴结的出现频率,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CT中的放射防护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在放射诊断学中,CT检查对患者是一项高剂量X线诊断程序.在世界范围内,1991-1996年统计CT检查年频率占整个放射诊断年检查频率的5%左右[1],但CT检查所贡献的患者年集体有效剂量占整个放射学检查年集体有效剂量的34%左右;而1997-2007年统计以上数值分别增长为8%和42%[2].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医学影像检查中,普通放射、CT、MRI等成像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对临床诊治、疾病预防和科学研究等起到重要作用。尽管防护设施已日臻完善,但CT新技术不断采用,使每年被检人群用于影像诊断受到的辐射剂量中,CT所占比例正在持续增加。据报道,发达国家的CT检查仅占所有放射检查的3%~5%,但其CT剂量已占到总剂量的35%-45%。因此,CT检查对受检人群的辐射危害问题,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有关部门正积极重视和采取一系列必要限制措施,降低CT剂量水平。为此,本文对CT检查中影响CT剂量的因素与降低病人辐射剂量的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研究显示,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并未显著降低对疾病的诊断率[1].作者通过对照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老年人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本院呼吸科门诊及健康查体中心查体确诊的早期肺癌患者57例,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60~81岁,平均(71.6±7.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螺旋CT检查及螺旋CT低剂量检查,伴有精神系统疾患、对CT造影剂过敏及不能配合检查者不在纳入范围中.  相似文献   

7.
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与扫描参数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螺旋CT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CT的应用范畴,临床对CT检查的依赖性增强,普通X线检查中许多投照位置如副鼻窦、乳突、头颅等的检查完全被CT取代.我院2009年接受CT检查的患者较2004年增加了1倍.同部位CT检查的辐射剂量远大于普通X线检查,在保证影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各部位扫描参数,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以减少对患者的辐射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李振山  葛俭  张岗  杨世杰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423-1424
64排螺旋CT由于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使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大幅度提高,正在逐步成为无创性冠状动脉榆查的方式[1].CTCA射线剂基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前瞻性门控轴位扫描技术(以下简称前门控)的出现使得降低CTCA射线剂量成为可能[3].本研究探讨应用前门控技术降低CTCA射线剂量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PET/CT中的CT剂量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CT检查中的CT扫描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全身PET/CT检查过程受检者接受的放射剂量中,因CT扫描产生的放射剂量占较大比例。本文对PET/CT检查中PET及CT扫描对放射剂量的贡献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不影响临床对CT图像质量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放射剂量,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低剂量扫描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随着螺旋CT的临床应用及普及,其所带来的医源性辐射损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剂量成了影像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就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非螺旋低剂量扫描在颞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颞骨受检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采用TOSHIBA4排多层螺旋CT(Asteion4)分别进行轴位螺旋低剂量和非螺旋低剂量扫描,全部图像行高分辨率骨密度算法重建,并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重建冠状面图像,评价两种扫描方法对颞骨关键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并通过随机软件,实时记录每次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比较两种扫描的有效放射剂量的差异性.结果: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显示质量及各向同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非螺旋扫描和螺旋扫描的DLP分别为(29.02±1.38)mGv.cm和(36.70±1.99)mGy.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排螺旋CT非螺旋扫描完全可以作为颞骨低剂量检查的一个选项,为进一步减低CT检查的有效放射剂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是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1,2].检查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及熟练的穿刺技术是获得良好影像的基础.我科于2005年12月-2009年1 月对85例疑有肺动脉栓塞和治疗后复查病人成功进行64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64-MSCTA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外血管异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足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合并复杂的心血管异常.超声心动图以其无创性、无放射损害、操作简便和具有可重复性的优点成为先天性心脏病最基本和首选的筛查和诊断方法,在一些瓣膜疾患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中已替代了术前的心导管检查[1].多层螺旋CT,特别是64层螺旋CT的问世,其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使得先心病心血管异常的无创检查进入了新的阶段.笔者通过对比研究,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MSCTA)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外血管异常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低剂量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及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能,比较低剂量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的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100例肺结节患者中确诊恶性85例,良性15例,恶性结节以肺腺癌为主占68.24%(58/85);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2%(80/85)、80.00%(12/15)、92.00%(92/100),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94%(79/85)、66.67%(10/15),89.00%(89/1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1.5 mm图像、MIP图像成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相比,低剂量多层螺旋CT能够在保证成像质量及诊断检出率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身体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重要性。方法对281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严格的护理操作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分析护理配合对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281例64排CT冠脉检查患者无1例渗漏,94.7%患者影像质量确认为优良,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5.3%患者扫描期间心率突然上升至70次/min以上,影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结论严格的护理操作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是保证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肾脏尿路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中相关的护理因素,了解影响影像质量的主要原因,提高诊断成功率.方法 对80例CT尿路造影检查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影像质量均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无一例外渗.结论 运用细致有效的护理配合是协助医生完成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胚胎发育异常的心血管畸形,其病理改变千差万别,术前诊断对手术治疗尤为重要;多层螺旋CT检查能全面分析疾病,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依据。本文从多层螺旋CT检查复杂CHD的历史进程、检查方法、影像诊断特点、辐射剂量的控制四个方面阐述其应用现状。临床实践表明多层螺旋CT的成像优势适用于复杂CHD的诊断,同时应使用各种技术优化扫描参数,制订个性化检查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副鼻窦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最佳条件。材料与方法:对60例患者的副鼻窦均采取冠状位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分别为:120KV,250mA、200mA、100mA、50mA、25mA,5mm层厚,5mm间隔,扫描时问为1s。将扫描的图像由5位有一定经验的CT室医师、技师分别对影像质量进行盲法评分,分析在保证影像质量基础上采用低剂量的最佳低扫描条件。结果:选择扫描时间为1s,管电压120kV,电流50mA,5mm层厚、5mm间隔作为低剂量扫描的最佳扫描条件。结论:120kV,50mA低剂量扫描在保证副鼻窦病变的影像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保护管球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病人的照射剂量,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对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方法:本次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8000名体检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剂量、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不同剂量螺旋CT的具体检查结果、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早期肺癌检出率、CT征象检出率以及CT图像质量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螺旋CT的诊断敏感度(96.00%)、特异度(96.94%)、准确性(99.90%)高;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有效mAs、DLP、CTDIw均低于常规剂量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具有较高的早期肺癌诊断准确性,早期肺癌检出率及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相当,但辐射剂量更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引起急性小肠缺血的原因众多,临床、实验室及放射学检查均缺乏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为其他非缺血性疾病.小肠供血减少的主要原因为肠系膜血管阻塞性血流减少与非阻塞性血流减少[1].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使用薄层扫描、多种三维重组及重组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获取的血管影像,在临床应用中可以与传统的DSA成像相媲美,甚至比它的效果更好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2TA)在临床中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对大血管本身病变的诊断和评价,已经扩展到中小血管[2].本研究观察30例经临床或(和)病理证实的肠缺血患者的中小血管CTA表现,以期探讨MSCTA血管造影在小肠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