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常合并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而导致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2003年1月—2006年7月间,对32例严重DVI患者采用股浅静脉带戒术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结扎术及曲张静脉点状抽剥术、电凝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共36条肢体,男25例,女7例。年龄34~63岁,平均47.6岁。病程7~24 a。1·2临床表现本组浅静脉曲张36条,患肢酸胀不适36条,足靴区色素沉着33条,伴有溃疡16条,胫前区水肿8条。1·3下肢深静脉造影所有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顺行或逆行造影,显示股浅静脉…  相似文献   

3.
张海涛  康婵娟  翟静洁 《河北中医》2019,41(7):1034-103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疗效。方法 将76例PDV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行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分级系统(CEAP)分级和评分变化,检测下肢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处内径、血流速度及返流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后,2组CEAP分级及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下肢股浅静脉内径小于本组治疗前(P<0.05),血流速度快于本组治疗前(P<0.05),返流持续时间少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92.1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PDVI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患者,行患肢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人工血管包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小腿浅静脉及交通静脉结扎抽剥术,并配合围手术期中医药辨证施治,通过彩超观察患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胭静脉术后内径及血液返流时间皆较术前缩短,其中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内径及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返流时间,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深静脉、胭静脉内径及胭静脉返流时间,手术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可明显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6例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对照组,33例)与同时增用单纯缝扎处理(观察组,33例)对患者下肢症状体征的改善效果,并在术后随访3~12个月对比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临床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酸胀、色素沉着、水肿、溃疡、疼痛、皮炎等下肢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发率方面,观察组的3.03%与对照组的6.0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便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不一定要同时采取深静脉瓣膜处理。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近10余年来被重新认识的一种疾病,约占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恢复深静脉瓣膜功能和结扎功能不全交通静脉。处理怒张的浅静脉的手术治疗是针对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但临床有不少患者怕影响腿部美观而不愿手术。我院自1994年以来对该病患者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观察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者78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3年。临床表现均有患肢的酸痛、肿胀,伴浅静脉迂曲扩张,其中18例有足趾区色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法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应用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法组方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6例,2周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内每日早晚口服中药,1个疗程后改为隔日口服中药。结果:66例中显效14例,有效4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4%。结论:从活血化瘀健脾利湿角度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X线造影诊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结合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经X线造影诊断,对照组经超声诊断,对比两组临床诊断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分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接受X线造影诊断的效果较好且操作简便,能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指深静脉瓣膜不能对抗近侧血柱重力,从而引起的血液倒流性疾病。刘建设认为,本病病机以阳虚寒凝为本,湿热、浊毒、瘀血等为其标,后期亦可出现阳虚及阴、阴虚、阴阳俱虚等,故治以温经扶阳、散寒利湿为本,清热解毒、活血通脉为标,临床常以阳和汤合四妙勇安汤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消肿法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周围静脉压的影响.方法对患者140例(188条肢体)应用益气消肿法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周围静脉压指标变化.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85.1%;临床中观察其能使活动后浅静脉压力明显降低、活动停止后静脉压回升到静息时水平的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益气消肿法可以明显减轻患肢的郁血,间接反映其对瓣膜功能有明显改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人工血管包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小腿浅静脉,交通静脉结扎术,术后以中医辨证治疗。结果:60条患肢中,痊愈50条患肢,好转10条患肢(其中3要患肢倒流Ⅱ级,7条患肢倒流I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消肿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280条肢体)患者按就诊顺序2:1的比例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益气消肿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活血消肿法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和CEAP临床分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和CEAP临床分级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消肿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兼施疗法治疗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应用中医疗法内外兼施治疗,对照组69例口服脉通胶丸、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对照组为56.5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外兼施疗法治疗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新的疾病概念,属于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约占下肢静脉性疾病的40%-50%。笔者采用益气消肿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并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人自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间,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其中有9例是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被延误诊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骨伤科检查和治疗1.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3~62岁,平均44岁。9例患者的首诊症状均为下肢的酸痛,其中小腿或足麻木4例,跟腱  相似文献   

16.
李付章 《河北中医》1997,19(6):16-17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中医称为“筋瘤”。长期以来,西医对该病只能部分病人采取手术治疗,中医停留在汤剂治疗上。前者易发生并发症,患者难以接受,后者难以坚持,疗效不巩固。至今仍无专治该病西药或中成药。使患病后只能任其发展,严重时形成臁疮,反复不愈,危害健康。我院为了解除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痛苦,填补无专用中成药的空白,1995年开始进行筋癌丸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观察治疗6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治疗60例病人,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条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声像图表现。结果:94条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中,原发性功能不全60例,继发性功有不全1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花蛭通脉片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属于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1980年,Kistner提出了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理论[1]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近5年,我院使用自制花蛭通脉片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讨3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例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方法,提高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确诊率和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穿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离术,穿静脉离断术的43例患者(50条肢体)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瓣膜功能不全的穿静脉并将其定位,与手术结果相对比。结果:50条下肢,彩色多普勒共检出219条穿静脉,其中一侧下肢检出最少为3条,最多为6条,术中结扎功能不全的穿静脉197条,一侧下肢最少结扎2条,最多的为6条,其中178条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定位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穿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符合率为90.3%。结论:彩色多普勒是穿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诊断和定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