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项研究表明调整饮食可改变结肠的发酵方式。减少非淀粉多糖的摄入能降低24h氢呼出量和乳果糖试验产氢量。服用20g乳果糖(2次/d,持续6周)可减少高乳果糖性腹泻.使粪便双歧杆菌的含量增加10倍。最近一项系统性研究发现益生元具有存在一定的底物特异性,短链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半乳寡聚糖和Ⅲ型抗性淀粉能增加粪便双歧杆菌含量:相同剂量的乳果糖、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汪昭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5,26(6):708-708
胸苷酸合成酶和拓扑异构酶-1及Ki-67对伊立替康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大肠癌的预测价值;氟西汀和多塞平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谷参肠安胶囊与思密达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疗效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一种身心疾患 ,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 ,具有与排便相关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 ,并伴有不正常排便及腹胀的症状。临床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1 流行病学IBS相当常见 ,而且是世界性的。近年英美进行大样本调查中IBS分别占普通人群的 2 2 %和 11.6 %。国内缺少大样本的调查。最初北京文碧珍、潘其英等调查了北京地区 2 33例非患者人群 ,发现具有腹痛而便后缓解者占2 2 .8% ,有腹痛而便后不缓解者占 6 % ,经常排稀便者占6 .4% ,有排便费力、粪便干结… 相似文献
8.
9.
10.
严辉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3,(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肠道习性改变。它是一种运动性功能紊乱,其解剖与生化机理未发现异常。IBS症状通常于餐后出现,从而提出有可能食物过敏引起该综合征。曾证明部分IBS患者有食物特异性反应或有与免疫机理有关的病史。此外,许多患者消除食物因素后,IBS症状改善。摄入食物或食物添加剂后,许多人会有两种基本不良反应:①食物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②食物不耐受性。食物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是指食物作为抗原,刺激抗体产生,使免疫系统细胞相互发生作用的免疫过程。该过程常表现于皮肤、呼吸系统和胃肠系统。但极少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食物不耐受性则更为常见,是由非免疫机理引起。 相似文献
11.
12.
肠易激综合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品津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89-90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指的是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法找到形态学或生化异常解释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症状因发生的主要部位和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涉及部位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肠道、胆道、肛门等。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即为FGIDs中之一种,现概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肠易激综合征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过去曾被称为“过敏性结肠”、“易激结肠”或“粘液性结肠炎”等,现规范统称为“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国际上对该病的诊断标准曾多次研究制订,于2000年公布了最新的罗马Ⅱ诊断标准。其要点为:1.诊断IBS首先需排除有无组织结构或生化异常的器质性疾病;2.1年内至少累积3个月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下列排便异常中的任意2项指标:①便后腹痛缓解或减…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以前被认为是心理学上的改变以及肠道动力的改变和感觉敏感性的增加.但是,最近一些研究提示肠道感染和IBS也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约占世界人口的14~22%,为消化门诊患者的一半,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近来,食物对IBS的作用又引起重视。本文旨在观察饮食限制对IBS的有效比例和长期疗效。200例IBS患者被列为研究对象,规定三周内禁用下列食品:乳制品、谷类、柑桔、马铃薯、茶、咖啡、酒、添加剂及防腐剂,并停服全部药物。嗣后,再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若症状无改善,则恢复普通饮食。如症状改善,则进行食物激发试验,其顺序为:马铃薯、牛奶、酵 相似文献
17.
蔡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6):637-637
0引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具有与排便相关或肠道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并伴有不正常排便及腹胀的特征.近年欧美大样本调查显示:肠易激综合征分别占普通人群的22%和 11.6%,我国报道,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临床特点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排便异常,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包括胃肠运动改变、内脏感觉异常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其症状,但缺乏可识别的生理、生化或形态等方面的器质性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被认为是了解得最差的疾病之一。自1978年Manning提出IBS的症状学诊断标准以来,国际上的专业工作小组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近年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参与了IBS的发生发展,细菌感染可以诱发感染后IBS;有一部分IBS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或是菌群组成改变;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能够减轻IBS的症状。因此有人提出用益生菌治疗IBS可能是一个合理的方法。此文就益生菌治疗IBS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生原因很多,如肠道的慢性炎症:克隆氏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肠道肿瘤,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等。近年对由于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越来越重视称之为肠易激综合症(IBS)。IBS病人在消化科门诊所占比例近年有所升高,国外文献报道IBS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10%~22%,但仅有15%~50%的病人要求品疗。 相似文献